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站在岸邊,江風拂面,極目眺望,海天一色。8 月 5 日,現代快報記者乘著 " 張謇號 " 小火車,沿著海岸線暢行在南通五山濱江片區。這里是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先生的故鄉,也是成功躋身 " 萬億城市 " 的 " 好通 " 南通。

△五山生態修復 采訪對象提供
作為江蘇唯一的濱江臨海城市,南通的新目標是 " 建設全國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 ",在新一輪的發展中," 萬億之城 " 乘勢而上,奏出江海聯動的新樂章。
江風海韻迎客來,打造綠色生態新沿海
盛夏的清晨,暑氣未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南通五山濱江片區。乘上復古的 " 張謇號 " 小火車,陣陣江風裹挾著江水的味道,為炎熱的酷暑送來絲絲涼意,連綿不斷的濱江花海和濱江綠廊從身邊略過,一派鳥語花香的詩意美景呈現眼前。

△五山生態修復 采訪對象提供
然而,誰能想到,綠意盎然的這里以前是南通港口碼頭和各類中小企業的集聚區,幾十年工業集聚曾為這里帶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困。
"2016 年南通響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啟動了五山及沿江地區的生態修復,整個生態修復歷時三年,遷走了原來濱江的‘散亂污’企業。" 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委員、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說。
據了解,南通先后組織實施船舶污染、非法碼頭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等 20 多項專項整治行動,區域內共關停并轉 " 散亂污 " 企業 203 家,清理 " 小雜船 "162 條(戶),拆除河道周邊各類違建 6.5 萬平方米,截堵污水直排口 5 處,退出沿線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 12 公里,長江狼山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
水好不好,水里生物最知道。" 這兩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江豚現在也頻繁出現在這里,這對于我們的長江生態治理可以說是一種高度認可了。現在慕名來打卡的外地游客也有不少。" 濱江片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

△五山地區濱江片區
在成功打造五山示范段的基礎上,2021 年以來,南通緊扣 " 江風海韻、現代都市 " 發展目標,統籌推進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對沿江沿海約 730 平方公里區域整體規劃設計,推進 446.8 公里堤頂路提檔升級,依托生態特色示范段建設,招引重大文旅項目。
邵文建表示,下一步,在保護生態的同時,要讓廣大市民分享生態修復的紅利。" 之后我們會在公園里嵌入更多文化旅游相關的功能,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把五山及沿江地區真正打造為面向長江的城市客廳。"
通江達海通州灣,建成長三角新出海口
呂四港是國家 " 一帶一路 " 戰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交匯點,現與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共同組成 " 大通州灣 ",為整體布局的起步港區。

△南通港呂四作業區 王鴻盛 攝
說起港口的變化,南通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東芹難掩興奮:" 如今我們港口的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原來大型設備都需要有人在上面操作,現在基本上都轉入室內了。相當于大多數員工從‘藍領’變‘白領’了。"

△南通港呂四作業區 王鴻盛 攝
的確,放眼望去,寬闊的呂四起步港作業區竟顯得有些 " 空曠 "。除了擺放排列整齊的場橋、岸橋、各色集裝箱等等,幾乎看不到往來其間的工作人員。而在距離碼頭幾千米遠的控制室內,兩個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桌面上的手柄操作著大型設備的裝卸。

△員工正在遠程操控岸橋
" 我們的岸橋采用遠程操作模式,一個人可以控制到 4-5 臺,大大的節省了人力成本。同時我們的拖車也采用了自動駕駛模式,司機坐在駕駛室里不需要任何操作,拖車就能夠根據系統發送的指令將貨物運送到指定位置。" 江蘇通呂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曉冬說。
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則是 " 大通州灣 " 主戰場、新出海口主體港區,為長三角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群、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通州灣高端裝備臨港產業園 采訪對象提供
" 預計到 2025 年,通州灣新出海口能實現貨物吞吐量 1.4 億噸,集裝箱 200 萬標箱;到 2035 年,貨物吞吐量 3 億純,集裝箱 1300 萬標箱。" 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顧勇表示。

△通州灣作業區 "2+1" 碼頭工程 采訪對象提供
此外,據顧勇介紹,在主體港區建設方面,通州灣作業區 "2+1" 碼頭去年年底正式開工,預計 2024 年建成通航。在產業發展方面,高端裝備臨港產業園集聚了 20 多個 10 億元以上的重大臨港裝備制造項目,現代紡織產業園簽約了 36 個 5 億元以上的項目,高新綜合產業園也有 100 多個億元以上的項目投產或在建。
現代快報 + 見習記者 龍秋利 記者 熊平平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6253e9e780bf92c001f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