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壹讀 ,作者寧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壹讀
(ID:yiduiread)
最近一遇到新的仙俠劇開播,都有一種全民吃席的錯覺。
" 古偶 101 時代 " 又有新作上映,楊紫、成毅主演的仙俠題材劇《沉香如屑》前幾天開播,從劇情設定、造景環境、特效乃至妝造,都引起了不少爭議。
不少網友吐槽:還是熟悉的仙俠配方,還是熟悉的喪葬味道。

圖源:微博截圖
縱觀近些年的古裝仙俠玄幻劇,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千古玦塵》:

還有《重紫》的路透圖:

凡是沾點仙啊俠啊的題材,主角們好像都有一身半永久的白衣薄紗 " 喪葬風制服 ",碰上角色齊聚的大場面,乍一看仿佛是一場披麻戴孝的喪禮。
為什么現在的仙俠劇都走起了 " 喪葬風 "?
再也找不回,花花的世界
壹讀君按照時間線,給大家按盤盤近幾十年古裝仙俠劇造型的變遷史。
①早期:熱鬧且富有想象力
" 仙俠劇 " 是中國武俠劇在融合了傳統神話故事設定之后產生的新題材,在還沒有仙俠劇類型的 21 世紀之前和 21 世紀初,其服飾造型得溯源到那些經典的神話劇和武俠劇。
早期的神仙和俠客的服飾妝造,以貼近角色為主,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比如 1986 版《西游記》中用服裝的面料和顏色來區別角色特點:
天庭高階神仙著上下連襟的大袖袍服,白色鑲邊長袍展示仙風道骨,光澤感綢緞彰顯地位尊貴。
仙女多以外罩白色薄紗凸顯清冷高貴,讓觀眾一看就知道是天界仙子。

圖源:參考文獻 [ 2 ]
妖精們的色彩就更豐富了。光盤絲洞里的七只蜘蛛精就有七種顏色,觀眾一打眼就能區別出各只精。

此外,古早神話、武俠劇在配飾造型上也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小李飛刀》里頭頂扇子、《東游記》里 " 浴花上頭 "、《歡天喜地七仙女》頭插羽毛 …… 不得不夸一下這個時期的劇組造型師想象力驚人,怎么說呢,雖然有些造型看起來挺莫名其妙的,但至少整個仙俠界看上去熱熱鬧鬧。

《小李飛刀》林詩音
②中期:濃郁的網游味
2005 年開始,由仙劍系列游戲初代改編的《仙劍奇俠傳》開創了國內仙俠劇的先河,從此 " 仙俠劇 " 成了專門的一個劇種。
這一時期的仙俠劇,大多改編自各種網游,其服飾妝造多多少少帶著點網游味兒。比如《仙劍》系列電視劇的妝造,龍葵真的很有游戲角色范:

《仙劍》的妝造,影響了后來不少古裝劇的造型。后續的仙俠劇造型基本都沿著 " 阿寶色色調、顏色多而艷麗 " 這個路子走。
網游風造型,其實觀眾對其也是有褒有貶。不過,倒確實能讓人眼花繚亂一下。
③現在:" 喪葬風 " 盛行
早期的古裝仙俠劇可真是字面意思上的百花齊放,劇中角色的妝造個個都是五彩繽紛;而現在的仙俠劇,動不動就披頭散發、一襲輕紗白衣走天下。
2017 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順手帶火了 " 披頭散發 + 一襲白衣 " 的造型," 喪葬風 " 成了仙俠劇的人物模板造型。后續播出仙俠古偶,播放量不錯的,大差不差基本都是這種造型。
《香蜜沉沉燼如霜》主角經常一襲白紗,《千古玦塵》恨不得全員白衣上陣,《沉香如屑》仿佛把 " 喪葬風 " 刻進了 DNA……

《沉香如屑》
仙俠世界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么,原本五彩繽紛的服裝怎么變成清一色 " 披麻戴孝 " 了呢?

圖源:湖南衛視視頻號截圖
仙俠劇總是和 " 白衣 " 杠上
那些被詬病 " 喪葬風 " 的仙俠劇,幾乎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特別偏愛 " 一襲白衣 " 的造型。畢竟在現代人的認知中,白色總是和喪禮掛鉤,所以現在的仙俠劇,觀眾一打眼就覺得嗩吶要響了。
但其實,從歷史角度來說,仙俠劇選擇 " 一襲白衣 " 的造型,還是有點合理性的。因為在古代,白色是很尊貴的正色。
從先秦時期起,奴隸主貴族的社會大環境下,色彩是有尊卑區別的。當時的人們將青、赤、黃、白、黑這五種顏色稱為 " 五正色 ",其中白色和黑色代表晝夜,與天地相掛鉤。殷商時期人們非常崇拜白色,并把白色視為最吉祥和神圣的顏色。
" 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古代官方尚色中,白色為尊的,是正統的 " 正裝色 "。古人重祭祀,在帝王家隆重的祭祀大典上,天子往往要 " 衣白衣 "、" 服白玉 "、" 穿白衣 "、" 戴白冕 ",方能彰顯帝王對上天的誠意。
《呂氏春秋 · 孟秋紀》記載:" 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
《管子 · 輕重己》:" 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總,帶錫監,吹塤篪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號曰祭月,犧牲以彘。"
這種一身素白的服飾穿搭,在當時僅限于帝王家族才能穿著,尋常人家沒有穿戴全身白色服飾的資格和權利。因此,穿著白色成為當時用來抬高社會地位、區分社會等級的一種方式。
不僅白色服飾為貴族 " 正裝 ",白色動物更在當時被稱為祥瑞:
《呂氏春秋 · 愛士》:" 趙簡子有兩白騾而甚愛之。"

