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的國產劇市場,竟然被部農村劇給盤活了。
《幸福到萬家》

開播至今,不僅收視見天看漲,還把戲里戲外好多人都 " 氣病 " 了。
主演趙麗穎說拍戲期間每天都在生氣。
白天入戲太深,生氣。
晚上復盤白天的戲份,更加氣。
想想明天還要演啥,特別來氣。

爆肝追劇的蔣欣更是怒氣沖沖發文,揚言要替老萬(劉威)好好教訓小萬(曹征)。

口誅筆伐之下," 罪魁禍首 " 小萬被罵到直接認慫,發文讓網友 " 拍 "、" 砸 "、" 爆頭 " 任意選。

眾所周知。
一部劇能迅速火爆出圈,一方面得益于編劇實力過硬、導演調配有方;另一方面,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詮釋,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劇中以趙麗穎為主的一幫新生代演員暫且不論,今天專門來聊聊劇黃金配角之一的劉威老師。

劉威 1957 年出生于吉林長春,17 歲考入吉林民間曲藝團,開啟了長達六年的相聲學習。
但在相聲行業的那幾年,劉威真正上臺的機會并不多。
為啥?
因為那時的他不僅天賦能力一般,還長得著急,學習期間屈指可數的幾次登臺表演,他不是臨場發揮失誤,就是逗不笑觀眾。

就這樣混了好幾年,看不到希望的劉威自己也沒勁,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
沒想到一考就中。
1980 年,23 歲的劉威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表演。

大三那年,他跟宋佳合作,主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秋天的印象》。
影片上映后雖然沒激起什么水花,但從此,但凡有叔叔、伯伯、老人家這類角色,老師都會找他去客串。
劉威百思不得其解,問 " 為啥 "?
老師也不瞞他:當初錄取你,就是為了演老頭。

至此," 不帥 "、" 長得著急 " 成為縈繞在劉威心頭多年的一個怨念,以至于在后來好幾部作品中,他都自嘲過自己的外形,說如果演員都長成他這樣,觀眾都不用去電影院了,直接回家照鏡子就行。

話雖如此。
1987 年,被分配到長影廠的劉威還是等來了第二次機會,電影《關東大俠》邀請他出演綠林好漢關云天。
憑著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現,30 歲的劉威喜獲第 8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提名。

1992 年,逐漸找到自信的劉威又主動出擊,爭取到了在《唐明皇》中出演李隆基的機會。
從 25 歲登基到 77 歲崩逝,35 歲的劉威把李隆基曲折復雜的一生刻畫得生動細膩。
李隆基一角,讓劉威順利拿下了第 11 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

有了資歷、獎項加持,劉威的演藝之路開始順風順水。
出道至今,從古裝到現代,皇上、農民,軍人、反派、霸總,劉威扮演過的角色不計其數。
但目前為止,天生長著一張 " 農民臉 " 的劉威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還是農民。
《平凡世界》中的孫玉厚。
一個地道的陜北農民,上有老,下有小,半輩子沒好好吃過一頓飯,沒舍得啃過一口白面饃。

兒子孫少安后來掙了錢,特意讓媳婦兒蒸了一大鍋饃孝敬父親。
孫少安的初衷是開心、高興,因為窮困了半輩子的一家人,從此就能吃上飽飯了。
孫玉厚在兒子兒媳一再勸說下,滿臉喜悅地接過饃,先是拿在鼻子邊仔細聞了聞,又小心翼翼咬了一口,一邊嚼,一邊還認真地撿起掉在褲子上的白面渣放進嘴里,嘴里不停地滿足念叨 " 真甜 "。
這段教科書式的表演,讓一場本該歡聲笑語的 " 家宴 ",更添了幾分悲情和心酸。

撿白面渣這場戲,是劉威臨時加的。
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吃白面饃這個片段,讓他想起了小時候在田里勞動的場景,他說那時候人們的普遍夢想,就是能吃上頓細糧。

