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屆小演員,怎么跟開了掛似的。"
前段時間,國產電影總算開始有了水花,《人生大事》、《外太空的莫扎特》等新作陸續上映。
前有朱一龍這樣的高人氣演員擔綱主演,后有黃渤這樣的老牌影帝坐鎮。
誰曾想,竟被兩個小孩 " 搶 " 走了關注度。
《人生大事》上映至今,口碑兩極分化,唯有飾演小文的楊恩又,初來乍到闖蕩大熒幕,就被觀眾贊不絕口,更有網友稱是她救了這部電影。

《外太空的莫扎特》里,16 歲的榮梓杉繼《隱秘的角落》后再次擔任主角,演繹一個被父親望子成龍的叛逆少年。
不但在播出前就備受觀眾期待,黃渤也對他贊不絕口。

不知不覺間,小演員們似乎已經開始在演藝圈獨當一面了。

在《人生大事》劇組里,飾演小文的楊恩又被大人們稱作 " 角兒 "。
她還小,不知道 " 角兒 " 是什么意思,導演告訴她,角兒就是明星。
小小年紀的她,搖搖頭說 " 不敢當 "。
然而電影上映至今,楊恩又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 16 億票房女主角,已然擔得起 " 角兒 " 的名號。
小文一出場,是最愛的外婆去世的場景,自此她和世界之間的連接被掐斷。
她躲在柜子里,眼神警惕,像是一個小獸提防著冒犯自己領土的人;

吃東西狼吞虎咽,食物掉地上,就快速撿起來塞進喉嚨里;
被激怒后,學著成年人的方式發火,一口一個 " 老子 " 掛在嘴邊;
她不理解死亡的含義,拎著紅纓槍到大人們跟前鬧 " 還我外婆 "。

多少人一開始覺得這小孩演得蠻橫,有這個感覺,就對了。
她的蠻橫,正是她對超出自己認知以外的世界,最好的抵御和防護。
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一開始以為小文是張牙舞爪的硬骨頭。
卻在深夜里看到小文孤獨地坐在外面,用手點開手表里外婆留給她的一條條語音。

多少觀眾為這場表演獻出了眼淚。
雖然初出茅廬,但她的表演為這 " 死亡主題 " 的電影,增添了不少溫情的質感,也讓《人生大事》成了今年最 " 好哭 " 的電影之一。

與張恩又不同,榮梓杉是 " 有備而來 "。
2020 年,憑借口碑佳作《隱秘的角落》,榮梓杉的壞小孩形象一度火到刷屏。

甚至有人為這一角色寫了歌
他所飾演的朱朝陽,角色極為復雜,外表是品學兼優的好好學生,實則因原生家庭的原因,內心陰暗,做事狠毒。
其中一場被觀眾叫絕的表演,是他和劇中另外兩個 " 壞小孩 " 背地里討論給張東升寫警告信。
結果一回頭,張東升就站在后面。
朱朝陽緊張又害怕,卻又不能表現得十分明顯。
他先是震驚,隨即很快調整了表情,卻 " 忘了 " 舒緩緊皺的眉頭、隱藏眼底的不安。

面對觀眾的夸贊,他卻說是導演的功勞:
" 這場戲導演安排得特別好,他沒跟我們說秦昊老師什么時候過來,所以當他突然過來說‘朱朝陽,又見面了’的時候,我們才能有最真實的反應。"
另一場戲,是他被懷疑害死妹妹后,父親邀他一同喝糖水。
其間他突然發現父親在背包里藏了錄音筆,打算套自己的話作為口供。

榮梓杉在接這場戲時,最大化地揣摩了朱朝陽的心理,表面裝作純真、無辜,實則句句都是偽裝,試圖利用父親心里的愧疚。

雖年紀還小,卻已經憑借著不俗的演技,在各大熱播劇中頻繁露臉。

像楊恩又和榮梓杉這樣小小年紀,就在熒屏展露頭角,獲得不俗成績的,早已不是個例。
網友樂于稱呼他們為 " 小戲骨 "。

小演員的戲,在業內向來是公認的難拍。

曾有表演專業的老師在做客 CCTV-6 電影頻道時直言:" 對專業演員而言,最難搭對手戲的,一是小動物,二是小朋友。"
受年齡和經歷的限制,小演員對人物的理解,以及演戲技巧,遠不如成年演員那樣占據優勢。
但他們也有成年演員不具備的特質,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最純粹、無雜質的認知。
直白的表達方式,反而更容易讓觀眾接受。
就如 2010 年,8 歲的張子楓在《唐山大地震》里的一場重頭戲。
毀滅性的大地震過后,她被壓在水泥板下,正在等待救援。
終于等到搜救人員,卻表示只能救一個,讓媽媽做出選擇。
她已經呼吸困難,意識模糊中卻聽到媽媽說 " 救弟弟。"

