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歲的小潔(化名)在半歲時出現便血癥狀,隨著時間的增長,便血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家長帶其就醫,發現便血是因為消化道多發息肉病,此后,小潔多次手術治療消化道多發息肉病,7 月 20 日,小潔在湖南省兒童醫院再次進行手術,取出 161 個息肉。
小潔來自湖北,在 1 歲時因反復腸套疊引發的明顯腹痛、腹脹等不適癥狀在醫院診斷發現長了腸息肉,前后在武漢、上海、長沙做了將近 20 次手術,由于未發現家族遺傳病史,醫生診斷可能是遺傳基因突變。今年暑假小潔再次來到湖南省兒童醫院營養消化科做小腸鏡治療,成功切除 161 顆息肉。
" 在武漢三個月看一次,湖南、上海都是半年看一次,他現在七歲,從半歲開始看起,最少花了幾十萬了。" 小潔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與體內不斷生長的息肉做斗爭,作為家長,既心疼又無奈。
" 腸息肉與家族遺傳病史和基因突變有很大關系。" 湖南省兒童醫院消化營養科主任醫師游潔玉介紹,腸息肉病并沒有明顯的年齡層次劃分,早期癥狀并不明顯,癥狀爆發后容易反復發作,生長速度快、數量多的大概 1 年要切一次,狀況好的 2-3 年才切一次。但腸息肉若長期失治誤治,就是一枚埋藏在身體里的 " 定時炸彈 ",嚴重時可演變為腸癌,一定要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
游潔玉表示,腸息肉病有反復多發的特點,并且沒有特殊藥物治療,手術切除后要積極的調理,定期復查,盡早發現大的息肉及并發癥,并通過內鏡治療及時切除預防腸息肉惡化癌變。平日里要關注腸道健康,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記者:賀喜
(編輯 高淼)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de0109e780bf92c001b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