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說奈飛 " 飛 " 不動了,還為時尚早。
流媒體巨頭奈飛(Netflix)創造的增長神話,在今年上半年被打破。
4 月,奈飛發布 2022 年一季報,全球訂閱用戶環比減少 20 萬,與此前 " 訂戶凈增 250 萬 " 的預期大相徑庭。
2011 年以來,奈飛首次出現單季度訂戶環比減少,嚇跑了一眾投資者。公司股價旋即暴跌 35%,市值一夜回到五年前。市場上隨之出現大量唱衰的聲音," 奈飛不行了 "" 奈飛邏輯坍塌 "" 流媒體不是一門好生意 "。
當地時間 7 月 19 日,奈飛發布二季報,訂戶環比流失 97 萬。然而,財報發布后,公司股價不跌反漲,市值到達近三個月以來的高點。
奈飛做了什么?華爾街為什么還愿意相信它?
01 奈飛失速
根據奈飛上周發布的二季報,它在截至 6 月底的第二財季失去了 97 萬付費訂閱用戶,歷史上首次遭遇連續兩季度訂戶流失。
用戶數據一直是奈飛的核心業績指標。從收入上來看,奈飛上所有的視頻都需要付費成為會員才能觀看,并不提供免費的視頻內容,平臺也沒有廣告。因此,奈飛的收入構成中只有會員收入。
收入公式極為簡單,即營收 = 訂閱用戶數 * 單用戶收入。訂戶規模是奈飛收入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自 2011 年全面轉向流媒體開始,奈飛締造了一個令全球科技公司羨慕的增長神話。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全球訂戶達 2.2184 億,當季凈增 828 萬。

然而,奈飛于 4 月發布的一季報,令市場大跌眼鏡。
報告期內,奈飛全球訂戶環比減少 20 萬,而市場預期訂戶增長 250 萬。同時,它還給出一份相當 " 驚悚 " 的業績指引,預計二季度訂戶繼續流失 200 萬。
受此影響,公司股價暴跌 35%。一夜之間,市值縮水超過 500 億美元,相當于 16 個愛奇藝。

奈飛將首次出現訂戶凈減歸結于退出俄羅斯市場。但實際上,早在 2019 年,奈飛就已進入 " 失速 " 狀態,全球訂戶增速從年初的 25% 降至四季度的 20%。
疫情激發的 " 宅家 " 紅利,掩蓋了奈飛的增長疲態;去年 9 月上線的《魷魚游戲》在全球范圍內成為爆款,又進一步提振了它的股價。
2021 年 11 月,奈飛市值一度突破 3000 億美元,超過迪士尼。然而,由于后續缺乏魷魚游戲級別的爆款,以及行業競爭加劇,奈飛股價一路下挫,市值在半年中縮水七成。
02 強敵環伺
轉型流媒體之初,奈飛的對手是在美國市場盤踞多年的付費電視臺。
靠低于付費電視的定價,奈飛打下來一片市場。在自制劇《紙牌屋》第一季上線的 2013 年,奈飛創始人 Reed Hastings 說,有線電視遲早會被他們取代。
就觀眾數量來說,到今天,擁有 2 億訂戶的奈飛,可以輕松碾壓任何一家電視臺。
但流媒體與電視臺的區別在于,電視臺只需讓內容填滿每天的播放列表,而為了不失去用戶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用戶過來看劇,奈飛需要不斷往內容庫里補充新鮮內容,像填一個無底洞。
隨著在網上看劇的人越來越多,擁有影視版權的那些公司紛紛要求漲價。結果就是,奈飛利潤持續下滑,等到版權到期時,一些內容已經貴到買不起。比如,經典美劇《老友記》的版權被 HBO Max 買走,于 2020 年 1 月 1 日從奈飛下架。
另一方面,曾經奈飛賴以生存的內容提供商,正在成為它的新對手。
過去三年,以迪士尼為代表的好萊塢電影公司紛紛停止向奈飛提供授權內容,同時自建流媒體平臺,與奈飛打起了擂臺。
2019 年 11 月,迪士尼流媒體平臺 Disney+ 在美國上線,正式吹響好萊塢反攻奈飛的號角。僅用時一年,Disney+ 就打入了訂戶數億級俱樂部。截至今年一季度,Disney+ 訂戶規模達 1.377 億,季度凈增 800 萬。