這段即興發揮的表演,不但瞬間把王雷(孫少安)帶入了場景,還把現場導演、工作人員都感動得稀里嘩啦。
劉威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電影《白鹿原》中的鹿三。

鹿三一輩子老實本分,后來卻親手殺了 " 傷風敗俗 " 的兒媳田小娥。
之后黑娃回來找白嘉軒報仇,被憤怒和愧疚折磨得幾乎癲狂的鹿三各種刺激黑娃,想讓他一刀殺了自己。

同樣憤怒的黑娃卻只是割掉了父親的辮子,說倆人從此互不相欠,讓鹿三忘了他這個兒子。
絕望無力的鹿三萬念俱灰,躺在地上一邊抽搐,一邊嗚咽。
一個短短幾秒的場景,把人物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傷,刻畫得淋漓盡致。

劉威有機會出演鹿三,主要得益于好友張豐毅的推薦。
確定入組《白鹿原》之后,張豐毅向導演王全安推薦了劉威,說他可以演鹿三。
王全安有點擔心劉威說不好陜西話,張豐毅當場拍胸脯保證," 他的陜西話不要說得太好 "。
劉威后來也用事實證明,相聲演員出身的他不僅完美 hold 住了角色,還成功經受住了陜西話的考驗。

同樣是農民,劉威這次扮演的萬善堂是個雷厲風行,帶領全村奔小康的企業家。
萬善堂耿直善良,豁達睿智,唯一的缺點是動不動愛擺家長作風。


他在劇中有三重身份。
首先,是 "家長"。
沒錯,作為一村之長兼集團董事長,萬善堂在全體村民心中就是 " 長輩 " 一般的存在。
拿他出場這段演技舉例。
何幸福(趙麗穎)跟王慶來(唐曾)結婚。
萬善堂因進城辦事沒能及時趕到,老實巴交的王家老倆口連吉時都不顧,非要等他來才舉行婚禮。

等萬善堂到達婚禮現場,村民們招呼地招呼,握手的握手,讓座的讓座,那叫一個熱情高漲,山呼海嘯。
婚禮儀式上,新人也要先拜他,再拜父母。

作為萬家莊的當家人,萬善堂對村民也有種義不容辭的擔當。
哪家勤勞,哪家人懶,哪家需要扶持,哪家心眼兒多,忙忙碌碌的萬善堂心里都門清。
碰上一言不合惹急了眼,暴脾氣的老萬還會像管教自家娃一樣對村里后輩抬腳就踢,揮手就打。

所以,以萬善堂為核心的萬家莊,一直以來的口號都是 " 人人為萬家,萬家為人人 "。
整個萬家莊,關起門來就像是一家人,其中的大家長,就是人人擁護的萬善堂。

其次,是董事長。
從當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產值十數億的集團公司,萬善堂帶領村民,一步一步把萬家莊發展成了令周邊艷羨眼紅的模范村。

董事長身份的萬善堂有能力、有責任感,且隨時雙商在線。
比如村里征地建廠那次,萬善堂在動員會上先是夸支持了集團工作的村民 " 覺悟高 ",再話鋒一轉,說也是因為集團提供了工作機會,大家才不用出門就能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吧啦吧啦,一套百轉千回的大餅畫下來,才正式切入主題,宣布征地的事。

被征地之后,何幸福兩口子去找萬善堂理論,想把地要回來。
萬善堂當場面不改色表演了一出甩鍋大戲,說 " 一開始聽說要你們家這塊地,我還有點猶豫,怕慶來爺倆不答應,沒想到他倆覺悟挺高,當場就同意了 "。
把木訥嘴笨的王慶來在邊上急得有口難言。

話雖如此,無論征地還是賠償,萬善堂的出發點確實都沒私心,完全是基于全村的利益和發展,這也是村民擁戴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是,父親。
回歸到父親身份,萬善堂也有護短的時候。
萬傳家因為鬧婚被何幸福砸傷,他礙于身份嘴上沒說啥,卻用行動和言語宣泄了憤怒和不滿。

