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娛,劉亦菲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像流量又沒有粉圈,像大花又不是大花。
明明有踏踏實實做演員的心,但每次出圈的都是神顏。

沒有工作室、不對賭、不攀附資本,卻又總能拿到香噴噴的餅子,似乎她就是資本本人。
四旦雙冰里沒有她,85花里也沒有她;無知的飯圈小朋友們甚至經常私下里討論劉亦菲到底算不算一線。
然而劉亦菲的照片是小紅書博主最愛用的封面。不止一個做小紅書的姑娘告訴我,只要封面用上劉亦菲,不管內容寫的是啥,這一條的流量都會比較高——她不需要打投、不需要熱搜、她的臉就是流量保證。

在明星還沒有穿上數據外衣的年代,演員紅不紅拼的是國民度。
數據是給粉絲看的,有些數據飛上天的愛豆,抓十個路人有八個表示不認識。國民度則意味著哪怕從不關注明星、跟娛樂八卦絕緣的人也知道她是誰。
劉亦菲屬于后者,一方面因為她統一了大多數人的審美。當然,硬說劉亦菲丑也是大家的自由,畢竟她自己也說過——全家最丑劉亦菲。
另一方面劉亦菲事業運的確贏在起跑線上,被金手指點過,拿了"天選之女"的劇本,天時地利人和都難以復制。
劉亦菲15歲出道,三年之間出演了四部爆款電視劇的經典角色。
《金粉世家》中,陳坤的金燕西、董潔的冷清秋、劉亦菲的白秀珠,個個都是劇迷心中的白月光。

《天龍八部》的王語嫣得到了原著作者金庸先生的高度認可。"因為劉亦菲演了王語嫣,世人才相信世界上真有這樣的美人,金庸沒有騙人。"

《仙劍奇俠傳》的趙靈兒,一句"逍遙哥哥你終于來了"叫到多少觀眾心尖尖上。

2005年,金庸先生力薦18歲的劉亦菲飾演小龍女,與她搭戲的是當時如日中天的黃曉明。雖然曉明哥的邪魅狂狷差點毀了楊過,但劉亦菲往那兒一站,很多觀眾都相信她就是小龍女。


《神雕俠侶》2006年首播,很快拿下內地收視冠軍,并且登陸香港TVB。

時隔17年,《夢華錄》中劉亦菲飾演的趙盼兒明眸善睞,走路帶風,與趙靈兒無異。原來美人不老,老的只有你我。


這里面有個冷知識:《夢華錄》是劉亦菲成年后演的第一部電視劇。
也就是說18歲之前,她就演完了近20年內地電視劇國民度TOP10中的四部,之后便頭也不回地轉戰了大熒幕。
可惜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劉亦菲演電影反倒沒有太大的水花。最亮眼的資源要數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電影在宣傳期就創下了多個第一。

大IP、大制作,劉亦菲拍得十分辛苦,演的也沒有太大問題,但電影開畫后,拉垮的劇情、弱智的三觀以及東西方文化之間錯位的理解,這些硬傷十個劉亦菲都救不回來。
也許是在《花木蘭》上傷了心,劉亦菲接了《夢華錄》的劇本,事實證明還是小屏幕旺她。

第二個冷知識是當年18歲的劉亦菲拍完《神雕俠侶》就去日本學唱跳了。
06、07年先后推出國語專輯《劉亦菲》、日語專輯《All My Words》,今天的文首音頻就是劉亦菲的歌,大家有興趣可以聽聽。
很多小朋友覺得天仙姐姐清冷,不追逐潮流,他們不知道如今的很多潮流,其實是劉亦菲十幾歲的時候就玩剩下的。

日式清新海島風純欲寫真,她拍過。

如今大火的"又純又欲",小網紅拍照抄的是20年前劉亦菲的劇本。
比如"礦泉水女孩"——

還有"蛋糕妝"——

要說劉亦菲的丑衣服,她玩唱跳時的芭比裝可以有一席之地。
但當年的女團風格可能就是這樣,更更更重要的是這種衣服穿在別人身上或許一言難盡,但到劉亦菲身上,就變成了"世上沒有丑衣服只有丑姑娘,不信你看劉亦菲"。


