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密謀這一切的那幾個人之外,每日優鮮近千名員工們沒人會想到,2022 年 7 月的最后一周,也成了這家生鮮電商明星公司的 " 最后一周 "。
一切到來的沒有太多跡象。如果有,可能是公司總部的搬遷——從原先的北京望京搬到了順義,并從本周開始恢復了之前由于裝修所暫停的線下辦公。這不是互聯網公司熟悉的因規模擴張而向北京外環遷移,這次搬家是一場出于成本控制所行的無奈之舉。
全體線下復工的周一,就有員工提出新辦公室的空氣質量異常之差,處于孕期的員工用隨身攜帶的檢測儀發現,室內空氣質量的確不達標。許是員工對空氣質量的投訴得到了重視,周三晚上 8 點,每日優鮮的員工們突然接到 HR 部門的通知:出于辦公樓空氣環境治理的需要,周四周五實行居家辦公,并請大家在此期間盡量避免出現在公司。
然而兩個小時之后,員工們便發現了異樣。在每日優鮮 App 上,所有極速達業務均替換成了次日達業務,即便是極速達業務團隊的一線成員,此前也沒得到公司層面與此相關的決議消息。
2022 年以來, 每日優鮮極速達業務已經過多輪收縮調整。在每日優鮮 App 中可查詢到的 17 個經營城市,已在今年 6 月底縮減至 13 個城市,并隨后又被爆出 3 天內連續關閉了 9 個城市業務。
對公司發展情況的各種猜測很快便在員工群體中不安地蔓延開,但直到第二天 HR 面向全體員工發起會議之前,都沒有人真的想到,自己所在的這家美股上市公司,會用一場 20 分鐘的在線會議宣布公司 " 解散 " 了。
" 解散 "
7 月 28 日(周四),居家辦公的每日優鮮員工們在度過了一個安靜而忐忑的上午后,終于在下午兩點等來了 HR 發起的線上員工大會邀請鏈接。
會議通過在線辦公軟件飛書召開。內部人士告訴品玩,每日優鮮的飛書大群共有 890 人,分批分次地參與了此次會議,主持人是每日優鮮商品部負責人肖運貴以及 HR 負責人。同一天晚些時候,一段每日優鮮這場員工大會的錄音披露在社交媒體中,經品玩向多位員工證實,該錄音全部內容屬實。
在這場或許是中國互聯網首個大型線上 " 裁員 " 會上,大部分員工首次聽到了近期外界傳得沸沸揚揚的融資事件進展,肖運貴稱山西東輝集團戰略 2 億元的投資 " 目前還在交涉過程中,我們(公司)已在 SEC 公告并備案了,但目前尚未完成交割 "。
對此很多內部員工并不感到意外,公司的現金流有問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雖然去年同期每日優鮮在美股實現了一場頗為風光的上市,但首日即破發,股價一度于盤中暴跌 36%,就連美股打新的老投資人也不免感慨 " 常年打鳥的人被鳥啄了眼 ",而在上市中融得的本就不多的資金,也很快被消耗殆盡。
" 雖然公司內部沒有發布任何官方通知,但我們在很多渠道上發現,公司很多主體法人早就變更了。" 一位每日優鮮員工會后對品玩說。
在肖運貴介紹完公司近期最為看重的戰略投資進展后,話鋒一轉將會議的主導權交由 HR 負責人,后者表示 " 公司在面臨如此大的挑戰下 " 做出的倉促決議是:大部分員工的工作將截止于 7 月 28 日,"7 月份的社保和公積金公司會承擔 ",從 8 月份開始需要由員工自理。
這顯然不是每日優鮮員工們期待的回復。
品玩向多位每日員工了解到,事實上早在 6 月 30 日,每日優鮮已召開過一次員工會議,表示公司由于現金流問題將發薪日由每個月第 10 日調整為每個月 28 日,而這次員工大會召開的時間,理應是 6 月份工資的發放日。
" 大家參會也是等著看今天到底能不能發出薪資來,可等來的卻是 6 月份 7 月份工資都發不出來 "。
