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 13 日,微博管理員(新浪微博社區管理官方微博)發布社區公告稱,站方將對站內利用諧音字、變體字等 " 錯別字 " 發布、傳播不良信息的違規行為開展集中整治。
B 站亦于 12 晚間發布倡議,呼吁廣大用戶,自覺遵守漢字使用規范,抵制拙劣字體、錯誤字形等不規范漢字表達行為,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13 日下午," 微博將整治用諧音字變體字傳播不良信息 " 的話題登上熱搜,引起關注。
微博公告稱,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維護文明健康的社區生態秩序,站方將對站內利用諧音字、變體字等 " 錯別字 " 發布、傳播不良信息的違規行為開展集中整治。主要內容如下:
微博社區觀察員官方賬號 @圍脖俠 隨后補充解釋,站方整治的是通過錯別字傳播不良有害信息,而非不允許任何錯別字的出現。
B 站昨晚也發布關于規范使用漢字的倡議,呼吁廣大用戶,自覺遵守漢字使用規范,抵制拙劣字體、錯誤字形等不規范漢字表達行為。

針對微博整治 " 錯別字 ",有網友表示支持:很多黑子用諧音梗網暴他人,情節特別惡劣,但又常常投訴無果,平臺應該加強審核;終于可以順暢地看中文了,不用猜來猜去了。
另有網友認為,諧音梗本無罪,有問題的是平臺對部分詞匯一刀切," 將各種詞匯變成代稱諧音 "。

比如,有網友稱,某平臺帶貨主播會被要求把 " 錢 " 讀成 " 米 ",用 "k 小螨螨、k 小菌菌 " 替代 " 抗螨蟲、抗細菌 "。
整治 " 錯別字 " 的不止微博和 B 站。
今年 4 月初,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不規范使用漢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和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各單位落實主管主辦制度和 " 誰出版誰負責 "" 誰制播誰負責 " 的原則,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漢字使用情況開展全面自查和清理。
對此,廣東財經大學網絡傳播學院副院長文遠竹表示," 不規范使用漢字對青少年影響尤其大,他們涉世不深,會將錯誤的成語當成正確的來使用 "。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毛湛文認為,在互聯網文化環境中存在的不規范用詞、不規范字體容易造成意義的塌方,不利于營造共通的意義空間。" 不規范使用漢字在互聯網的文化溝通、尋求文化共識方面,已經造成了一定的傳播障礙,某種程度上這正是主管部門開展整治行動的原因。"
微博作為主流社交媒體平臺,B 站作為最具活力的 " 造梗圣地 ",孕育了 xfxy(血雨腥風)、awsl(啊我死了)、yyds(永遠的神)、爺青回、破防了等眾多網絡流行語。

這些詞流行語因其形式簡單、輸入便捷、能即時傳遞情感并具有虛擬社區區域性而被許多網友使用,但卻為非互聯網資深沖浪用戶平添了許多閱讀理解障礙與溝通門檻。
甚至有人利用 " 錯別字 " 借機傳播不良信息、網暴他人。

微博、B 站規范使用漢字,若能落到實處,將有效打擊通過 " 錯別字 " 傳播不良有害信息,凈化網絡環境,并對維護語言的規范性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