劉亦菲家世不俗,出道很早,圍繞劉亦菲的溢美之詞很多,負面也不少。這篇稿子從哪里寫起其實我想了好幾天。想到之前寫過她的美貌像被神仙開過光,今天就決定寫寫她的丑衣服。
網友中流傳一句話:上帝為劉亦菲打開了99扇門,卻關上了衣柜的門。

上周我把《夢華錄》追完,意猶未盡去看了一下拍攝花絮,竟然發現了她那件半永久暗紅色羽絨服。

這件丑衣服保守估計她已經穿了10年。

但要說劉亦菲的衣品完全沒有任何進步倒也不客觀,至少后來她知道不在暗紅色的羽絨服里搭配大紅色套裝了。

暗紅中長款羽絨服在我印象里是奶奶專屬,不知為什么會焊在87年出生的劉亦菲身上。
不過當我看到下面這件皮毛一體大棉襖,就決定收回對暗紅羽絨服的嫌棄。

再看看這兩件花羽絨服,我簡直決定向暗紅羽絨服道歉了。好險,幸虧焊在天仙身上的不是這幾件。

在一個沒有最丑只有更丑的衣櫥里,永遠不要隨隨便便評價一件衣服丑,會被打臉的~

劉亦菲喜歡蕾絲、印花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裝飾,這些衣服組成了丑衣服大軍里最強悍的隊伍。
以下這些衣服,據說代表了本世紀初,中國少女的審美。

這種丑衣服好像70、80后的學生時代確實穿過。

但有些又像小鎮阿姨的審美。比如這件胸前一片亮,像戴著照妖鏡的皮服,顯胖10斤顯老10歲不是夢。

蕾絲、黑絲、歐根紗、皮手套,要么當殺手要么跳探戈,或者邊跳探戈邊拔槍。

小城夜總會名媛風。看衣服,這不行;看臉,好像也行……

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拼接,好想知道是哪里買的,讓我避個坑。

既不明白皮衣上為什么要有那么多洞,也不明白為啥胸前要掛個大鏈子,更不知道這么酷的衣服怎么就配了粉紅內搭……

敢穿粉紅色絲襪的都是勇士,還能在上面搭配針織網眼短裙的那得是壯士了。

郭德綱老師的T恤也硬穿到了劉亦菲身上,關鍵人家真的靠臉頂住了。

如果你要說這些都是大紅大綠惹的禍,劉天仙氣質清冷,穿素色就好了。下面這套造型立刻啪啪打臉。

這條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的機車褲,讓劉亦菲看上去好像騎摩托車飛奔八千里來到會場,直接戴著護膝就上臺了。

我經常懷疑劉亦菲穿了媽媽的衣服,可惜我沒有證據。

顯老神衣+1。

顯老神衣+2。

顯老神衣+3。

終極顯老大BOSS在這里。

圍巾一般是中年女性的專利,但劉亦菲從出道就愛上了圍巾,并且成功晉升為丑圍巾專業戶。

這套衣服如果沒有大花圍巾加持估計還能及格。

這條圍巾讓我懷疑是不是她自己織的。

誰能告訴我清清爽爽的一套衣服為什么一定要圍上如此搶鏡的印花大披肩,風太大怕脖子感冒么~

短袖T恤配圍巾,我只能理解是為了遮擋溜肩。

臉有多好看,圍巾上的花紋就有多令人費解。

偶爾戴一次素色圍巾,粉絲感動得流淚。

除了圍巾,她還有很多丑鞋子。

沒有一定功力,搞不定這套穿搭,尤其這雙鞋。但更讓我費解的是這個構圖,數來數去都覺得腿多了。

綠色緊身褲搭配這雙恨天高羅馬鞋,加上如此蒼涼的背景,組成了審美的難解之謎。

一般明星街拍,這種鞋子跟衣服明顯不搭,還死活找不到另一條腿的都會就地銷毀。劉亦菲不會,長得好看就是任性。

沒團隊的劉亦菲可能真的不審圖,也不挑衣服。
并且她應該屬于雜志編輯最喜歡的類型:別的明星駕馭不了的大牌,留給劉亦菲——千萬別說大牌就沒有丑衣服。


在娛樂圈時尚內卷的當下,劉亦菲的丑衣服形成了一種反向營銷,雖然很可能不是她刻意為之,但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記憶點。
很多網友討論她的丑衣服,說她是媽媽裝代言人、丑衣服代言人。

