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偶像劇從開播到收官,沒激起一點水花,甚至連豆瓣都沒敢開分。
或許不奇怪。
但要說,主演是偶像劇女王、旺夫體質的鼻祖陳喬恩,就多少有些令人愕然。
說的是她今天才收官的新劇,《遇見·璀璨的你》。

啥問題?
零星的幾條評論說得明白。
老土,過時。

連主角名字都透露著一種"非主流式寂寞":陳喬恩飾演的女主叫"獨孤若男",男主叫"寂寞季默"。

甚至,她在上一部戲《獨孤皇后》中名字也很孤獨:獨孤伽羅。
戲中,接連演兩個"獨孤",戲外,陳喬恩也在經歷著未有過的冷清。
今年5月,陳喬恩宣布和男友結婚。

婚后她工作量大減(連這糊劇也是兩年前拍的),故粉絲質疑其"戀愛腦",脫粉有之,惡語相向有之。

陳喬恩對此的回應
從什么時候開始,笑容甜美,曾被稱為向日葵一樣的"太陽女神"陳喬恩,成了戲涼、人糊的沉寂女星?
很多人不知道,陳喬恩的"孤單",其實一直都存在。
陳喬恩的成名作《王子變青蛙》。
第一幕,就是愛慕虛榮的親媽連哄帶騙地,逼迫葉天瑜親吻一只丑陋的青蛙。

戲中的媽媽對女兒內心感受的漠視,也照進了陳喬恩的真實人生。
陳喬恩的第一份孤獨,源于親情。
小時候父母生活壓力大,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
一言不合就連著呼巴掌,陳喬恩對媽媽很恐懼,情愿去鬼屋,也不愿意看到媽媽。

面對打罵,不同于哥哥拔腿就跑,內向的陳喬恩就只會乖乖挨打,默默在心里祈禱"快點打完快點打完。"
久而久之,她在最渴望母愛的年紀,卻和媽媽越來越疏遠,連生理期都不敢和媽媽講。
怎么辦呢?
還是孩子的陳喬恩不知該怎么討愛,只能天真懵懂地把想象中母慈子孝的畫面一筆一畫地展示在卡片上,送給媽媽當生日禮物。
但是母女的隔閡,不是一兩張卡片就能填補的。
親情的缺失讓陳喬恩的成長失去了可供撒嬌的懷抱,慢慢地,內向的陳喬恩更加孤僻。
在學校,即便看見感興趣的同學,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和他們交往。
如此惡性循環下, 她變成了一個沒有朋友的邊緣人。
所以,她沒有人類朋友,她最好的朋友都是動物。
她常常帶糧食去學校喂流浪狗,久而久之,流浪狗就成了她的朋友。
她曾在《非常靜距離》講過一個關于動物的童年往事,直接把主持人嚇得起雞皮疙瘩。
有一次,她和哥哥在客廳地板睡覺,睡眼朦朧中聽到耳邊"嘰嘰喳喳",被吵醒了,睜眼一看——
頭發上掛著一只老鼠。
沒有尖叫,沒有狂奔。
她甚至沒有叫醒就在身旁熟睡的哥哥,淡定起身,去廁所洗了個澡。
匪夷所思?其實正常,畢竟,她不僅不怕老鼠,連蟑螂也不怕。
遇到蟑螂,她會先把蟑螂圍困起來,剪掉蟑螂的觸角,再剪掉它的翅膀……
-你不會害怕嗎?
-不會啊,看到它那里轉圈圈,覺得很好玩。
有條不紊的"好玩",她這分明就是在逗弄小玩意,怎么可能怕?(怕的應該是蟑螂吧)
就這樣,動物成了她童年的唯一忠實玩伴。
除此之外,她還會一個人跑去墓地看書。
看著墓碑上的生卒時間,她會掐著手指算一個人的生命長度。
雖對生死還沒有明確的概念,但小小年紀竟也學會感慨人生苦短。

回望那段時光,她這樣形容當時的自己:
怪胎小孩。
孤獨的她,得不到家人的關愛,也沒有朋友,什么事情都悶在肚子里自己想。
長大以后會好一點呢?17歲那年,她去電影院看《廊橋遺夢》,被深深震撼,暗自下定決心:
我一定要演戲。

