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Raptor Lake 的腳步越來越近,相關的測試數據越來越多。此前有傳聞稱,Raptor Lake 有可能成為首個達到 6GHz 的 x86 處理器。在過去的很多年里,處理器的最高頻率大多都在 4GHz 到 5GHz 之間的區間,頻率到了 5GHz 以上想取得進一步突破并不容易。
據 Wccftech 報道,近日有網絡節目討論起英特爾在處理器設計上對頻率的追求,談及英特爾當年曾計劃開發 Pentium 5 處理器,曾設想單核提供 7GHz 到 10GHz 的頻率,并像 Pentium D 那樣放置兩顆芯片。Tejas 是英特爾 Pentium 5 處理器的代號,而 Jayhawk 則是其至強版本。

英特爾在 2000 年 11 月推出了 Netburst 架構,首款應用的是代號 Willamette 的 Pentium 4 處理器,其設計的一大特點就是有著當時其他處理器所不及的高頻率。沿著同樣的思路,英特爾在 2003 年開始著手開發 Tejas,希望到 2011 年處理器的頻率能達到 10GHz。Pentium 5 原計劃在 2004 年發布,后來因芯片的設計問題被迫推遲到 2005 年。由于功耗和過熱問題,整個項目被擱置,最后英特爾決定將重點轉向多核處理器,在 2004 年 5 月選擇中止開發。
傳聞英特爾當時已經向合作伙伴發送了 Tejas 的樣品,采用 LGA 775 插座,早期工程樣品的頻率為 2.8GHz,TDP 為 150W。當時英特爾已考慮處理器使用水冷散熱方式,以便讓 Tejas 可以在跑上 7GHz,不過處理器的功耗將達到 250W 或更高的水平。
Pentium 5 項目被取消導致英特爾損失了不少的錢,不過很快英特爾就將注意力轉移到 Pentium M 的架構上,這對于英特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隨后多年里,處理器的頻率一直緩慢提升,花了不少力氣才突破 5.5GHz 的屏障,并接近 6GHz 的關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23711b15ec0648b20f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