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唯做了樸贊郁新片的女主角,從知道這個消息開始,我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不只是因為湯唯的氣質太獨特,也不只是因為樸贊郁的風格太鮮明,而是因為這兩個名字組合在一起,本就契合無比。
湯唯身上與生俱來的性張力與神秘感,正需要樸贊郁這樣的頂級導演來挖掘,所有人都知道他有能力拿出足夠好的劇本和足夠精致的鏡頭來重塑湯唯的美。

當湯唯留在國內發展停滯,演部電視劇卻遭到群嘲的時候,出國闖闖,能得到樸贊郁的青睞,堪稱演藝生涯的重大轉機。
五月的時候,這部名為《分手的決心》的電影終于在戛納上映,湯唯能否成為張曼玉之后的又一位戛納影后,也成為了國內媒體最關注的問題。
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樸贊郁拿到了導演獎,但湯唯的影后夢還是落空了。當然,拿不拿獎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終究還是電影本身。
一個演員,能演到一部好電影,遇到一個好角色,就是最大的成功了,獎項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時至今日,我們終于看到了這部《分手的決心》。

樸贊郁是否在《小姐》之后仍保持著極高的水準?湯唯在《色 , 戒》之后又遇到了一個王佳芝級別的角色嗎?
謎底總算解開。
看完電影,我只想說一句,恭喜湯唯。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勿謂言之不預)
準確說,《分手的決心》是部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的定義有很多版本,我們不做學術研究,不細致討論,只從形式和內容說兩個特點。形式上,黑色電影大多為犯罪故事,最早講黑色電影,說的就是早期好萊塢的偵探片。內容上,黑色電影通常不會出現 " 正義戰勝邪惡 " 的傳統敘事,人物道德觀的善惡劃分不會特別明確,會挖掘人性的黑暗面,并將其展現出來。
比利懷德的《日落大道》和約翰赫斯特的《夜闌人未靜》就是黑色電影的范本,國產片里,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和《南方車站的聚會》其實也都脫胎于黑色電影。
從形式和內容上看,《分手的決心》當然屬于黑色電影的范疇。

它的故事正是那種美國黑白片里的常見戲碼,一起命案引出一個充滿神秘感的蛇蝎美人,調查命案的警探愛上了犯罪嫌疑人,一切情節都以此為基準展開。
在這部電影里,命案的死者是一個中年男子,登山時墜崖而死。
樸海日飾演的男主角警探海俊負責調查此案,而湯唯飾演的中國籍女子瑞萊則是死者的妻子。
第一眼見到瑞萊和丈夫的照片時,海俊和同事都以為他們的關系是父女而非夫妻。
年齡差距大是一方面,顏值的不匹配也是一方面。
瑞萊認尸時,海俊便對她印象深刻。
一是因為她氣質獨特容貌漂亮,二是因為她對丈夫的死呈現出一種漠然的態度。

調查中海俊發現,瑞萊遭受過丈夫的家暴,而且瑞萊的丈夫是一個占有欲很強的人。
殺人動機有了,海俊開始懷疑瑞萊,并展開了對瑞萊的監視。
不但無功而返,而且越陷越深。
瑞萊的不在場證據讓她洗脫了嫌疑,瑞萊身上散發出的魅力也讓海俊在不知不覺中著迷。
海俊開始不再懷疑瑞萊,或者是他對她的癡迷與喜愛讓他開始麻痹自己,讓自己相信瑞萊不會是犯罪嫌疑人。

兩人的關系也真的越來越近,從警探與嫌犯,變成了好友,變成了情人。
觀眾看到一半,就知道這場愛戀注定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片名劇透了,分手的決心,分手這件事,才是影片的關鍵。
也不需要劇透,稍有觀影經驗的觀眾都知道,瑞萊一定是殺死丈夫的真兇,海俊只是被愛情沖昏了頭腦,才會漏掉關鍵的細節。
何況,海俊有自己的家庭。

一個有婦之夫和一個殺夫嫌犯之間的愛情,用四個字形容再合適不過。
危險關系。
而危險關系,正是樸贊郁這輩子最擅長處理的題材。
樸贊郁總是能夠捕捉到欲望的禁忌感,找到愛情最特別的打開方式,用最絢麗的鏡頭將其如詩如歌般呈現。
《蝙蝠》如此,《小姐》如此,《分手的決心》也是如此。

《分手的決心》讓我們看到,一個有點老套的故事模板,能在一個好導演手里被如何精彩地呈現。
警探愛上嫌犯只是故事的第一步,當警探意識到自己愛上的女人真的是殺人犯時,正片才真正展開。
影片中,在短暫的甜蜜時光后,海俊終究是發現了瑞萊殺夫的證據,但他選擇了放過瑞萊,并讓瑞萊銷毀證據。
但作為警探的海俊選擇放過嫌犯瑞萊,也就意味著作為情人的海俊選擇與瑞萊分手。