從那以后,她從一個怪胎小孩變成了一個一意孤行的一根筋女孩——
是的,長大并沒有讓孤單少一點。
陳喬恩是比較早出演大熱IP的那撥人。
改編自匪我思存的《佳期如夢》中,尤佳期是個很普通的打工人。
每天為了工作和上司、客戶斗智斗勇。有次終于反擊了色狼客戶的騷擾,第二天卻依然要硬著頭皮和對方道歉。


戲中尤佳期作為普通人為錢、為夢的心酸,也曾是陳喬恩的真實人生。
在童年帶來的孤獨感基礎上,因夢想攜來的孤獨再次疊在了陳喬恩身上。
陳喬恩曾主持一檔旅游類節目《中國這么大》,自稱"小紅恩"。
性格外放,舉止神經質,活潑搞笑的形象大受師奶們的喜愛。
小紅恩滿大街逮著人就詢問美食睪丸在哪。找到后大為興奮,看到烤制過程中睪丸因高溫而爆炸還是大喊起來:
我的睪丸爆炸了!

害羞?不存在的。
學街頭藝人叫賣,把身邊的圍觀群眾都逗得前俯后仰,她卻一臉正經,完全不怯場。

當時,她才23歲。
因人來瘋的主持風格終于走紅。
這樣看上去外放的人,和孤單有什么關系?
一切都是表象。只要一下節目,她就立刻變臉:不愛交際,沉默寡言。
有一次晚飯,有人過來熱情搭訕,結果被陳喬恩冷漠打斷:
我現在不是小紅恩。

一心想演戲的她不喜歡主持工作,當主持人不過是在曲線救國,對此她只能拼命自我洗腦:
想象自己正在演一個旅游主持人。

沒錯,演戲是她長大后的唯一夢想。
-我不知道什么叫進娛樂圈,我當時只知道想演戲。
憑借滿身熱血,她一意孤行,一個人從鄉下搬到臺北闖蕩。
獨自到異鄉尋夢,孤單瘋狂纏繞進陳喬恩的生活。
因為沒有錢,沒有時間,她一個人搬家。
搬不動,就用拖車一車車慢慢搬出舊的家,再開車運到新家,又一車車搬進新家。
直到累到虛脫。
明道對她的第一印象是:
這個女孩身材非常好
但總是一個人搬來搬去搬來搬去

因為不想打擾別人,想休閑的時候她會一個人去KTV唱歌。服務員擔心她是想不開的失戀女生,總是假裝換紙巾、查看電線來她包間巡視。

但獨自生活只是開始,娛樂圈的殘酷更讓孤單火上澆油。
一個籍籍無名的鄉下女孩想演戲總是沒那么順利的。

如上述,經紀公司一開始不讓她演戲,只安排她做主持。
那段時間,陳喬恩做了很多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每每剛化好妝,一走進錄影棚,就因輸掉游戲而被懲罰道具打得妝都花了;不敢高空跳水,被人暴力推下。結果丟偏了,背砸水面,疼到飆淚。

這并不是最殘酷的。
有次,讓恐高的她挑戰在十二層樓高的地方走鋼絲。
她害怕得哭了好久,但還是一邊哭一邊對鏡頭說:
我準備好了。


走完后,她就崩潰了,什么都沒說,就是眼淚一直流一直流。

當年無法言表的恐懼,即便在多年后重新回顧,她依然表情復雜,心疼自己。

甚至還被逼做過一些大尺度的綜藝效果。
游戲玩輸了,就要當眾脫文胸。

后來小紅恩的形象火了,更多主持工作找上門,但陳喬恩并不高興。
但制作人冷酷威脅她,要上就上,不上就換人。沒辦法,她只能硬著頭皮上,被迫做了很多主持工作,很多人不知道,她還代班過經典臺綜《我猜》。

主持《我猜》臉好臭
但是掌聲越響亮,她反而越孤單。
她常常在錄制綜藝節目時恍惚:
我這是在干什么?
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對峙自己的內心:

終于,她在經歷很多次夜深人靜的孤獨后,拒絕了主持工作——
馬上,她遭遇了為期一年的冷藏期。
窮到只能吃面包就白開水。

但餓肚子并不是最致命的,這事還打擊了她的信心。
以至于她那段時間整天想睡覺,覺得身體的某一部分死掉了。

-我今天走的這些路
離夢想好遠
我想演戲而已

孤獨無依時,她甚至嚴重自我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出來闖蕩。

后來《王子變青蛙》大火,陳喬恩終于苦盡甘來了?
并沒有。
公司忙著捧新人,愣是放任她的作品熱度過去,也沒空理她。
這一沉寂,就是整整三年。
熬,又是熬。
她只能靠著自己給自己的鼓勵撐下去。
這寂寞,她也耐住了,遇上沒有女偶像愿意演未婚媽媽的《命中注定我愛你》。
終于,陳喬恩徹底大紅大紫。

