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 50 歲以下的人口中,三分之二攜帶著一種被稱為HSV-1(單純皰疹病毒 1 型)的病毒。

HSV-1 病毒的原衣殼和成熟衣殼。(圖/Bernard Heymann, Ph.D., NIAMS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Biology Research, 2003, CC BY-NC-SA)
這是一種雙鏈 DNA 病毒,也就是說,它的遺傳物質由雙鏈 DNA 組成。對絕大多數人來說,HSV-1 會帶來偶爾出現的唇瘡,這實在算不上什么大問題,無非是一些社交上的尷尬,和不太舒服的感覺。
但是,如果這種病毒與其他疾病加在一起,比如敗血癥甚至 COVID-19,它就有可能引發致命的后果。比如,2018 年,英國兩位女性在剖腹產后因 HSV-1 感染而去世。
近日,一組國際科學家團隊首次對這種皰疹病毒的古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結果發現,這種廣泛傳播的病毒株,大約出現在 5000 年前,隨著青銅時代大量人口從歐亞大陸的草原遷徙到歐洲之后,人口激增推動了傳播率。這可能與一種文化習俗在社會中的流行吻合,那就是接吻。論文已于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一種古老的病毒
皰疹的歷史最初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其病毒的各種形式感染了從蝙蝠到珊瑚的各個物種,HSV 便是其中一類。
HSV 可以進一步分為 1 型(HSV-1)和 2 型(HSV-2),1 型主要引起口唇單純皰疹,2 型則是生殖器皰疹的主要病原體。人類是它們的天然宿主。會引起面部皰疹的 HSV-1 就是這項新研究的主要目標。
事實上,幾乎每個靈長類物種都存在一種形式的皰疹,因此普遍認為,自從我們這個物種離開非洲之后,這種病毒應該一直伴隨著我們。面部皰疹的病毒可以終身隱藏在宿主體內,通過口腔接觸傳播,因此突變在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里緩慢地發生著。
但先前,皰疹的遺傳數據只能追溯到 1925 年。想要了解像這樣的 DNA 病毒是如何演化的,就必須回溯時間長河,進行深入的調查。
古 DNA 調查
有趣的是,盡管這種病毒在當代人類中很普遍,但古代 HSV-1 的案例卻幾乎無處可尋。團隊篩選了來自約 3000 份考古發現的古 DNA 樣本,但僅僅得到了 4 份皰疹樣本。
他們設法在 4 具遺骸中找到了千年之前的皰疹,并從遺骸的牙齒根部提取到了病毒 DNA。皰疹經常在口腔感染時突然發作:至少有兩具古代遺體患有牙齦疾病,第三具遺體生前有吸食煙草的痕跡。
最古老的樣本來自俄羅斯烏拉爾山區發掘出的一位成年男性的遺骸,可以追溯到大約 1500 年前的鐵器時代后期。
還有兩份樣本來自英國劍橋當地。一份是埋葬于城市南部早期盎格魯 - 撒克遜人墓地的女性,可以追溯到公元 6-7 世紀。另一份則是 14 世紀末的一位年輕男性,葬在中世紀劍橋的慈善醫院(后來成為圣約翰學院)的地下,他曾出現了嚴重的牙齒膿腫。

來自劍橋的慈善醫院的遺骸。(圖/Dr Craig Cessfor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最后一份來自荷蘭發掘出的一位年輕成年男性。這是一位陶制煙斗的狂熱愛好者,這個 " 老煙槍 " 很可能是在 1672 年被法國人襲擊他所在的萊茵河畔的村莊時而遭到屠殺。

來自一位 17 世紀男性 " 老煙槍 " 的樣本,他吸煙斗的習慣可以在樣本中觀察到,嘴里常放置煙斗的位置磨損了牙齒。(圖/Dr Barbara Veselk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通過比較古 DNA 和 20 世紀的皰疹樣本,研究人員能夠分析其中的差異,并估計出突變率,從而得出病毒進化的時間表。
在人類史前的大部分時間里,HSV-1 的傳播應該是 " 垂直 " 的,也就是同一毒株由受感染的母親傳給新生兒。
而研究表明,大約在 5000 年前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一種皰疹病毒株超越了其他所有病毒株,很有可能是這種病毒株的傳播提高了,而它可能與接吻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已知最早的與接吻有關的記錄來自一份南亞青銅時代的手稿。當時,這種習俗還沒有在人類文化中普及,而它可能隨著從歐亞大陸到歐洲遷移而向西傳播。
事實上,到了幾個世紀后,羅馬皇帝提比略曾試圖禁止在官方場合接吻,從而防止疾病傳播,這一法令可能就與皰疹有關。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適應
只有幾百甚至幾千年的基因樣本,才能讓我們了解皰疹和猴痘等 DNA 病毒和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是如何相互適應的。
團隊希望繼續深入地追蹤這種頑強的原始疾病,了解它對早期人類的感染情況。研究人員表示,尼安德特人的皰疹就是他們想要攀登的下一座高峰。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7e25d8e9f0913704b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