此外,奈飛還面臨著 Amazon Prime Video、HBO Max、Paramount+、Hulu、Apple TV+ 等平臺的 " 圍剿 "。
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到 2021 年,HBO Max 以 3200 萬下載量超越奈飛,奪得美國流媒體應用下載量冠軍,市占率達 18%,至今月活同比漲幅仍穩定在 200% 左右。
沖擊奈飛的還有 TikTok。研究機構 data.ai 數據顯示,TikTok 今年第一季度的每月每戶平均使用時長達到 23.6 小時,首次超越 Alphabet 旗下視頻網站 YouTube 的 23.2 小時,意味 TikTok 用戶平均每日花 47 分鐘在平臺之上。這幾乎相當于一集電視劇的時長。
03 奈飛自救
用戶持續流失,提價空間有限,為了重獲華爾街信任,奈飛展開一系列自救措施。
首先是削減成本。近三個月,奈飛裁員超過 450 人,約占公司總員工的 5%。它還砍掉了一些已公布項目,包括英國前王妃梅根制作的動畫片《珍珠》。
另一方面,奈飛終于向市場低頭,決定放棄堅持 20 年的會員無廣告模式,推出包含廣告的低價訂閱計劃。7 月 14 日,奈飛宣布已選擇微軟作為其在廣告方面的技術和銷售合作伙伴。
此外,多年來對用戶共享密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奈飛決定對此采取行動:現有訂戶將被允許為最多兩名不與其同住者增添子賬戶,但需要額外付費 2.99 美元。奈飛正在智利、哥斯達黎加和秘魯測試該功能。
公司估計上述舉措將于明年生效。限制密碼共享對收入的提振會立竿見影,而包含廣告的低價訂閱服務,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對公司業務產生實質性幫助。
而更顯著的利好因素則是,得益于報告期內《怪奇物語》等熱門劇集 IP 推出新一季,拉動觀看數據,奈飛二季度用戶流失情況明顯好于預期。
奈飛預計,三季度訂戶將凈增 100 萬,重回增長。受此影響,公司盤后股價一度漲超 10%,重新站上了 200 美元大關。
04 殊途同歸
裁員、砍項目、加廣告 ……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奈飛正在變得和中國的長視頻平臺越來越像。
相較于一家獨大了許多年的奈飛,愛奇藝等國內長視頻平臺在成立初期就面臨著相當復雜的競爭格局。
過去 12 年,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各自依靠背后金主,通過燒錢換來頭部地位。為了早日實現 " 自立 ",它們在 2015 年就開始探索 " 廣告 + 會員 " 兩條腿走路。但直到今年一季度,愛奇藝才通過大刀闊斧式削減成本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先前奈飛出現用戶流失、向廣告低頭時,市場上出現許多分析文章,言必稱 " 奈飛邏輯坍塌 ",更有甚者一桿子打死長視頻行業,認為 " 娛樂內容付費訂閱 " 本質上就行不通。
奈飛的 " 滑鐵盧 ",也給愛優騰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奈飛失速,正是因為迪士尼等擁有強大內容制作能力的傳統公司轉型線上,迅速復制了奈飛的成功經驗——依靠爆款內容快速收攏用戶,且它們的會員定價更加便宜。
盡管 " 燈塔 " 沒有從前那么亮了,但奈飛并不缺乏化險為夷的能力。它在二季度的業績表現超出預期,主要歸功于 5 月開播的新一季《怪奇物語》。
該劇上線 72 小時,觀看時長突破 2.9 億小時,創下奈飛原創劇集史上最好首播周末成績。奈飛表示,《怪奇物語》第四季播放表現超出預期。這給公司預計三季度訂戶重回增長帶來了底氣。

開源之外,流媒體擴充優質內容庫、鞏固市場份額的的基本思路并沒有變。
奈飛上周表示,計劃未來數年在內容上開支大約 170 億美元。此外,它還于 6 月宣布續訂《魷魚游戲》第二季,且將推出《魷魚游戲》真人秀節目。
對于奈飛而言,拓展廣告業務、打擊賬號共享,是在外部競爭加劇時不得不做的防御性動作。堅持在自制內容的路上走下去,不斷推出優質作品,才是真正的 " 破局之道 "。
當然,對愛優騰來說,也是如此。
相較于海外流媒體能夠通過持續穩定推出熱門劇集 IP 的新一季,提升內容的成功率,保持用戶與平臺的黏性,愛優騰依靠所謂 " 大數據 " 開發的內容重復性高,成功率低。2022 年以來,國內長視頻平臺推出的真正意義上的爆款,只有《開端》《人世間》和《夢華錄》。
奈飛的《怪奇物語》做到第四季,依然維持著極高的創作水準,豆瓣評分高達 9.2。而騰訊自制爆款劇《慶余年》第一季已經播出兩年多,觀眾對《慶余年 2》翹首以盼,但時至今日,第二季還停留在劇本創作階段。
在提升影視工業化能力方面,愛優騰仍需向奈飛 " 取經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fd2e18e9f0958555393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