《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是陳喬恩來大陸發展后的標志性角色。
她的孤獨,是肉眼可見的。
無論是在算計任我行、在被令狐沖出手相救,還是在出手殘殺他人時,她總是一臉漠然地在遠處冷眼旁觀——
她疏離人群的孤獨,源于當時她還不知什么是愛。



傷口中心就是她
后來愛上令狐沖,卻為了心中大業從不顯露兒女私情。

末了,坐擁江湖地位的她只想知道令狐沖"有沒有愛過我",但令狐沖卻已經和任盈盈在一起了。

東方不敗為了事業總是錯過感情的孤獨同樣照進了陳喬恩后來的某一階段。
《命中注定我愛你》后,陳喬恩和臺灣公司的合約期滿。她毅然接受了大陸的橄欖枝,北上發展。
北上之前,她結束了一段四年的感情。
這段感情,本有機會踏入婚姻。但她覺得要在百忙之中刻意分心去經營一份感情,這份愛本身就已經變質了。


所以她忍痛親手結束感情,果斷地選擇了事業。
你會發現,陳喬恩的感情觀是在不斷變化的。
早期,她堅定地說:33歲結婚,35歲生小孩。

后來,又變成了35歲之前,會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
再后來,她還想過不結婚不生孩子。
再再后來,她覺得一個人生活也很開心。
而且她也很想得開,她今天所享有的,這份安穩的開心,是自己曾經放棄陪伴家人,遺失可能有結果的感情換來的。

但想得開不代表不想談戀愛。后來的她,不想再以事業為生活全部,想多花點時間和自己相處。
她主動上《女兒們的戀愛》認真找對象,袒露出沒找到幸福的灰心:
我可能……
不會有幸福了吧。

看到曾經在偶像劇中即便經歷千辛萬苦,但終究有人疼有人愛的陳喬恩說這句話時,我們很難不心疼。
在節目中,她認真而勇敢地談戀愛,分享了一幕想象中的幸福圖景:
有一個自己的家,里面有我愛的人
可能是我生的孩子
那種感覺是我很渴望的
但她還是灰心,覺得可能不會實現了。

當男嘉賓記住了她說的話,看到了她的脆弱時,她動容地說:
被了解,其實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甚至感慨萬千、激動非常地噙著淚水:
愛情沒有放棄我。
她赤誠地表達:
被人愛被人用心感受——
感覺很好。

這話里有什么?盡是不知經歷多少孤單后的慶幸。
無論如何,還好東方不敗的永世孤單沒發生在陳喬恩身上。
今年五月,她結婚了。即便是異國戀,但她還是很慶幸自己找到了對的人,磨合出很獨特的相處方式。
她和主持人謝楠說,婚后自己確實溫柔很多,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人,不需要做什么都很沖:

現在的陳喬恩不止愛情圓滿。
她主動帶媽媽上親子綜藝《旋風孝子》,和媽媽和解。

上女明星旅游綜藝《我們來了》,只為結交朋友。


至此, 陳喬恩似乎完成了一場變身,把孤獨的底色全部褪去。
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全然自信又發光的女性。
但陳喬恩身上的孤獨感消失了嗎?
沒有。
其實孤獨感還是有慣性殘留。
對于粉絲罵她戀愛腦,她解釋過是因為要陪伴患癌癥的狗。

后來,她干脆什么也不解釋,覺得說了別人也不理解,自己和自己和解就行。

可見,她和他人的邊界感依然很明晰。
她還有個小習慣,就是拍一部戲買一個娃娃,娃娃就是戲中角色的名字,殺青就抱著他們睡覺。

那些娃娃,是她對角色情感的緩沖地帶,從她像小女孩一樣的行為,也能窺見她自建內心小世界的細膩。
本來嘛,孤單不全然是一件壞事。

長時間的孤單狀態容易培育出一個人足夠的敏感。
看陳喬恩的采訪,你能一直感受到她強烈的情緒起伏。一句話能惹她爆笑,一句話又足夠讓她立即落淚。
一樣的生活經歷,能帶給她的體驗自然比鈍感一些的人要深刻。
有體驗,并且體驗夠深,她演的角色,自然足夠鮮活。
劇中女孩一哭,你便很容易跟著陳喬恩的眼神動容。
她很會演平凡女孩,無論是《王子變青蛙》扛瓦斯的葉天瑜;《命中注定我愛你》中的便利貼女孩陳欣怡;《佳期如夢》中被客戶虐千萬遍的廣告女孩尤佳期都是這類角色。

