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一位在讀博士生的 " 神 " 操作,直接讓學校的 IP 被數據商封禁。

而他自己,也因此遭到了全校范圍內的通報批評。
同時,這件事情在知乎、微博等平臺也迅速成為了熱議話題。

這具體是發生了什么?
在校生非正常下載文獻,導致學校 IP 被封禁
這件事發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不久前,該校突然接到了一家數據商的通報,稱 " 你校 IP 已被永久封禁 "。

原來,是有人在校園網內非正常地下載了這家數據商的文獻。
怎么個 " 非正常 " 法呢?
根據這家數據商提供的數據顯示,有人先在一天中花了 137 分鐘下載了 842 篇文獻,又在第二天花了同樣時間下載了 1736 篇文獻。
也就是不到 5 個小時下了近 2600 篇。
再細算就是平均每分鐘下載近 10 篇,6 秒鐘 1 篇。
在數據商看來,這速度明顯異常,立馬就給該校來了個封禁處理。
而在學校這邊,經過校網絡中心和圖書館的調查,確實發現有這么一位同學干了此事:來自法學院 2018 級的一位博士生。
與此同時,學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的知識產權和使用管理規則》也有規定:
不得使用軟件工具批量下載電子資源,或以非正常閱讀速度連續、集中、批量下載電子資源,或整本下載電子期刊。
校方認為,這位學生確實違反了該規定,且這一行為導致的封禁也嚴重影響了該校師生正常的學習和科研秩序,并對該校聲譽造成了損失。
因此對這名學生作出了下面兩項處理:
(1)責令該生向圖書館提交書面陳述和檢討,保證不再犯;
(2)予以全校范圍內通報批評。
據悉,此次事件中涉事數據商為全球法律數據庫 Westlaw Classic,它是由美國 West 出版公司于 1975 年開發的綜合性法律、法規、新聞和公司信息平臺。
Westlaw Classic 是否真的就此對該校進行永久封禁?
消息稱,圖書館正與 Westlaw Classic 持續溝通中。
這事合理嗎?
事情曝光后,迅速在網上引起一大波討論。
首先,雖然校方沒有明確說明該同學是如何做到的,但網友分析稱,這速度一定是用的爬蟲工具才能做到。
其次,不少人表示這位學生確實該罰。

就如知乎答主 @珍惜當下所說,正常渠道正常下載量沒問題,兩天下 2000 多篇,屬于有意為之的行為,或許目的并不單純。
再者,很多學校都有相應的明令規定,但一些學生都沒有注意到或放在心上。
他表示,大家在高校或者公共圖書館之類的場所下載文獻還是要遵守相關規定,避免存在惡意行為。

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數據商是否也存在責任:
既然有這樣的要求,為什么不對單人短時間下載數量直接系統限制?
言外之意,為什么非要等用戶超量了直接封禁?

與此同時,還有人把矛頭對準了背后的出版商,揪出來一直被人詬病的學術出版商問題,指出下載受限這件事雖然有約定,但本身并不合理。
就如知乎答主 @二民所說,學生和科研工作者自己的論文不該像現在這樣自己都沒有處置權,數據商現在這樣本身就是在壟斷,國家應該來打破這種壟斷。
千萬不要弄成只有數據商掙錢的局面。

One More Thing
其實,在幾年前,北大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當時,該校同樣是遭到了 Westlaw 數據庫商的警告,稱北大某 IP 地址在極短時間內連續下載了 Westlaw 數據庫的 2050 個文檔,構成超量下載。
經查實,該行為為北大軟件與微電子學院 2015 級的一位碩士研究生。
最終,這名同學刪除了超量下載的文獻,并寫了書面致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