非但沒等來發薪,這場員工大會實則向絕大多數員工宣布了 " 裁員 ",他們集體被 HR 告知停崗停職,雖然會議從頭到尾沒提及半句關于公司即將 " 破產 " 或 " 倒閉 " 的信息,但包括極速達、履約、零售云、智慧菜場在內的主要業務事實上都將停擺。
" 公司對外的官方公告稱這次只是部分業務因經營原因進行人員調整、零售云和智慧菜場業務不受影響,這并不是實情,所有業務都被波及了,零售云和智慧菜場的員工跟我們處境一樣。" 一位極速達業務員工對品玩說。
這位員工表示,也是在這場 " 裁員 " 大會上,她才首次得到公司的官方通知,自己所在的主商城業務已被放棄,相應的所有極速達業務門店全部關停。

圖源:受訪者提供,集體勞動仲裁群中包括零售云和智慧菜場業務
更令每日優鮮員工們感到憤怒的是,從 5 月份開始,公司便申請了疫情中政府面向企業頒布的社保緩繳政策,因此五六月份與工資停發同期產生的問題,還有全體員工的社保缺繳。在這場員工大會中,即便 HR 用 " 時間倉促,無法給出完備方案 "、" 社保和工資都在公司解決第一序列 " 等說辭進行掩飾,但在面對員工更為直白的質疑時,卻只能給出 " 無法提供更多信息 " 的回復。
" 不只是社保,還有公積金。理論上如果公司繳納了 7 月份的公積金,那么現在應該已經到賬了,如果還沒到賬應該就是斷繳了。我們今天才得知這個消息,已經過了政策規定的每月 25 號繳納日,這意味著個人已無法通過任何方式彌補,我們只能寄希望于這家公司,但目前來看希望非常渺茫。" 一位剛在北京買了房的員工表示,社保和公積金斷繳對普通人日后帶來的影響,要比拖欠工資嚴重得多。
在員工們看來,公司拒絕承認面臨 " 破產 " 和 " 倒閉 " 的現實,只用業務調整下的裁員來解釋 7 月 28 日所發生的一切。但如果是業務調整造成的裁員,卻為何避而不談賠償問題呢?
這是員工們百思不解的困惑,要知道被這場 " 裁員 " 震蕩所波及的還有很多三期女職員,一位懷孕五個多月的每日優鮮員工在接受品玩訪談時已是凌晨,經歷了白天的一切、仍處于余悸中的她手里還抱著手機," 今天刷微博時看到一則「孕婦被公司強制離職」的新聞掛在熱搜上,我的心情真的很復雜,我們這些三期員工在每日優鮮經歷著更不公的待遇 "。
在會議的后半程,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發聲,問題也一個比一個切中要害。但他們對于這場員工大會也并沒有主導權和發言權。
最終肖運貴和 HR 負責人在招架不住迎面而來的質疑聲時,強硬地結束了這場不到 20 分鐘的線上會議。
員工們還未從戛然而止的會議中緩過神來,短短五分鐘內,他們就發現所有人的飛書賬號被陸續操作停用,接下來是企業郵箱、公司 VPN、OA 系統 ……. 會上 HR 關于 " 保證善后工作溝通機制的暢通 " 的承諾還在耳邊,但幾個小時內,每日優鮮的員工們被強制切斷了所有內部溝通的途徑。
" 因為飛書上能找到每個人的聯系方式,我們的一個猜測是公司這么做首先是擔心員工借此聚集起來,其次是會通過這些渠道找到公司管理層。但動作這么迅速,很多人甚至來不及收集證據,比如我們入職時都是線上簽合同,有些人甚至沒來及保存。" 一位每日優鮮員工告訴品玩,會議中 HR 提到過會提供離職證明," 但如果產生勞務糾紛,沒有勞務合同做證明,我們就只能提供工資流水這些側面證據了 "。
員工大會倉促結束,留下更多混亂。
由于事先并不知曉 7 月 28 日將發生的動蕩,很多員工的私人物品仍存放在順義的辦公室中。會后有員工匆忙趕到辦公室,卻已然發現電腦在內的貴重資產已被公司盡數收走:" 其中很多是員工自己的電腦,也被收走了 "。
而向辦公室外望去, 一群聚集在此討要拖欠款的供應商也等待著屬于他們的回應," 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了,至少持續半年了 ",一位每日優鮮員工說道。
