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BB 研究所,作者 | 銀瀑布
7 月 12 日,歐拉「芭蕾貓」正式上市,車型售價區(qū)間為 19.3 — 22.3 萬元。
歐拉宣稱,這款車型是「136 年來更愛女人的汽車」,此年份則直指 1886 年誕生的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汽車,奔馳。而奔馳與吉利合資的 smart 品牌早前在 6 月 6 日也上市了一款新車 smart 精靈 #1。
歐拉顯然想與 smart 在新能源市場里展開一盤對局。而開端早已顯露:2021 年思皓 E10X 推出「好集美」和「藍朋友」車型,哪吒 V 推出「櫻空小魔女」版本車型,零跑帶來 T03 微糖版車型,奇瑞新能源小螞蟻則在更新 2022 款之后全系更名為甜粉款。
各路品牌紛紛將目光瞄準女性向汽車,而只靠打造粉色泡泡,一味營造「少女心」的幻想,真的就能打開這片市場嗎?
「女性車」的刻板印象
如社會學家 Diane Barthel-Bouchier 所言,「從 19 世紀末開始,汽車就被定義為男性」。誠然,在電動汽車問世之初,它也被視為「在城市里閑逛的女士專用車」,相比之下,汽油動力汽車是更為「男性化」的。
汽車設計也跟性別偏見息息相關(guān)。最早期的汽車制造商并不在意外型,他們認為花這么多時間思考外型是「女人才會做的事」。
然而,到了 1920 年代末,這種想法開始改變,因為制造商們逐漸意識到外型的重要性。不過,女性還是被排除在外,例如通用汽車的設計部門雖然聘用了女性設計師,但她們只被分配到與內(nèi)飾設計相關(guān)的部門,而負責設計外型的男性甚至被嘲笑為「一群女裝裁縫師」。
早在 1955 年,道奇就推出了一款由男設計師專為女生設計的一款汽車,名為 La Femme,這款車以粉紅色的女性化設計來吸引女性消費者的眼球,道奇甚至在內(nèi)飾上配備了粉色雨傘、粉色手袋以及放置口紅的支架等女性配件。
然而當時的女性消費者并不買賬,La Femme 上市后的銷量慘不忍睹,最后只能在展廳吃灰。
而在幾十年后的今天,女性的汽車消費數(shù)據(jù)是迅速上升的。
從公安部發(fā)布數(shù)據(jù)來看,2021 年全國機動車駕駛?cè)诉_ 4.81 億人,女性駕駛?cè)?1.62 億人,占 33.68%。從 2014 年的 0.7 億,到 2021 年的 1.6 億,女性駕駛員正以每年 1300 萬人左右的規(guī)模快速增長中。
女性駕駛?cè)藬?shù)增長的同時,女性購車消費比例也已超男性。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 年女性購車消費比例達到 22.28%,已經(jīng)超過男性的 22.00%。此外,在新能源汽車中,女性用戶占比達 26.62%,是燃油車女性用戶占比的 1.22 倍。
而盡管女性對汽車產(chǎn)業(yè)的興趣、貢獻和購買力絲毫不亞于男性,男性主導的制造商仍然對汽車擁有完全的主權(quán)。
當不能忽視女性的當下,汽車制造商就依靠預設的女性標簽來吸引她們。制造商往往把舒適、方便和外觀造型的美觀與女性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不是汽車的性能和配置。換句話說:造女性車可以,但得是粉紅色。
好的設計是普適的
我們必須得承認一點,人們對于汽車確實有「養(yǎng)車思維」。
在小紅書上搜索「內(nèi)飾」,有超過 77 萬篇的車載好物推薦。甚至有車主發(fā)帖稱,自己是看到一位博主分享趣味改裝過程后,才買下了目前這款車,加入改裝大軍。從車載香薰到頂棚改裝,從五菱宏光 mini 到特斯拉,汽車在幾平米見方的空間里可以豐富到成為一個大學生宿舍——在速度與激情的另一面,汽車被視為第二個家,它是親密空間的延伸。

來源:小紅書用戶 @LALA 歐尼、@奶茶喝不胖
第一財經(jīng)數(shù)據(jù)顯示,2019 年汽車后市場消費中女性數(shù)量明顯上升,她們往往對汽車內(nèi)飾用品尤為關(guān)注。據(jù)統(tǒng)計,在歐美的一些發(fā)達國家,汽車的銷售利潤僅占整個汽車業(yè)利潤的 20% 左右,零部件供應的利潤占 20%,而近 60% 的利潤則來自于汽車服務業(yè)。

來源:CBNData
車主們偏愛親力親為自主養(yǎng)車,以優(yōu)化駕駛體驗。然而,就工業(yè)產(chǎn)品和其技術(shù)合理的層次而言,個性化的要求只能在非本質(zhì)必要的部分獲得滿足。
而歐拉芭蕾貓在設計語言上就已是殘缺的。
許多車型都有著復古元素,但它們都來自于傳承已久的經(jīng)典設計。比如保時捷 911,從初代 901 開始,溜背造型、中控五連表的樣式和「青蛙」車體等等元素都一直沿用到了今日的車型上。在豪華越野領域,路虎衛(wèi)士則是品牌中車系歷史最為悠久的 IP,在停產(chǎn)的數(shù)年后,它又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成功復活。
芭蕾貓的復古性則顯得尤為突兀,其車身線條、后尾翼都與甲殼蟲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這種直接「致敬」便沒有那么討喜了。再者,也有消息稱甲殼蟲未來有望以電動車的身份復活,屆時歐拉又該何去何從呢?

