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獻:Diehl, K., & Zauberman, G. ( 2022 ) . Capturing life or missing it: How mindful photo-taking can affect experience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46, 101334.
DOI:https://doi.org/10.1016/j.copsyc.2022.101334
作者:Xhaiden | 封面:Maruko Zhao
21 世紀,人人都成為了 " 攝影師 ",尤其是手機的飛速發展,拍照變得極為容易,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佳作。作為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分享照片會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此外,許多人的設備中可能有更多的照片并未被分享至網絡,那么不分享照片,僅拍照本身對人們的心理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Diehl 和 Zauberman 提出,拍照本身可以提升人們的正念體驗。正念的一般特征是活在當下,意識到此時此刻的體驗,在積極心理學中,正念常和特別注意體驗的積極方面有關。Diehl 和 Zauberman 提出了正念拍照(mindful photo-taking)的概念,即主動積極地拍照并選擇拍什么(而不是自動拍攝),同時視覺注意聚焦于當前的體驗。例如,在登山時,拍下秀美的風景便可以視為一種正念拍照。但相對的,攜帶著 GoPro 等設備不間斷地拍攝則不是一種正念拍照,因為人們不需要注意此時此刻被拍攝的是什么。

許多過往研究的確揭示了拍照帶來的積極影響,正念拍照能夠提升對當下體驗的參與度和愉悅感,頻繁的拍照也能改善情緒(Chen et al.,2016)和整體的生活滿意度(Lee et al.,2021)。例如,現在流行 " 手機先吃 ",吃飯前大家或是為了發朋友圈,或是為了寫點評,會先用手機拍下好看好吃的食物,這種舉動能夠增加人們對食物的喜愛度(Bayliss & Wu,2022)。拍照能讓人們對于當前時刻或未來的體驗抱有更強烈的品味和享受的態度,但令人諷刺的是,拍照帶來的愉悅體驗可能會降低人們再次體驗(如再去一次該餐廳)的興趣,也有可能讓人們在體驗過程中覺得時間流逝得更快。
此外,拍照還可能會改善人們的記憶,主動拍照的行為要求專注,可以提升人們對視覺體驗的記憶。然而,關注體驗的一部分可能忽視了其他部分,拍照也有可能無法改善甚至損害記憶(Barasch et al.,2017;Wong & Lim,2021)。拍下來的照片作為一種記憶,你會經常翻看嗎?照片、相冊是一種非常頻繁用于懷舊的紀念物,翻看照片也有可能改善人們對于照片內容的記憶,但損害對未拍之物的記憶。有趣的是,假如你經常回看自拍,你的自尊可能會降低,但會頻繁地看群體照片則可能增強自尊(Wang et al.,2017)。
最后,可以詢問下自己:我真的喜愛拍照嗎?拍照能給我帶來正念體驗嗎?或許正有人為拍照而苦惱呢!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7be3b8e9f0940516324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