雖然在隋唐以后,白色的 " 正色 " 地位有所下降,平民百姓也開始穿白衣。
但考慮到仙俠劇動輒開天辟地前幾千年、幾萬年的時間背景,劇中角色服飾頗有先秦遺風倒也合理。
總而言之,白色是一個貴族正統色,但凡仙俠劇里與天界、仙界沾邊的角色設定,用白色衣著傳遞其神圣高貴的地位,確實十分合適。一襲白衣,襯得仙風道骨,也符合觀眾對仙界尊者的想象和預期。

越來越 " 寫意 " 的妝造
另一方面,國內的古裝劇逐漸 " 寫意化 ",也促使輕紗白衣成了最流行的妝造。
現在的仙俠劇,多是 " 架空歷史 " 型的。即是在極少量的歷史資料基礎上,重新創造出一個虛構的歷史世界,因為沒有明確的朝代背景,其中的角色妝造自然也沒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作為參考,多是根據劇集拍攝的時代審美進行設計。
《仙劍》系列引領了 " 網游風 " 妝造的流行。而到了 2015 年,大爆的古裝劇《花千骨》,則奠定了后續的古裝劇 " 寫意化 " 的妝造風格。
" 寫意 " 是一種中國畫眾的藝術技巧,即使是采用簡單概括的筆法、注重于刻畫對象的意態神韻。
" 寫意化 " 妝飾造型,在操作上就是將發型、妝容、裝飾采用簡潔的手法進行搭配,不以刻畫細節為主,而更注重氛圍感,讓形象與整體取景畫面融為一體。

妝面簡單柔和,幾乎無發飾點綴 | 圖源:《花千骨》
一襲白衣或者一身淺色薄紗造型,不僅能讓角色更加寫意和詩化,還能更加突出主人公的顏值,畢竟老話講 " 想要俏,一身孝 "。
有不少經典老劇,都有一襲輕紗白衣的經典造型,兼具意境美和神態美,時隔數十年,依舊美得令人心動。

誰看了不肝顫 |《倩女幽魂》
同樣是一襲白衣的造型,同樣沾點 " 喪葬風 " 的邊兒,為什么古早的古裝劇就能美成經典,而現在的仙俠劇卻備受吐槽呢?
觀眾在吐槽 " 仙俠劇喪葬風 " 的時候,到底在吐槽什么?
白衣本衣罪不當誅,但程式化的套路真的令人審美疲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電視劇越來越 " 類型化 " 和 " 套路化 "。一部大爆仙俠劇問世之后,它的制作模式就會被立刻拆解成工廠里的各種標準化零件,短時間內大量同類型的仙俠劇就被批量化生產來。
角色妝造更是 " 同質化 " 的重災區。在 " 寫意風 " 流行之后,清淡妝容、簡潔裝飾、黑長直披發或編發、白袍長衫等各種元素被反復拆解、重組,逐漸成為了 " 仙俠世界 " 的程式化造型,讓仙俠劇走向千篇一律的窘境。
成本相對低廉且容易復制的 " 喪葬風 " 充斥在各種流量仙俠劇里,換湯不換藥的造型,觀眾看多了很難不產生視覺疲勞。

觀眾討厭仙俠劇的 " 喪葬風 ",并不是討厭輕紗白衣,而是討厭制作方實在太敷衍大家的眼球了。希望未來可以在仙俠劇中看到越來越多妝造精美的多彩神仙吧 ~
作者 | 寧七
[ 1 ] 韋雨芬 . 近年古裝劇中妝飾造型的審美變化 [ J ] . 鞋類工藝與設計 ,2022,2 ( 03 ) :80-82.
[ 2 ] 劉璐 . 中國仙俠劇服飾中的核心元素及其造型解析 [ D ] . 江西師范大學 ,2020.
[ 3 ] 白玥 . 論服裝造型在古裝玄幻劇中的重要作用——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例 [ J ] . 戲劇之家 ,2017 ( 05 ) :164.
[ 4 ] 周雨 . 從 " 白色 " 看先秦時期的審美觀 [ J ] . 漢字文化 ,2021 ( 12 ) :184-186.
[ 5 ] 鐘雅瓊 . 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與政治關系研究 [ J ] . 安徽文學 ( 下半月 ) ,2008 ( 09 ) :163-164+168.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e2fea32ce40465b0000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