全片最重要的臺詞發生在那場分手戲中,海俊告訴瑞萊,讓她把關鍵證據沉入海底,不要讓人找到。
海俊也說,自己身為警察,卻為了一個女人而神魂顛倒,是完全崩壞了。
要想不繼續崩壞,就只能結束這場愛情。
如果一切到分手這一刻結束,我們看到故事將只有憂傷,沒有瘋狂。
但分手,是要下決心的。
也許一開始瑞萊對海俊只是逢場作戲,是勾引挑逗與轉移他辦案的注意力,但時間長了之后,瑞萊的愛變得更深。

為了下分手的決心,瑞萊很快就再婚了。
但她搬到了海俊上班的地方。
一年后,又一起殺人案擺在了海俊的面前。
死者是瑞萊的第二任丈夫。
海俊隱約意識到了事情的真相,這一次的調查,比起第一次,有了更復雜的情感底色。
后來瑞萊也承認,第二次殺夫,就是為了再見海俊一面。
這一切是如此的瘋狂,卻又如此動人。

我看到的瑞萊,不只是標準的蛇蝎美人形象,也是一個決絕的陷于愛情的女性。
從異國他鄉而來,遇人不淑,遭受家暴,第一次殺夫,是瑞萊精心籌謀后的反擊。
那一次,她贏了。
但第二次的殺夫,她只是為了完成一次表白,希望能成為海俊的一起懸案。
陷于愛情的她明白自己不會得到海俊的表白,更不會和海俊有任何幸福美好的未來,她希望得到的,只是海俊記憶里永恒的一部分。
某種意義上看,這一次她又贏了。

在這場危險關系中,她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盡管她付出的代價,是丟掉了道德底線,是自己的生命,但她贏得了自己想要的愛。
海俊的記憶里也不只是添了一場懸案,而是有了一場刻骨銘心的絕戀。
如果只看故事,《分手的決心》是老套甚至冗長的,樸贊郁也略帶調侃地這樣評價過自己這部新片。
但如果看呈現,《分手的決心》是精致的,是巧妙的,是極具電影感的。
很多人看完《分手的決心》,說樸贊郁是在炫技,沒錯,太多漂亮的蒙太奇轉場,令人目眩,但樸贊郁最厲害的地方,還不是在他的技,而是在氣質上。

整部電影,樸贊郁都找到了把俗套故事拍高級的法門。
呈現情欲,樸贊郁沒有拍多少激情戲,男女主角之間,連場床戲樸贊郁都沒給拍。但情欲的流動無處不在。
拍男主在監視時動心,透過望遠鏡,樸贊郁鏡頭一轉,便讓男主站在了女主面前,距離被瞬間拉近,真實的距離是那樣遠,鏡頭里的距離卻那樣近,虛虛實實的調度,將兩人的關系升溫。

那場兩人一起吃飯的戲也堪稱經典。和女主吃飯,男主吃的是妻子不愛吃的壽司,吃完之后,兩人一起默契地清理餐桌,鏡頭給的是兩人的手,我們卻看到了悸動的心,那種曖昧感,還真有些王家衛拍《花樣年華》的神韻。
樸贊郁以山和海作為全片最重要的意象也是成功的。
瑞萊引用的那句 " 智者樂山,仁者樂海 " 是打開全片的鑰匙,故事圍繞著山海展開,以山開始,以海結束,當我們看完電影時,再想到瑞萊那句臺詞,一定會感慨萬千:
" 我不是仁者,我喜歡海。"

我們可以將山海解讀為樸贊郁對中國元素的使用,可以將其解讀為代表男性與女性的符號,也可以將其解讀為主角命運的不同歸宿。
不變的是,在樸贊郁的鏡頭下,山與海,男人與女人,都是如此之美,美到動人。
這就說到了演員。
樸海日是出色的。他有著一種清澈的氣質,可以是欲望的化身,卻不帶半點油膩和猥瑣,換了別人演他這個角色,多半會一不小心便令人生厭,但樸海日化解了一切。
湯唯更是全片的定海神針。

很顯然,這部電影就是樸贊郁為湯唯量身打造的。
如果女主角不是湯唯來演,一切都不會成立。她的氣質是復雜的,可以是單純的,也可以是美艷的,可以是善良的,也可以是邪惡的。讓她來演瑞萊這個角色,太適合了。
換句話說,湯唯是不需要演的,她如果演戲真要靠演技,那才是糟糕的事情,好的導演,懂得去捕捉演員,而不是調教演員。
樸贊郁抓住了湯唯的迷人之處,這部電影就足夠迷人了。
END
編輯 / 塔吊紅茶
商務 / 阿樂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75b458e9f09304c0e9b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