還有些沒能趕來辦公室的員工,已通過微信群聚集起來,他們希望能通過集體勞動仲裁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一位參與其中的每日優鮮員工向品玩透露,她所在的勞動仲裁群已滿員(500 人),仲裁群以員工所簽約的主體進行劃分,已知曉的決定加入仲裁的主體有十個。
徐正和資本們的賭局,員工們的噩夢
在 7 月 28 日每日優鮮召開的這場大型線上 " 裁員 " 會上,多次提及卻沒明說的一個關鍵詞是:徹底斷裂的現金流。
無論是主持會議的管理層,還是參與會議的員工,似乎都默認每日優鮮 " 缺錢 " 已是常態,前者說到此并沒有明顯的羞愧,后者聽到此也表示諒解。但雙方似乎都忘記了,健康的現金流曾是這家明星生鮮電商早些年引以為傲的資本。
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的每日優鮮,誕生的第二個月就引入了光信資本和元璟資本的 500 萬美元天使輪投資;2015 年,每日優鮮更是快速地拿到了 1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與 2 億人民幣的 B 輪融資,資方列表中還赫然出現了互聯網巨頭騰訊的身影,并于此后連續五輪參與投資;在 2021 年正式赴美 IPO 之前,這家公司總共獲得了 11 輪融資,總規模達到 114 億元。
作為備受資本青睞的明星公司,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無論對內部員工,還是對外界媒體,都始終如一地表示 " 我們沒有什么資金上的困難 "。
另一個從 2017 年開始投資每日優鮮的老資方時代資本,甚至在 2020 年疫情爆發初期,為這家公司做過兩輪用戶群調查,并稱疫情加速了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由此帶來的新用戶群即便在疫情結束后,仍會有 86% 的人繼續使用每日優鮮。
" 這個數字非常鼓舞人心。" 時代資本合伙人張自權曾對媒體表示,當中國電商步入 2.0 時代(即食物電商)后,每日優鮮擁有的前置倉核心優勢后來者無法追趕," 我們認為每日優鮮是自營食物電商里最大的機會 "。
然而狂熱追逐著所謂創新模式的前置倉的資本,卻始終拒絕看到這家公司連年不斷的虧損,與其始終沒有跑正的履約利潤率。這也是中國互聯網野蠻生長時代的一個縮影,資本偏愛好聽的商業故事,無論其盈利模式是否能跑通,只要讓融資的錢不斷流動就行。
在 2018 年至 2021 年間,每日優鮮的累計虧損高達 108 億元,幾乎與其成立以來的融資總規模相當。其中,僅 2021 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就虧損了 30.17 億元,且該年財報至今未公開披露,官方于 2022 年 7 月發布了一項事涉內部 " 可疑交易 " 的獨立審查,作為拖延財報發布的理由。
面對公司連年的虧損,徐正曾表示相比盈虧平衡,他更在意用正向經營現金流支持長遠戰略計劃。換言之,就是用現金流下一盤大棋。
這一點品玩從內部員工得到證實。據每日優鮮員工稱,徐正會定期在公司管理層間召開一個會議,其主要內容是宏觀盤點公司的現金流情況," 比如當下欠款有多少,如何在這種情況下,用有限的錢,還能讓公司業務繼續轉一轉 "。
然而徐正的這盤大棋從 2022 年春節開始陷入僵局。
" 我們比較明顯地能感知到公司負債情況非常糟糕,也是在今年春節前后,當時這個高層盤點會有消息流露出來,顯示公司現金流已經很危險了。" 一位每日優鮮員工說。
