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瀟湘晨報
記者 | 申瀟軼
夏日頂流冰淇淋又登熱搜,這次的主角成了冰淇淋界的 " 老網紅 " 小布丁和大布丁。最近,大小布丁抽檢不合格被曝光,事件迅速登上熱搜。小布丁和大布丁憑借較低的價格和濃郁的牛奶口味,用性價比成為冰淇淋市場的 " 長紅選手 ",而此事無疑讓不少網友對這兩款冰淇淋產生質疑。

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初步統計,2022 年上半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組織監督抽檢 3137 批次雪糕產品,檢驗項目包括蛋白質、甜蜜素、糖精鈉、阿斯巴甜、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等。其中,檢出不合格樣品 15 批次,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單增李斯特菌和蛋白質。
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或者產品在運輸、貯存、銷售環節不規范操作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和不合格產品,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均已依法處置。
其中,小布丁和大布丁這兩款雪糕引起消費者關注。標識生產企業名稱為東莞市新凱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的、2022 年 4 月 9 日生產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其蛋白質檢測值為 0.46g/100g,但按標準應大于等于 0.8g/100g; 標識生產企業名稱為義烏市樂久冷凍食品有限公司、2022 年 1 月 16 日生產的大布丁雪糕,其蛋白質檢測值為 0.36g/100g,但按標準應大于等于 0.8g/100g。
東莞新凱成立于 2005 年,注冊資本為 50 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尹少禧。由于產品質量問題,東莞新凱曾兩次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累計被處罰 1.35 萬元。產品涉及凱麗維斯、北歐蔓越莓芝士味雪糕,緣由是由于蛋白質項目不合格。義烏樂久成立于 2015 年,注冊資本僅為 30 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彭強,也曾因產品質量問題一次性被處罰 6000 元。產品涉及大布丁雪糕。

不過,因為伊利和蒙牛等知名品牌所售的小布丁、大布丁產品更廣為人知,所以不少消費者誤以為涉事產品為伊利、蒙牛生產。7 月 16 日晚間,伊利通過 @伊小利冰淇淋發布微博回應稱," 小布丁 " 并非品牌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不是 " 伊利小布丁 " 和 " 伊利大布丁 ",只不過都叫 " 小布丁 " 和 " 大布丁 " 而已,伊利冰淇淋各項檢測均符合國家標準。
" 我又不是為了補充蛋白質吃雪糕 "," 問題不大 ","5 毛的雪糕我還要什么自行車 ",對此,有網友認為不會影響自己的購買意愿,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 不符合國標就是不合格產品。"
(編輯 高霞)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4d0a49e780bf92c001a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