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李神喵,原文標題:《關于終南山的想象與現實》,頭圖來自:阿燦
自古以來就有人在終南山隱居,最早的代表人物可能是老子,此后的千百年來不斷有人歸隱于此,其中還不乏那些深刻影響了歷史走向的著名人物。

清晨,隱居者在巨石上打坐。丨阿燦
以至于終南山這個地方,一直被一種仙風道骨的神秘色彩與想象所籠罩。

終南山草堂內,一位從廣州來的女士在修煉。丨阿燦
關于名士隱居的傳說往往真真假假。

終南山草堂堂主張劍峰(前)與隱士。丨阿燦
漢學家比爾·波特尋訪中國隱士時,一個老和尚曾跟他說:“但是當你遇到他們的時候,你認不出他們;除非他們愿意讓你找到,否則你就找不到。”

禪宗教授吳言生在靜坐。丨阿燦
這話玄機十足——一個著名的隱士,往往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隱士,隱士更多是他的一種包裝。這種案例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如等待明主出仕的諸葛亮,或者歸隱東山卻越“隱”越出名的謝安。

幾名穿灰藍色長袍的隱居者在研讀《道德經》。他們中午吃素。人不能被拍攝,但飯菜可以。丨阿燦
真正的隱士往往不為人知,只因為他是真正的隱士。
但那些著名的“隱士”才是中國隱士文化傳統的奠基人。作為偉大的學者、詩人、政治家,他們憑借自身影響力或者流傳千百年的文辭詩句,營造了一個無數人向往的隱士烏托邦。

終南山半山腰上當地村民的筆記本。丨阿燦
對這種烏托邦的想象幾乎被紛亂的歷史更迭打斷,但它終究堅挺到了當代中國。
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好奇的外國人講述的終南山隱士故事,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隱士這種特殊群體和其生活方式的興趣。

終南山原住民從地里收割的菜。丨阿燦
新一代的隱士,或許因為功成名就渴望安寧,或許因被生活“毒打”一心逃避,終南山是他們可以伸手夠到的一種想象。許多人真的在這里找到了想要的狀態,也有許多人發現這里有的只是另一種失意。

隱居者玉瑤子。她在一個隱蔽的洞穴里隱居,吃松針,用草藥做丸,辟谷。她給洞穴起名為“玉庭洞”。丨阿燦
而終南山和它所代表的隱士想象,也在媒體傳播過程中開始與市場接軌。
終南山上逐漸有了月租上萬元、設施齊全的豪華隱居住宅,也有了月租數百元、家徒四壁的土房,對應著不同的消費能力和需求。

阿燦
各色人等聚集,是終南山的一種生態。
我們試圖在詩和遠方里尋找答案,結果讓詩和遠方也被做成了消費的對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李神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