上門討說法的何幸福 " 舊事重提 " 鬧婚風波,雖然自知理虧且尷尬,萬善堂還是厚著臉皮替兒子說了好話。

不著四六的萬傳家經常在外 " 惹禍 ",導致萬善堂不得不一再出面替他善后。
被何幸運起訴那次,聽說萬傳家有可能真被判刑,向來高高在上的萬善堂也不得不放低姿態,主動去王家認錯服軟。

只有面對孫子或接到女兒電話的時候,不茍言笑的萬善堂才會展現發自內心的開懷。

顯而易見,這么性格復雜的一個人物,如果演員稍微把握不好,就很容易落入極端,引發觀眾吐槽。
但老戲骨劉威再次用實力把這個角色 hold 住了。
劉威對萬善堂的詮釋,大多數時候是 " 收 " 著在演。
還是開篇那場戲。
面對村民前呼后擁的殷勤,見慣不驚的萬善堂雖然笑容滿面,但那習慣成自然的揮手致意,還是暴露了他對這種場面的享受和滿足。
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細節,把萬善堂的派頭和家長形象一下就立了起來。

婚鬧事件之后,王家老倆口上門賠罪。
倆人一進門,就迫不及待沖萬善堂咚咚磕頭。
權威被極大滿足的萬善堂嘴上假裝嚴厲推辭,坐在沙發上身子卻始終紋絲未動。
臉上還帶著一絲似有若無的得色。

何幸福帶著律師關濤(羅晉)來找他那次,談判不歡而散。
關濤提議要么讓集團法務跟他對接,萬善堂看了關濤一眼,一臉輕描淡寫地拒絕," 律師來了也得聽我的,這兒就是我說了算 "。

意味深長的眼神 + 面不改色的表情,把這個集團董事長的自負、" 倨傲 " 刻畫得入木三分。
偶爾,農民出生的萬善堂也有氣急暴走的時候。
踢傷王慶來的那次。
本來就心情不好的萬善堂一聽王慶來還要 6 萬塊錢,瞬間炸毛,眼一瞪,聲音隨之也提高八度,對王慶來大吼," 協議都簽了,還要錢?!那你要 8 萬我是不是也得給?!"
正是這一臉的嘲諷和嫌棄刺傷了老實巴交的慶來,于是才有了后續的踢人風波。

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演繹,到劇情過半的時候,又有了新的看點。
萬善堂中風之后,整個人的精神、氣場肉眼可見萎靡了一大半。
他登門去王家主動示好這次,含混的口齒、遲緩的步伐、張不開的拳頭,下意識摩挲的左手,把個重病初愈的病人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離開的時候,那句落寞又無奈的喃喃自語 " 人吶,怎么突然就老了呢 ",不禁讓人喉頭發緊,想跟他一起感嘆人世無常。

看著萬善堂蹣跚孤獨的背影,誰能想到,這個步履沉重的垂垂老者,不久前還在萬家集團忙前跑后、揮斥方遒?
不愧是演啥是啥的劇拋臉,劉威老師在這部劇中對萬善堂復雜多面的細致刻畫,真的值得再拿個大獎。

講真,跟幾名主演相比,作為配角的劉威老師在劇中的戲份不算特別多,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于:總能在不多的戲份中,用爐火純青的表現和演技,頻頻給觀眾留下記憶點,讓人只要一提起這部劇,就會想到他這個角色。

這才是一個好演員必備的基本功,劇好不好可以兩說,但角色有沒有被演員的演技盤活,觀眾其實是能看出來的。
縱觀整個職業生涯,劉威塑造過很多膾炙人口的熒屏形象,但他從沒大紅大紫過,并不是個 " 未解之謎 " ——究其原因,他已經將個人棱角融入到角色性格中,他們不搞人設,不經營粉絲,只是本本分分演戲,這是他們那代演員的特點。
所以,《幸福到萬家》能以一己之力盤活整個國產劇市場,除了劇本本身質量過硬,跟以劉威為首的一幫老少戲骨們的出色表現,也有莫大關系。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不以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