來源:歐拉汽車官網(wǎng)
在外觀造型上,歐拉芭蕾貓自顧自站在了甲殼蟲的背影之后;在功能設計上,芭蕾貓則畫地為牢,試圖吸引一批特定的女性消費者。
「乘風破浪模式」是在檢測到下雨時一鍵開啟雨刮和燈光,關(guān)閉車窗和調(diào)節(jié)空調(diào)。但這樣的功能,任何一臺擁有自動空調(diào)、自動雨刷、自動大燈功能的車型都能實現(xiàn)。「兒童模式」是播放兒歌,通過攝像頭將后排兒童情況投放在中控屏上。「暖男模式」就是一鍵開啟座椅加熱和方向盤加熱。現(xiàn)在你可以再猜猜「移動化妝間」是什么——它就是車內(nèi)的儲物格與大尺寸化妝鏡。
就算女性消費者可以忽略「暖男」一詞帶來的油膩感,其他那些不痛不癢的設計也依舊能讓人望而卻步,更別提其售價在 19.3 萬元到 22.3 萬元之間——這與 smart 的售價區(qū)間 18.16 萬元 -22.66 萬元不相上下。
而雖然 smart 精靈 #1 并沒有針對「女性設計」而宣傳,但細節(jié)上卻吸引了一大批女性消費者。

來源:smart 官網(wǎng)
多數(shù)人將電車作為家庭的第二用車,買菜、通勤、接送子女是剛需。smart 的分區(qū)溫度控制、后排隱私玻璃、兒童安全座椅接口等設計是具有高度實用性的,而無框車門、車內(nèi)香氛系統(tǒng)也兼顧了設計感,圈定了一批用戶。
將 smart 與歐拉對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物品越是需要滿足個性化要求,它的基本部分就越會被一些外在的奴役性所拖累。
當你將車身噴涂成淡雅顏色,或是推出所謂的幫助女性的「智能輔助駕駛」,自然就會流失掉一大批男性用戶,而其最初針對投放的女性客群感到被冒犯的不在少數(shù),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贊許這種被視為弱者的審美。
就科技的角度而言,我們無法設想在一個工業(yè)體系中,個性化的產(chǎn)物如何能不失去它們的最佳技術(shù)表現(xiàn)。而好的設計就應該是普適的、真正為消費者的需求考量的。
性別營銷策略不可行
基于性別的營銷,簡單講,就是廠商預設了購買產(chǎn)品或服務的客戶群體的性別,然后想方設法把它銷售給這個群體的過程。
這個現(xiàn)象很普遍,卻也荒謬。
在國產(chǎn)手機百家爭鳴的時代,朵唯手機亮出了「專為女性」的大旗,舒淇在《非誠勿擾》里拿著朵唯款款地接電話一度成為經(jīng)典畫面。它主打粉色、紅色和淺綠色的配色,以及美顏自拍相機效果吸引過一大批女性受眾。
然而現(xiàn)在在購物軟件上搜索「朵唯」,羅列的結(jié)果卻是掛滿了「老人智能」、「學生戒網(wǎng)」等標簽的邊緣化手機。在智能機初起,專研拍照的時代,朵唯可能踩準過節(jié)奏,但在手機的對局里,它已走向歷史。
《周六夜現(xiàn)場》曾經(jīng)有一個 Big Boy Appliance(大男孩設備)的假廣告,用來諷刺針對女性進行營銷的家用電器,里面門重達七十磅重的洗碗機、一米八高的洗衣機等為家庭主夫設計的柴油驅(qū)動的硬核產(chǎn)品讓人連連扶額汗顏。
加比 · 巴里奧斯在《為什么基于性別的營銷不利于企業(yè)》中提到,金融機構(gòu)往往有「男性更能承擔風險」等預設,但通過去性別地看待投資人,不僅對女性更友善,還能觸及到那些羞于獲取金融服務的男性。
汽車這種大宗商品更是如此,只因基于性別制定的營銷策略實在不太時髦。
而歐拉的對手遠不止 smart。數(shù)據(jù)顯示,2021 年 MINI 全球出貨量為 30.2 萬輛,其中約 17% 的銷量來自混動或電動車型,有超過 1/10 的 MINI 客戶選擇純電車型。
MINI 電動車似乎已在全球逐漸站穩(wěn)腳跟,這也意味著,smart 在汽車電動化時代將再度棋逢老對手。而大眾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已投放 ID.4、ID.6、ID.3 三款純電動車型,本田也推出純電品牌 e:N,以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也來勢洶洶。
所以在新車型頻出,電車品牌混戰(zhàn)的市場面前,只造「女性車」顯然有些傲慢了。與其絞盡腦汁去討好女車主、把路越走越窄,不如在微型電車市場把性能拔得頭籌,圈定更多層次的消費者,這才是關(guān)鍵。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f531d8e9f0963d513fd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