但大家不得不承認,衣服是丑,但人好看。劉亦菲"要顏值有顏值,要衣品還是有顏值"。

劉亦菲知不知道衣服丑,穿的時候應該不知道,看了照片或者被網友說過以后,應該還是知道的。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心思研究穿衣打扮與潮流,很多衣品好的明星所代表的也不是她們自己的衣品,而是團隊高薪請來的時尚顧問的衣品。
劉亦菲是少見的還在自己買衣服的明星,她的私服就是她的私服,是她的真實喜好與品位,明白了這一點,她的丑衣服其實很圈粉。

在虛假并不屬于自己的完美,與真實任性的丑衣服之間,大家肯定更愿意看到后者,有人味嘛,商業氣少。
何況她的確靠臉hold住了許多千奇百怪的衣服,也算讓大家開了眼。

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從劉亦菲混亂的搭配中看到自己年輕的影子,或者讀大學時的自己或者大學的同窗。

那時候的我們不都是這樣么?喜歡的東西就往身上招呼,不講大局、不畏人言;但這種隨性自由的歲月正是我們的黃金時代啊。

大家總喜歡說少女感、少年感,在我看來,這兩感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不畏人言,充滿自信。
如果按這個標準,劉亦菲無疑是少年氣的存在。
她是自信的。被問到是不是穿白色更好看時,她回答"其實我穿什么顏色都蠻好看"。

劉亦菲還親手拉黑了"劉天仙"這個綽號,直言自己就是個屌絲,有時候開玩笑也很過分。

她也自我。主持人問她最不喜歡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劉亦菲不客氣地說不喜歡這個問題。因為人不應該用挑剔跟批判的眼光看自己,長在身上的東西都應該去愛護它。

劉亦菲也是自由的。不拍戲的時候,她可以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不營業。
她沒有簽大公司進入資本對賭的游戲,也沒有專業的知名團隊打理業務,教父與母親長期充當她的助理與經紀人的角色,她享有充分的自由,不上綜藝,三四年才出一部作品。

《夢華錄》的合作演員陳曉說劉亦菲外表長得天仙,本人性格很接地氣,尤其讓他羨慕的是劉亦菲活得很自由。

在娛樂資本化的這幾年,自由恐怕是明星藝人求之不得的狀態。
要說自由是因為不差錢倒也沒錯,但錢這個東西,多少算多、多少算少?
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在普通人眼里,明星都不差錢,還要各種折騰,無非是各人的標準不同,有人懂得盈滿則虧的道理,知道適可而止,有人永不知足。
人要自由就得損失一部分利益,劉亦菲的自由,也是她靠自足換來的。
柳巖評價"劉亦菲是個憨憨"。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至少在我看來,一個漂亮女明星說另外一個漂亮女明星是憨憨,差不多是對她最高褒獎了。

不矯揉造作不耍心機,有著精致的外表與寬大的內心,這不正是每一位獨立女性心中期盼的自己?
幾年前我看時尚芭沙采訪劉亦菲,采訪一直到晚上十點半才結束。
"她站起來,一身簡單的運動黑衫灰褲,一個人開車離開。勞作一天,不麻煩別人,車技還過人,是一個30歲女生最獨立美好的樣子。"記者的這段話讓我動容。
在當下娛樂圈,像劉亦菲這種咖位的明星,你很難想象她半夜收工自己開車回家,而不是助理前呼后擁。
但這種簡單而自由的生活,如今又不知道被多少明星羨慕著。
浮華世界總是迷人眼,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得到時,靠的是三分努力七分運氣;適當放手時,卻要靠十分的智慧與悟性。
盛極而衰、盈滿則虧、張弛有度,這些人生重要的道理,難得有人真懂,更難得的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