眼神里的光逐漸黯淡下去,絕望的淚水隨即緩緩滑落。
她從未有過對死亡和被遺棄滋味的感悟,但在那一刻,她卻完全和角色融為一體。
天賦固然重要,能早早就接觸到良好的演戲氛圍,也讓這些小演員少走了許多彎路。
2020 年《隱秘的角落》,帶火了三個 " 壞小孩 "。
用秦昊的話來說:" 其實這部戲里的成人都不重要的,這三個孩子只要對了,這部戲就成了,如果這三個孩子不對,我們就是演到天上去,這戲也沒戲。"
為了讓小演員更好入戲,劇組形成大帶小模式,每個小演員都有一個老師。
秦昊、張頌文、王景春三個資深演員在片場手把手教小演員演戲。
從臺詞再到情緒的變化,幾十年的演戲經驗傾囊傳授。

備受好評的不只有之前提到的榮梓杉,還有飾演普普的王圣迪。


王圣迪的最大優勢,在于她的眼睛會講故事。
有人稱贊這個角色 " 天使的臉龐,惡魔的眼睛 "。
每當看向她的眼睛,都仿佛能感知到她心底的情緒。

其中一場戲,是 " 壞小孩 " 三人組中的嚴良去老陳家偷相機,普普假裝走丟了,試圖吸引走老陳的注意力。
她努力裝作無所依靠、尋求幫助的樣子,用她最天真無邪的表情,蒙騙老陳獲得信任。

導演辛爽也對王圣迪的表演評價極高:" 不管什么臺詞,你敢說她就敢接,到最后直接哭出來,信念感太強了 "。
在這些小演員最為人稱贊的表演中,哭戲是出場最多的 " 詞語 "。
在這個流量明星們爭相用眼藥水交作業的演藝圈,小演員的哭戲顯得真實而有力量,靠的是對角色的高度信任和共情。
《誤殺》里飾演安安的張熙然,上映期間就曾因哭戲上了熱搜。
陳沖飾演的角色以安安父親的安危作為脅迫,逼安安說出實情。

在張熙然眼里,她是這樣理解這場戲的。
" 一邊是肖央爸爸在審訊室被人打,另一邊是陳沖演的警察長非常嚴厲的質問聲,她有一種既害怕又很擔心爸爸的心情。"
在表演時,她已然已經完全相信自己是肖央的女兒,想到他受苦,止不住的傷心和恐懼。
也正是因她驚人的角色共情力,在年僅 7 歲時就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的提名,與袁泉、趙海燕等實力派一同角逐獎項。
看完這些小演員的表演,我們似乎難以把他們的能力局限在天賦的范疇。
一個 " 小戲骨 " 的崛起,是一環扣一環的條件加持。
除卻天賦的顯現,老戲骨的指導,必不可少的還有小演員們對演戲真摯的熱愛。

這幾年的國產影視,被 " 批評 " 最多的詞是不用心。
工業糖水劇遍地,粗制濫造的影視作品也常常霸屏。
當影視成為掙 " 快錢 " 的方式,大多數影視工作者似乎已經不太會用純粹的心境去對待作品。
而這些小戲骨們崛起的高光點,恰恰就在此處。
" 小戲骨 " 這一詞語最初出現的時候,是因為 2017 年播出的《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

小演員周漾玥飾演林黛玉
清一色十歲左右的小主演們,擔起了高達 9.1 的評分,足以代表觀眾的喜愛。
有網友曾給出評價:" 這是最有 87 紅樓夢神韻的一版。"
每一個小演員的體態、眉角眼梢流露出的信息,都融入了復雜的質感。
這得益于小演員為了演好戲,肯下功夫去學習,摸清自己不懂的地方。
電視劇在開拍前,劇組針對小演員進行了 4 個月的訓練。

從體態再到喝茶的規矩,都嚴格遵照書中軌跡。

每個小演員都將 87 版紅樓夢看了許多遍,仔細摳人物的細節。
雖然年紀小,專業度可一點不耽誤。
開拍時,時值七八月份,孩子們穿著長長的戲服經常被汗打濕,但表現出的態度沒半點焦躁。

飾演王熙鳳的郭飛歌,光標志性的大笑就練了兩個月。

小演員郭飛歌飾演王熙鳳
她們是打心眼里熱愛演戲,雖沒有閱歷經驗做支撐,但貴在有天賦和靈氣,肯花時間下功夫學習。
在很多年里,小演員大多只能在親子、主角年少時等戲份里打轉,留給他們的發揮空間并不多。
所以每當遇到一個角色,都會盡自己可能去打磨角色,體驗演戲的經歷。
至于很多人認為小孩子的經歷太過匱乏,掀不起風浪。
可小演員的表演,又何必和成人使用同一種方式呢?
那股純粹真實、直白外放的能量,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正是因為在乎的外界因素少,只想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用盡自己全部的心力去演好自己的角色。
某種意義上,他們所具備的,才是當下演藝圈最稀缺的品質。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227a78e9f09355607aa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