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
最近,昔日的某個吸毒明星在臺北電影節獲獎了。

圖源:網絡
一邊驚訝于臺灣的寬容度,一邊又對微博下面的評論感到離譜:
" 拋開吸毒不說,他還是那么帥。"
" 什么時候在大陸可以復出。"

圖源:微博
8 年過去了,竟然還有粉絲在為他洗白,支持他復出。

圖源:微博
改過自新當然可以,但復出做有巨大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真的可以嗎?
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看過,前不久云南警方公布的 60 張禁毒英雄的照片。

圖源:微博 @云南警方
我們都知道為了保護禁毒英雄,他們平常只能以 " 馬賽克 " 示人,而當我們真正看到他們的面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生前不能露臉,死后墓碑無名。
這就是緝毒英雄,站在黑暗里,孤勇的一生。
試問,誰能讓他們復出?
今天,我想好好講講這群 " 馬賽克 " 背后的緝毒英雄。


生死較量
中國的禁毒形勢有多嚴峻呢?
先來看一個報告。
前段時間,公安部發布了《2021 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其中提到:
境外毒品仍是主要毒源,而 " 金三角 " 地區是我國最主要的毒源地。

圖源:公安部
" 金三角 " 位于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是世界三大毒品源之一。

圖源:網絡
而這三個國家全都是我們的邊境國,邊境線長達四千多公里。
也因此,我國的西南邊境成為禁毒防守的重地。

圖源:《中華之劍》
邊境檢查站的緝毒民警,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查毒。
" 查緝點是沒有終點的戰爭。"
就拿西雙版納邊境的第一道關卡關坪查緝點舉例,正常情況下,每天經過一萬多輛車,涉及到兩三萬人。
不僅要 24 小時雙向檢查,還要仔細檢查經過車輛的每一處角落。
因為你永遠都想不到,毒販會把毒藏到哪里。

圖源:新京報
緝毒民警鄭兆瑞在一輛大卡車運載的貨物中,發現了一個比頭發絲粗一點的縫隙,拆開后,就看到毒品被藏在了掏空的螺絲釘中。

圖源:新華社
還有不怕死的毒販把毒品咽下肚子、塞進肛門,到目的地后吃瀉藥排出,盡管他們明知一旦毒品包裝袋在體內破裂,就會有生命危險。
邊境檢查站民警譚偉,還曾發現過更離奇的藏毒方式:
一位婦女用風衣包裹著一個嬰兒過站,懷里的嬰兒卻沒有一點動靜。
當譚偉扒開風衣,才發現嬰兒臉色發青發紫——
是個死嬰,毒品被藏在嬰兒的肚子里。

圖源:新華社
為了藏毒運毒,毒販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更令人生畏的是,毒販大多都攜帶槍支彈藥,可以說緝毒行動近似于軍事實戰。
對于緝毒警察來說,每次任務的執行都是在生死邊緣行走。
紀錄片《中華之劍》中記錄下新中國禁毒史上最為慘烈悲壯的一次犧牲:
云南鎮康縣,緝毒戰的最前沿。
深夜,派出所所長張從順帶領一隊人埋伏在公路邊的草叢中,等待著毒販的出現。
一個多小時后,前方突然發出 " 沙沙沙 " 的聲音,毒販終于現身了。
張從順、王世洲和戰友們一躍而起,迅速撲向毒販,緊緊地抱住他將其摔倒在地。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危險發生了。
毒販拉響了綁在身上的手雷,瞬間," 嘭 " 的一聲,爆炸了。
當其他人趕過去后,發現戰友 " 已成了血人 "。

圖源:《中華之劍》
王世洲的頭部、肋部、腹部、胸部被彈片炸開了一道道血淋淋的口子,倒在一片血泊中。
張從順的小腿肚子被炸裂了," 一整條腿血肉模糊,肌肉翻了出來,連著的筋肉被血漿糊著,慘不忍睹 "。
明明傷得這么重,可當救護車趕來后,張從順一直讓醫生先救其他人,最后再救他。

圖源:《中華之劍》
到了醫院后,醫生一邊搶救一邊哀嘆:
" 沒救了,沒救了,太晚了,失血過多,沒希望了。"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緝毒戰線最重的傷亡:
李忠華、楊學華、李云峰三名民警負傷,張從順、王世洲壯烈犧牲。

圖源:《中華之劍》
可就算他們順利抓捕了毒販,危險也并未停止。
他們還要面臨生活中時刻潛在的人身威脅——
毒販的報復。
"3 · 05" 案件中,廣西民警黃昌立和戰友成功摧毀了某個越南大毒梟的販毒鏈條。
氣急敗壞的大毒梟揚言要報復他。
先是在中秋節,大毒梟寄給黃昌立一盒被刀劃過的月餅,發出刺殺預告;之后又重金雇傭殺手偷渡到中國對黃昌立下手。