另一位每日員工也表示:" 其實內部對這些事情也有討論,大家都知道公司的履約利潤率其實一直沒能由虧轉正,但生鮮電商這個行業都是這樣的,從業者已經習以為常了。"
對常年處于業務一線的員工來看,前置倉模式的弊端內部其實是心知肚明的,公司也曾試圖嘗試業務模式改造。曾被內部寄予厚望的一次嘗試,是在北京合生匯商場里開的一家旗艦店," 從商品的陳列到占地面積,都是明星店鋪的規模,投入成本非常大,但最后也沒跑通盈利模式 "。
長期虧損之下,每日優鮮唯一的選擇就是收縮業務規模。
" 閉店和撤倉其實早就開始了,包括全國七大倉也在陸續關停 ",一位曾負責過武漢大倉項目的內部人士透露,武漢倉也是第一個被每日優鮮明確放棄的大倉,于 2022 年春節前后關停,而后全國其他大倉也相繼被裁撤,直到只剩下北京和上海,而目前這兩地也已無法正常下單。
就公司掙扎于斷裂的現金流的情況,多位員工表示 " 徐正其實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與京東洽談一些經銷項目,只是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能落地 "。
其實從每日優鮮的招股書提出的 "(A+B)×N" 概念上,也能看出創始人徐正企圖改變前置倉業務模式單一化的嘗試。除了作為每日優鮮核心業務的 A(前置倉)之外,B(智慧菜場)和 N(零售云)兩個新業務,是他為公司鋪設的充滿想象力的未來。
但新業務的發展同樣不及預期。" 始終沒法扛大旗,(新業務)盤子一開始就沒有建起來 ",在員工看來," 去年上市才開始重點發展的零售云業務,更像是給資本講故事,而智慧菜場重點在山東青島,當時還拿了國資 20 個億左右,但也沒做好 "。
同樣由徐正提出、但卻高起低落的還有每日優鮮的標準化運營模式。
在每日優鮮成立五年的內部信中,徐正曾寫下 " 整個行業已經過了比拼模式的上半場,進入到拼團隊、拼執行、拼效率、拼內功的下半場 ",由此他提出基于大數據和算法對生鮮電商未來的重要性,用系統替代人做決策,便使得標準化得以被大規模復制成為可能,每日優鮮的研發團隊也曾因此一度擴張。
" 早些年研發團隊規模的確很大,從人數到研發人員的薪資和待遇都非常高,但從我們一線業務人來看,這筆投入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用。" 此員工告訴品玩,今年此前每日優鮮被媒體爆出的兩輪裁員 " 首當其沖就是產業團隊,裁到最后基本上所剩無幾了 "。
如今,這家曾經風頭無兩的明星生鮮電商公司,即便磨刀霍霍地裁撤了大部分員工后,也仍面臨著內外部不同程度的問題與隱患。
作為一家美股上市的 " 生鮮電商第一股 ",每日優鮮已在 2022 年 6 月因股價連續跌破 1 美元而收到納斯達克 " 退市 " 通知函,而在 7 月 28 日員工大會當日,股價又再度跌超 40%。作為一家千余人員工的公司主體,這次拖欠工資、斷繳社保公積金、粗暴裁員帶來的問題還會讓它陷入一場大規模的集體勞動仲裁中。
喜歡玩德撲的徐正曾說過的 " 初級選手才看輸贏,高手都看籌碼 "。今天每日優鮮由輝煌到隕落的故事就像一場不計后果的冒險豪賭。
" 零售強調十年定力,你要讓所有人支持你十年,這才有意思。" 徐正曾經如此說。
然而才第八年的每日優鮮員工們,環顧四周時,發現連自己也成了籌碼的一部分,要被一起拋棄在賭桌上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336938e9f097d405ac3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