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的成團之夜,那英用一句話,點破了節目背后的真相。
那就是——
雖然說成了團,但沒什么用。

哈哈哈哈哈簡直是人間真實啊。
畢竟,從前幾季的后續來看,成團即解散,那姐說的確實沒毛病。
但,對參加的明星來說,浪姐這檔節目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
有人翻紅了;
有人美翻了。
瞧,前方這位美女手提裙擺,甩動頭發,優雅奔跑的樣子,活脫是迪士尼在逃公主。

今天,廠長要再次感嘆,美,真的太美了!
講真,阿嬌不愧是女媧畢設作品,娛樂圈中的神顏。
另外感謝 " 浪姐 ",幫她甩掉 20 斤肉,讓她的狀態重回巔峰。

是的,別人參加節目是來跳舞的,阿嬌則是來減肥的。

不過,關于阿嬌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她胖過瘦過,但絕對沒有丑過。
她的臉,天生適配大銀幕。
又清冷又純欲,尤其早期電影里的她——
《前度》

看了本片,你將會對什么是" 極致濃顏破碎美感 "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必須要再夸一波阿嬌的骨像。
高眉深目,整體看上去明艷又大氣。
她素顏時楚楚可憐;

濃妝時嬌媚;

她隨手扎個馬尾,散落些許碎發,透著恰到好處的溫柔;

換成短發 + 齊劉海,又搖身一變成了可愛俏佳人。

咱就說,此女子絕不絕?!
而除美貌以外,阿嬌還獻出從影以來最大尺度,有數不清的吻戲,以前甜死人不償命的情侶 " 鴛鴦浴 " 鏡頭。
能同時欣賞阿嬌如此多面,以至于本片被很多觀眾奉為是一部舔屏神作。
不過,主講愛情的電影,主演又都是俊男美女,有太多被貼上爛俗的標簽。
而本片,被超 20 萬人打出 7 分,哪怕過去了二十多年,口碑依然堅挺。
讓無數成年男女,看一遍感慨一次,且,每次都有新的體會。
對應片名 " 前度 ",這是一個關于前任的故事。
阿嬌飾演的周怡,是個為愛情不考慮后果的女孩。
她與作家男友阿樹,瘋狂墜入愛河后,竟毅然辭掉工作,退掉出租屋,背上簡單的行李,就前往機場,計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事實證明,沖動是魔鬼,做出欠缺考慮的決定,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不,兩人還沒登機,就因為生氣吵嘴,開始鬧分手。
阿樹獨自離開,剩下周怡,在陌生的城市,拎著行李,無處可去。

可好巧不巧,周怡的前男友陳均平出現了。
只是,此時陳均平的身邊,已經站著一位新女友阿詩。
盡管當下 " 三足鼎立 " 的局面很是尷尬,但周怡實在是沒有第二個選擇,因為她的證件和錢包都在阿樹的包里,她只能找陳均平幫忙。

陳均平迫于無奈,在征得阿詩同意后,便將周怡帶回兩人的合租房,收留她住上兩天。

講真,都說女人最見不得男友的前任,更不要說,三人還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這畫面,想想都讓人感到窒息啊。
要我是阿詩,必定啟用全身的每一個器官,死盯著這兩個人。

意料之中的,畢竟是相愛過的人,陳均平和周怡之間,總是彌漫著一股陌生又熟悉的氣流。
只見兩人拌嘴的樣子,像極了小情侶。
一瞬間,阿詩倒像是個局外人。

而周怡和陳均平在重逢的這段時間里,看著彼此,不約而同回憶起了兩人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
他們會舊情復燃?
重新走到一起嗎?
第一次看片的時候,廠長內定篤定,按照愛情片的套路,答案是肯定的。
可往后看才發現,本片并沒有落入俗套,設計地更高級,其內核拍出了現實男女感情里的糾糾纏纏。
借周怡的視角,讓觀眾看到一個女孩的成長。

周怡看著陳均平和阿詩的房子,屋內熟悉的擺設,觸動著她,回憶起了曾真心愛過的男人,以及付出的青春。
那時,陳均平的事業剛起步,他們租住在狹窄的 " 屋塔房 "。
他們買不起奢侈品,吃不起高級的料理,卻自由快樂,能因為對方的一句話,笑的前仰后合。

可惜,年輕氣盛,大家都以自我為中心,總是責怪對方不夠包容自己。
陳均平眼中的周怡,每次吵架都喜歡摔東西;
周怡眼中的陳均平,則只顧著工作,對她的態度愈發不耐煩。
終于,在又一次激烈的爭吵后,周怡提著行李箱冒著大雨,離開了出租屋。
盡管周怡曾躲在不遠處,期望看到陳均平出來找自己,但,她并沒有看到 ......

周怡失戀后,或許是想盡快逃離陳均平的陰影,在外人看來,她經歷了墮落的階段,她先后和古惑仔、心理醫生有過短暫的戀情。
再然后,就是阿樹。
可以說,每一段她都愛得轟轟烈烈,不考慮未來。
分開后,她又快速地投入新一段的感情。

作為局外人,能感受到,周怡似乎都沒有給過自己時間,思考她究竟愛不愛眼前這個男人。
唯一能確定的是,她真的愛過陳均平,且始終沒有放下。
要不然,他們就不會在短時間內,又在對方身上找回荷爾蒙迸發的感覺。

回顧周怡的情感經歷,就像原作者說的那樣,周怡像個往前滾的三角形,一直在尋找能容納她的缺了一角的圓,找來找去也找不到。
于是,她開始 " 饑不擇食 "。
但,正如周怡的母親告訴她的,旅行不一定要兩個人,一個人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自己。
人不必為了愛而愛,不必因為無法忘記愛的感覺,而投入一段感情。
愛情不該成為拿來充饑的速食。

此外,熟悉的感覺,也不是愛情。
這點,說的是對前任的理解。
一則短評中這樣寫道," 年輕時候相愛,總以為前方還有什么在等待我們。后來的相愛,總感覺這些之前都得到過,便總是止也止不住地想念前任。"
確實,只要愛過,就會留下痕跡。
周怡和陳均平,都有吃宵夜的習慣,煮面一定要加雞蛋。
這是阿詩所不知道的。

另外,陳均平家里沒有玻璃杯,只有塑膠杯,背后原因還要追溯到周怡吵架愛摔東西。

然而,懷念不代表是愛。
影片最后,周怡終于收起沖動,回歸理智,她對陳均平說," 你以為用了塑膠杯便不會打爛,但有時事情變了便變了 "。
結局那一幕證明,不是塑膠杯就摔不壞,塑膠杯的裂縫也足以讓水流空 ......

是啊,無論多么萬無一失地保護,壞了就是壞了。
同理,無論多么不舍,變了就是變了。
東西是如此,人更是如此。
陳均平早已不是周怡認識的那個人,他們之間的裂痕,從來沒有被修復過,甚至,現如今不知不覺已變成鴻溝。
其實,看了這部電影,我們能有所感悟,即: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ta 能不能陪我們走到最后,不得而知。
但,遇到便是經歷,便是一次成長。
正所謂,相遇且喜,離別莫悲。
有經歷過,才能更加懂得。
只有懂得了,才能更好地生活。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1d3958e9f09740b20ef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