圖源:《人民法治》
當警方抓捕到這名殺手時,從他的床頭搜出了 1 枚手雷和已上膛的手槍,又從床下搜出 2 支軍用手槍和 14 發子彈。
這些子彈瞄準的頭號目標就是黃昌立,而 "3 · 05" 案件的其他民警也在他的目標之中。

圖源:面對面
這種人身威脅甚至影響到了緝毒民警的正常生活。
云南緝毒民警張牧野放假一個人去散步,走五步路都要回頭看一下,總擔心身后有人跟蹤。
這也是為什么緝毒警察總是以 " 馬賽克 " 的形式示人。
他們身處黑暗之中,遍地都是危機。

生離死別
和緝毒警察一起站在 " 馬賽克 " 背后的,還有他們的家人。
緝毒英雄蔡曉東的妻子,給丈夫的微信備注是女兒名 +"BB",就連 " 爸爸 " 兩個字都不能顯示出來。
她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她的丈夫具體在做什么。
夫妻倆聚少離多,蔡曉東從沒有在家過過生日,女兒曾經不解地問:
" 爸爸,你是特別討厭過生日嗎?"
蔡曉東無奈地說:" 哪能呢,爸爸做夢都想跟你們一起過生日,但真的回不去。"

圖源:新京報
2019 年,蔡曉東辦完一起離家不遠的案子后,他擔心妻子安全,讓他們馬上搬家。
那段時間,蔡曉東出門不能和家人同行,不坐同一輛車,下樓也要分開走。
他反復叮囑妻子,上車后一定要反鎖車門,車里常備甩棍和防狼噴霧。
蔡曉東說:" 如果家人有什么三長兩短,我這輩子都無法原諒自己。"

圖源:新京報,緝毒警察蔡曉東工位上貼著他寫的便簽。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毒販報復不了緝毒警察,就會找他們的家人下手。
緝毒警察黃昌立的妻子開了一家米粉店。
一天晚上,黃昌立下班后,打算去店里接妻子和兒子回家。
還沒走近店里,遠遠的,他就發現店鋪右側樹下站著 4 個青年。
當妻子去水果店時,4 個青年仍然在尾隨跟蹤,黃昌立感覺不對勁,悄悄告知妻子趕快上車返回單位公寓樓。
后來調取監控發現,妻子的米粉店早已被人盯梢多日。
為了家人的安全,黃昌立不得不讓妻子關掉店鋪,帶著孩子回老家。

圖源:人民法治
但對于緝毒警察的家屬來說,比起這種躲避毒販報復的生離,他們更害怕的是死別。
每一次任務執行前的相見,都有可能是最后一面。
緝毒英雄王世洲去世時,他的妻子正要去賣米線,得知消息后當場昏死過去。

圖源:《中華之劍》
他的女兒被人背著來到靈堂,大聲地哭喊著:" 爹呀爹,我看不見你 ....."

圖源:《中華之劍》
85 歲的老母親是被人抬下車的,老人蹣跚著走到兒子的棺前,伸出布滿皺紋的手,心痛地打了兒子一巴掌。
接著,她默默地把積攢的幾克白銀片顫抖著塞進兒子的嘴中,寓意他在另一個世界不再受窮。

圖源:《中華之劍》
張從順的妻子從田間趕到靈堂,見到丈夫后,死死地攥著他的手不松開。
兩個年齡尚小的兒子一進靈堂就開始不停地磕頭。
后來,攝制組問張從順的妻子,對組織有沒有什么要求。
她只說,想改變一下環境。

圖源:《中華之劍》
旁邊的大兒子低著頭難過地解釋道,父親跑遍了這里所有的地方,就好像每個角落都有他的影子。

圖源:《中華之劍》
小兒子抬手擦掉眼淚,抽泣著說:" 我一看到爹爹的照片就想哭。"
他們一家人,唯一的愿望就是想離開這個悲傷的地方。

圖源:《中華之劍》
烈士曠磊的母親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后,沒人見她掉過一滴淚。
每逢趕集,住在大山里的她都要帶上自己種的菜,背著沉甸甸的背簍,走幾十里的山路去看望兒子的戰友們。
這時,她會獨自到兒子曾經住過的房間里坐上很久,把所有的眼淚一并都灑在了那里。

圖源:《中華之劍》
蔡曉東去世后,同樣身為警察的父親有些自責。
入黨前,他告訴兒子," 共產黨員是不怕危險和犧牲的 ",但現在他有些后悔跟兒子講這些了。
凌晨三四點,蔡曉東 9 歲的女兒起來哭喊著 " 我沒有爸爸了 ",2 歲多的兒子也哭鬧著 " 我想爸爸,我要去找爸爸 "。
而他的妻子還在等著他實現 10 年前的承諾:在 10 周年結婚紀念日時,給她補一個她喜歡的鉆戒。

圖源:新京報
更悲傷的是,為了避免烈士家屬被毒販跟蹤報復,緝毒英雄的墓碑是沒有名字的,他們的家屬甚至不能光明正大地去祭拜。
所有的苦痛,只能默默地在無人知曉的地方發泄。

圖源:《暗夜行者》

前車之鑒
中國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嚴的國家。
《刑罰》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 1000 克以上、海洛因和冰毒 50 克以上最高能被判處死刑。
這就相當于大部分毒販一旦被抓就會死,所以他們才敢在交戰中玩命。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國對待毒品這么嚴格?

