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整點電影
內娛最近出了一檔評分高達 9.5的綜藝。
無論是話題還是傳播度,都吊打《花少 4》。
但奇怪的是,它看上去并不具備爆款相。
嘉賓是一群 " 過氣老快男 "。
節目流程,也是常見的旅行通關模式,沒有任何博人眼球的噱頭。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讓這部綜藝點石成金、逆流而上?
扒叔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快樂再出發

相信看過 07 年《快男》的朋友,會對這幾個名字感到熟悉。
他們是蘇醒、陳楚生、王櫟鑫、王錚亮、陸虎、張遠。
當年比賽時,他們的熱度足以媲美當下流量明星。
這幾個人有個共同點:花期不長。
也就是說,他們大紅特紅的時間很短,基本隨著選秀節目的迭代一起式微。

但不紅,并不意味著查無此人。
恰恰相反,王櫟鑫轉行做演員,王錚亮去川音干起了教師,蘇醒、陳楚生等其他兄弟也依然還在寫歌。
他們都還在堅持著。
那么,問題來了。
這檔節目,找他們當嘉賓能有啥看點呢?畢竟人都不紅了。
看點,正來自于此。
正因為不咋紅了,所以他們沒有明星架子和人設拘束,身上散發著內娛少有的 " 松弛和自然 "。

這檔節目,就是要以他們為切入點,窺見內娛明星舒服做自己的狀態。
從第一期開頭就可以看出,他們討論的內容很接地氣。
當其他內娛明星,在綜藝里討論奢侈品、名表、豪車的時候。
這幫老超男,在討論 "耳塞、濕廁紙和代餐"。
在聽說導演只讓帶一件行李后,陸虎的第一反應就是買的東西太多了,要準備退貨退款。
這種由內而發的實用性思維,能迅速拉近節目跟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意識到 " 哦,他們也在過普通人的日子 "。

等切入正片后,這檔節目就變得格外吸睛。
因為沒有明星光環,他們無所顧忌、瘋狂自嘲、各種開黑。
想開什么玩笑就開,想調侃什么就調侃,沒啥不能說的。
比如,內娛明星忌諱的年齡身材話題,根本就不是他們的禁忌。
他們一開始,就根據年齡,內部劃分了 " 老年組 " 和 " 青年組 "。
" 你好像胖了 "," 你怎么瘦了?" 也是張口就來。


這幫兄弟們,私下里關系本來就不錯。
開啟調侃模式后,也很會找梗。
比如,張遠調侃王櫟鑫,沒唱幾年歌就去當演員,然后還上節目追溯唱歌初心。

蘇醒也接著補刀。
什么演員,人家現在忙著直播帶貨。

面對好兄弟的調侃,王櫟鑫蓄勢待發。
轉頭就調侃張遠,不紅了之后變成婚慶歌手。
" 你是?"
" 噢,我在朋友的婚禮上見過你。"

張遠也不甘示弱,隨口就提起王櫟鑫的離婚梗。
" 那你下次婚禮也可以找我。"

除了調侃彼此的 " 新聞 " 之外,他們也很愛自黑。
比如,有一次兄弟們坐船過海。
為了打發時間,張遠分別給當地大哥唱了這幫快男的代表作,問他有沒有聽過。
老實本分的大哥,聽過就點點頭,沒聽過就搖搖頭。
張遠把其他兄弟的歌唱完后,大哥都說 " 有點耳熟 "。
結果等他唱起自己代表作的時候,對方則是反復搖頭說:" 真的沒聽過 ",引發全場一片爆笑。
這種勇敢開黑帶來的喜劇效果,絕對是其他內娛綜藝比不了的。


這檔綜藝其實挺窮的,交通工具是小車、小船,也沒啥服裝贊助。
全憑嘉賓們的自我輸出,撐起整檔節目,從而獲得豆瓣高分和微博關注度。
原因是啥呢?
因為內娛好久見不到活人了。
仔細想想,最近幾年開播的綜藝,都是請一幫不太熟的藝人,來做一些展示美好生活的互動任務。
沒人想在節目里,展示真實的自己,更別提開黑了。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能全怪藝人,跟大環境也有關。
但就算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還是誕生了《快樂再出發》這種備受觀眾好評的高分綜藝。
這說明,內娛還是具備做好一檔綜藝的條件和空間,重點是看制作方和藝人愿不愿意配合、愿不愿意花心思。

這檔節目除了互相調侃之外,還有另一個看點。
嘉賓們都有 " 高山低谷再翻紅 " 的經歷,所以他們更能以平凡視角去觀察世間百態。
說白了,他們比所謂的大牌大咖更接地氣。
拿第三期舉例。
這期內容,講嘉賓去劇組當群演。
蘇醒一行人粘上假頭套,蹲著吃盒飯,排隊乘坐劇組大巴。
從開機拍攝到參加殺青宴,最終拿到群演薪水,完整體驗了群演的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嘉賓看到了群演可能付出很多,但最后依然默默無名的狀態,或多或少聯想到了自己。
想到自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勤奮地寫歌唱歌,依然沒有收獲爆紅的果實。
所以,他們很能體會這種懷才不遇的心態。
那要怎么辦呢?
按照其他內娛明星來說,可能就是隨便說說,順便立一個人間清醒的人設。
但這檔節目不存在這種情況,因為他們都有相似的經歷。
就像陸虎說的," 懷才不遇需要時間,但一定會給你一個結果。你要相信,你的努力會讓你吃上飯,過上好日子。"
看上去,這像是給群演的寄語,其實就是他真實的人生寫照。
類似的內容多了,這檔節目看起來就有溫度和人情味。

體驗群演的這件事,也讓嘉賓有了啟發。
他們再次確信,自己之所以能翻紅,就是因為一直在踏踏實實的出作品。
用心且真誠的作品,一定有其價值。
所以,蘇醒 5 年前寫的歌被重新認可,以及陸虎寫的 OST 被廣為傳唱。
這也讓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意義。
紅不紅,已經沒那么重要,作品好才是王道。
你看,這種價值觀,難道不正是內娛最需要鼓勵和傳播的嗎?


可以說,這檔節目給內娛那些只想收割流量而敷衍輸出內容的制作方和明星們一記響亮耳光。
只會撕 X 吵架鬧矛盾的綜藝,稱不上好綜藝。
不要忘了,真人秀的重點是 " 真 "。
就像這幫快男兄弟一樣,真關心真調侃真輸出。
你當然可以后期修飾和剪輯。
但千萬不要裝模作樣、故弄玄虛、糊弄觀眾。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e67ca8e9f09646953a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