陳喬恩就曾是那個被人無視夢想的鄉下女孩,所以她懂一個平凡女孩的彷徨。
后來更成熟,她詮釋了更多復雜角色,《笑傲江湖》正邪、男女難辨的東方不敗,《獨孤皇后》中肩負國恨家仇的獨孤伽羅。


陳喬恩自己曾從低而上地攀爬過,她自然也懂得一個經歷風雨的女人的不易。
這些都是她的代表作,不可否認,敏感于她的戲的感染度,有不容忽視的加成。
敏感也讓她更關心別人。
錄制節目,她總會逮到機會就和粉絲揮手互動,甚至不忘給攝影師喂食。


即便在路邊等紅綠燈,她也能關注到陌生人的情緒。
有一天,她在路邊觀察到一個女孩,在面對一輛敞篷車呼嘯而過時,目光追隨并露出艷羨之色,最后嘆了口氣。

她就此體察到平凡女孩對白馬王子的期待,把這種感覺放在了《命中注定我愛你》上。
不同于女星建立在碾壓級別的物質基礎上的清醒發言,有錢的陳喬恩說的話,依然落地到了每一個普通女孩都能實踐的基礎上:
你要有可能照顧好自己
那么照顧不是你多富有或者干嘛
只要你自給自足
我覺得任何一個努力的女孩子
都有底氣說這句話

戲好,人好,陳喬恩成名便有了基礎。
但也只是基礎。
陳喬恩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陳喬恩,最重要的是——
孤獨者自有其孤勇。
獨闖娛樂圈時,媽媽總叮囑陳喬恩,受不了就回家。是她一路孤勇,什么都不要,甚至不要愛情,夢想才有了后來。
被冷藏,孤立無助,周圍一片死寂時,她總是在夢醒時分不斷鼓勵自己。


拼命地把這一切好與壞都當成禮物。

還記得嗎?
她曾自我懷疑:不該出來闖蕩的。但她總是這樣,即便看著一路黑暗,一路懷疑。
卻也總是在孤獨中找糖,在黑暗中尋光。


后來,她終于到了有光的地方。她還是那么孤勇地認為:
不管幾歲,還是會選擇去有夢想的城市闖蕩。

別人笑她總演無腦偶像劇,還笑她是個剩女怎么還挑挑揀揀。
可她并不管別人怎么想,她相信真愛:
而且我相信愛情是世界上
唯一不能排練的,沒有邏輯的,那就是愛情

孤勇地相信著。
20歲、30歲、40歲,都相信"一見鐘情",從沒變過。




各個時期的采訪
所以她才會那么孤勇地相信著她演的偶像?。喝绻幌嘈?,觀眾會看出來啊。

看陳喬恩,與看陳喬恩的偶像劇。
有區別。
拋開賣力的表演和浮夸的嘶喊。
如同褪去一張飽和度過高的糖紙。
品味那顆糖。
或許那味道仍然不"高級"。
單一而強烈。
只是憑著自己的感受,一路拼命笑,拼命哭,一路拼命咬牙直走到底。
但,這區別又不會太明顯。
誠然,陳喬恩是孤獨的。
她的作品卻是喧鬧的。
但從二者如今幾乎同步的境遇來看,卻顯然有其一致性。
或者很多人、很多味道能陪伴我們的路程本來就有限。
并且是越單一,越強烈,越有限。
這是ta們會被拋下的原因。
我們當然會期望,記憶中的人和味道,也能同步趕上我們的成長。
充實、揉雜出新的味道,好被欣賞。
但,就總是會有不是那么厲害的、沒有野心的,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
不過,誠如"孤獨感"是人生常駐客。
在機械式的進食時間,在夜深人靜時,在沒有被期待時,在堅持不下去時。
它是反復式的情緒。
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住著一個"陳喬恩"。
當下的人們,不再需要陳喬恩。
但,說不定哪一天,又會再次遇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