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黑馬看到一個消息:
和飛信業務將從 2022 年 9 月 30 日開始停止提供服務,屆時將無法登錄及使用和飛信。

如果時間回到 12 年前,沒人會預想到飛信的命運如此凄慘。
2007 年,初代 iPhone 剛發布,移動互聯網浪潮正式開始。
如今在我們看來有些 " 古板 " 的移動,是首批抓住移動互聯網浪潮的企業之一,推出了飛信。
而今天的社交巨頭微信,走進大眾視野那也是 4 年后的事情了。
飛信,從誕生之初,就有一股革命的味道,這并不夸張。
2007 年,語音通話和短信是大眾在手機上溝通的主要兩個方式。
早年間,語音通話和短信也是運營商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只要守這兩座 " 金礦 ",日子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而移動率先革起了自己的命。
只要是好友,就可以免費發送短信,飛信成為了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免費社交軟件之一。
背靠移動的龐大用戶基數,用戶數量一度達到了5 億。
逢年過節,大家發的不是短信,而是飛信。
這個時間點大概是 2010 年。
2010 年過去后,飛信迎來了自己這一生最大的勁敵——微信。
它和微信開始正面競爭,但是飛信敗的很快。
想來也奇怪,如今不乏想挑戰微信地位的社交軟件,例如馬桶 MT、子彈短信、多閃等,但無一例外,它們皆已成為過往云煙。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一個已經被用戶習慣的微信,無可匹敵。
而當時坐擁諸多用戶的飛信,理應也是被用戶習慣的,為什么卻還是被微信取代了呢?
要說還是得怪飛信自己。
剛誕生之初的微信,其功能也和飛信類似,按照劇情的發展,即便微信依靠 QQ 引流,但飛信起碼也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失敗的背后還是因為限制太多。
用飛信可以免費發短信,雖說是一個很大的痛點,但說來你們可能不相信,飛信在 2012 年之前都還只是一個專屬于移動用戶的聊天平臺。
直到 2012 年后,飛信才開放其他運營商用戶注冊。
一開始的飛信,不是移動拿來打天下的社交平臺,僅僅是移動為了圈主自己的用戶群而搞的一個封閉式圈子。
在微信這樣的全平臺社交 App 崛起后,短信也早已經成為了接收驗證碼的工具,免費短信的噱頭已經吸引不了用戶。

飛信的沒落,也在情理之中。
誕生于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的飛信,就像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縮影。
移動互聯網,總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各大平臺承載著開放的互聯網,卻總以封閉為目的。
壯大自身后,所有的流量都想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應開放的互聯網,成為了一座座信息封閉的孤島。
前不久之前的抖音、美團、微信、淘寶皆是如此,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玩。

而飛信是倒霉的,在于它出自于移動這樣的運營商,而運營商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另外的運營商。
如果說如今的微信、抖音也是誕生于運營商手中,其結局或許不會比飛信好多少。
只是他們恰好不是誕生于運營商,所有他們能夠無所顧忌的支持所有運營商用戶注冊。
命運的終點,或許在起點之時就已經默默的決定好了,只是當時沒人能想得到。
2016 年,中國移動宣布短信轉飛信業務下線,飛信被更名為 " 和飛信 "," 和飛信 " 上線以后開始了從即時通訊工具轉向企業服務平臺轉型的嘗試。

移動也狠砸 8000 萬,試圖換一條賽道復活飛信。
然而時至今日的結局,我們也看到了,今年 9 月 30 日后,和飛信也要停止業務,徹底宣告了飛信的終結。
飛信的結局,令人唏噓。
不過這可能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造就的,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是永遠的強者,如果不能夠改變,只是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么遲早有一天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而很快,就會有另一家接替者出現。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e5ac58e9f094c2d535d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