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鐘情,一見如故,這些形容快速形成親密關系的詞語,都把重點放在了 " 見 " 上。
但最新的研究卻顯示,人類快速建立親密關系的關鍵詞,竟然是 " 聞 "。
具體來說,如果兩個人的體味相似度高,就會有更大的概率 " 一聞如故 "。
所謂 " 臭味相投 ",原來是真的。
論文在已經在最近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研究團隊,來自以色列。

研究成果來自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茲曼科學研究院,在最新的論文中,該學術團隊用一系列實驗,發現了人體氣味與人際關系之間的 3 大聯系:
快速建立朋友關系的人之間,體味相似;
這種相似的氣味第三人也能辨識;
相似的氣味可以讓兩個陌生人快速建立親密關系。
在正式開始實驗之前,研究團隊提出一個人際關系概念:Click Friendships,具體定義,研究團隊沒有給出,但圈定了一個范圍——快速形成朋友關系。

確定概念之后,對應上文提到的 3 大聯系,整個實驗被分為 3 個階段。
第一階段,研究團隊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有償招募了 20 對(40 人)同性的朋友,其中男女對半,并且這 20 對朋友在接受訪談時,都確定他們之間存在 Click Friendships。
這 20 對實驗對象,被要求在晚上睡覺之前穿上一件全新的 T 恤,連續穿衣時間不得少于 6 個小時。
同時為保證樣本數據的純粹性,參與實驗的人員需要盡可能避免其他味道的接觸,比如香水、味道過重的食物等等。
之后,這些 T 恤經過冷凍干燥處理之后被送往實驗室,通過一個叫做 eNose(電子鼻)的裝置對氣味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存在 Click Friendships 的朋友之間,平均歐氏距離為 5.075 ± 4.947 個任意單位(AU)。

為了反證數據,研究團隊又將 40 個實驗對象進行 10000 次隨機洗牌配對,在每次迭代中產生 20 個隨機配對,得出隨機配對實驗對象的平均歐式距離為 6.535 ± 0.55AU。
也就是說,存在 Click Friendships 的朋友之間的體味化學特征,較隨機配對的化學特征更為相似。
接下來一個問題是,這種 Click Friendships 關系的氣味,能否被第三人發現?
第二個實驗階段,研究團隊同時引入 25 名人類辨味人員,對 20 對 Click Friendships 朋友和 20 對隨機配對的氣味相似度進行評分,而這 25 名辨味人員,對實驗對象的關系并不清楚。
評分結果顯示,Click Friendships 朋友體味相似度同樣高于隨機配對關系。

果然,無論親密朋友還是戀人," 電燈泡 " 都是真實存在的。(手動狗頭)
但前兩個階段的實驗還存在一個 bug,所招募的 20 對 Click Friendships 朋友,已經在相似的環境中生活過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體味相似也是可能的。
所以,這里就需要證明另一件事:
如果兩個陌生人之間體味相似,能否快速建立親密關系?
這就是整個實驗的第三階段。
在這個階段,研究團隊引入 17 名相互不認識的志愿者(7 名男性 +10 名女性),并采用與 3 第一階段實驗相同的方式收集參與者體味。
之后,研究團隊安排志愿者進行鏡面游戲,即兩名參與者面對面站立,相距 50 厘米,并在 2 分鐘之內嘗試做出對方的動作,這個過程中,參與者不能與對方交談,

第一輪結束之后,參與者們被要求對 " 鏡面伙伴 " 做出評價,并自我評判雙方是否存在 Click Friendships 的感覺。
但是,這里的判斷,只是參與者個人主觀判斷,為了獲得實錘的證據,研究團隊通過性別內循環,湊出 66 對配對者,重復第一輪鏡面游戲的操作,并對是否擁有 Click Friendships 做出判斷。

實驗結束后,先后有 22 對配對者確認了 Click Friendships,而經過 eNOSE 的分析之后發現,這 22 對確認 Click Friendships 的參與者體味,較沒有確認 Click Friendships 的配對者相似度更高。
這也意味著,陌生人之間,如果體味相似,更容易建立親密關系。

而且,研究團隊還發現,結合 eNose 的氣味分析,和參與者對 Click Friendships 的主觀判斷,二者的交叉驗證準確性可以達到 71.21%。
那是不是說,如果社恐找不到靈魂伴侶也沒關系,把自己的衣服拿去給 eNose 聞一下,自動配對就成了?
畢竟有 7 成的機會能找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