圖源:中新網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既可以讓一個家財萬貫的人債臺高筑,也可以讓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家破人亡。
《中華之劍》這部紀錄片,就為我們展現了吸毒者的眾生相。
云南,28 歲的張福娟本來是做生意的,八九十年代賺了十多萬,穿金戴銀,天天下館子,生活過得十分滋潤。
一天,她和丈夫吵架后跑出飯館,旁人勸她時遞給她一根煙,她想也沒想就接了,沒想到里面是海洛因。

圖源:《中華之劍》
自此,她美好的前半生轟然倒塌。
賺的錢全都給了毒販,毒品把她折磨得滿身是傷:
手腳潰爛,渾身布滿黑斑,連骨頭都變成黑色的;
她去醫院輸液,醫生找不到能打針的血管,因為她全身的血管都硬化了。
那時,她才剛剛過完 28 歲的生日,她說,這也許是她最后一個生日了。

圖源:《中華之劍》
馬東昆是工廠的干部,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八九十年代賺了十多萬,結婚后買了車,給家里置辦了電視機、電冰箱一大堆家電。
可惜,結婚第二年染上了毒品,不惜獨自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戒毒,無奈毒癮太深了不能自拔。

圖源:《中華之劍》
為了吸毒,他開始變賣家里的財產,到最后只剩下一臺黑白電視。
而 31 歲的他,最終因為吸毒過量去世了。
妻子絕望大哭,甚至想到過死,她后悔地說:
" 以后絕對不要找染上毒癮的人結婚。"

圖源:《中華之劍》
吸毒者中不乏未成年,很多都是由于對毒品無知而染上的。
在戒毒所,一個 17 歲的女孩曾經兩次自殺未遂,她對編導李荃幾乎是譴責地喊道:
" 我要是早在電視里看到海洛因能殺人,我絕不會吸,你們搞電視的都干什么去了,戒毒不了,我只能賣淫偷竊,我不想這樣,我沒辦法。"

圖源:《中華之劍》
就像導演涂俏說的那樣:" 吸毒的人沒有未來,也不想有未來,過一天算一天,哪天一過量就死了。"
毒品,不止對個人,對國家都是毀滅性的。
翻看歷史的書卷,每每都會被近代的屈辱史刺痛內心。
而這一切的開端都源于毒品——鴉片。
清朝時期,英國非法向中國輸入鴉片是帶著 " 毀滅人種 " 的目的。
當時中國的城鎮煙館林立,吸食鴉片的大煙鬼成千上萬。

圖源:網絡
鴉片的泛濫,導致社會一片亂象:
大量白銀外流,清政府的國庫逐漸被掏空;
許多貴族、官僚、地主吸食鴉片以后更加腐敗,收受賄賂、包庇鴉片走私、加重老百姓的賦稅和地租;
清軍的將領和士兵中吸食鴉片后,收受賄賂,大批 " 緝私船 " 甚至變成了鴉片走私船,軍隊的戰斗力日漸被削弱;
大量吸食鴉片的人體質虛弱,我們也由此被冠上了 " 東亞病夫 " 的稱號。

圖源:網絡
林則徐看到這些殘破不堪的景象,痛心地說:
" 如任其發展下去,必將使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
事實證明,他說對了。
1840 年,47 艘英國軍艦抵達廣東珠江口外,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
清政府戰敗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出現了。
自此,中國的近代屈辱史拉開了序幕,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 ......
落后的中國,一次又一次被外國侵略者的鐵蹄踐踏。

圖源:網絡
所以,中國為什么對毒品深惡痛絕?
這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告訴我們的:
毒品,小到可以亡家,大到可以亡國。
而緝毒警察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下產生的——
為了保護我們,為了保衛祖國。
只愿你們能永遠活在 " 馬賽克 " 之下,寧愿從不曾認識你們。
因為那樣才代表著你們平安。
參考資料:
1、紀錄片《中華之劍》《鳳凰路》
2、李荃《關于 < 中華之劍 >》
3、面對面《邊境緝毒警察自述懸在刀尖上的工作日常》
4、人民法治《緝毒英雄的 " 馬賽克 " 人生》
5、新京報《云南犧牲緝毒警察蔡曉東:今后再也不用打馬賽克了》
6、新華社《新青年 | 今天的頭條,必須留給這些緝毒英雄》
監制:視覺志
編輯:哈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