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批評了《沉香如屑》。
飄提到它值得批評的重點,不是"爛",而是"懶"。
說得再直白點,老套。
看著上熱搜的這些劇情詞條。





受刑、跳橋、女主失憶、女配黑化、男女主開啟凡間副本。
劇情之熟悉,恍然以為自己回到2017年。
如此老套,也就難怪熱搜天天上,實際一看討論度,并沒有多"熱"。
但,爛不止爛它一個,懶自然也不是。
近年的仙俠劇,高度雷同的程度,是從海報到服化道,從設定到劇情。


都仿佛是一個媽生出來的。
而它們的收場也往往趨同。
幾乎都以撲街收尾。


一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仙俠劇風光不再。
這波國產仙俠劇風潮,自15年的《花千骨》始,發展到今天,形成如今"仙俠101式"的爆炸局面。
戲還在自顧自地唱,只是觀眾已經乏了。
為什么?
今天展開聊聊。
表面上看,讓我們產生厭倦的,是仙俠多年不變的敘事套路。

圖源| 小紅書網友@Ofelia整理的仙俠劇情模式
可在飄看來,我們真正厭倦的。
是從這些固定不變的套路中透露出來的,濃濃的階級味。
在這一點上,仙俠和我們一直以來吐槽的豪門狗血劇,十分相像。
甚至可以說,仙俠,實際上就是披著神仙外殼的狗血豪門劇。
豪門豪門,自然離不開對于階級的刻畫。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類劇,從人物設定到劇情發展,都逃不開階級。
先看人物設定。
仙俠劇里的男女主,往往出身不凡,哪怕這輩子凡了,真身或者上輩子也一定不凡。
具體表現為,tittle 列出來,個個長得嚇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男主,九重天的太子夜華。

女主白淺,活了四萬年的青丘女君,青丘和九重天又是地位并列的疆界。
不僅如此,她還是四海八荒唯一的女上神,輩分之高,四海八荒的神仙見了她都要尊稱一聲"姑姑"。

《琉璃》。
男主,現在的身份離澤宮弟子,但人家前身是天弟的兒子羲玄,也是個太子。

女主,前世是雌雄同體的戰神阿修羅,即修羅族強者羅喉計都,之后被改造為天界的戰神,轉世成為少陽派掌門次女。稍微弱了點,但也是個富二代。

最近的《沉香如屑》,男主,帝君,連天帝見了他都要敬三分。
女主,上古遺族四葉菡萏,全身都是醫藥至寶,總之也是個珍貴得不行的人物。
可要飄說,別看介紹詞寫得天花亂墜,翻譯成豪門劇里的語言其實就是:
總裁、總裁之子。
對家總裁、對家總裁之女。




總結為一個詞:顯赫。
人物的身份搭起了豪門世界的框架。
接下來,往往還會有象征著父權力量的一方,作為劇中等級地位的頂點出現。
在豪門劇里,這個人叫總裁。
在仙俠劇里,這個人叫天帝/天君/掌門。
而眾所周知,豪門劇里沒有真商戰,仙俠劇里也沒有真降妖。
所以這類權威人物在劇中的主要功能,就是以大家長的身份,對主角的婚姻進行擺布與干涉。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男主角夜華的爹,天君。
男女主角情感線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都與他給兒子們指配的"仙界聯姻"有關。
夜華的側妃素錦,劇里最大的反派,是他指婚的。
夜華和女主的婚約,也是他為了鞏固和青丘的關系而促成的。
當夜華娶了凡間的女子素素,并把她帶上九重天,最大的阻力也來自于他。

同樣的,在很多豪門劇里。
董事長這個角色,也是其中不可撼動的絕對權威。
靚靚曾經參演過的一部大陸豪門劇,《真愛之百萬新娘》。
她飾演的女主角林敏君,和男主王紹華的婚姻,就是由雙方的父母做主。
哪怕兩人在結婚前連面都沒見過,卻也無法拒絕父母之命。

婚姻與愛情,成了他們展現上位者權威的手段,成了他們鞏固階級地位的工具。
而在劇中角色們愛情的發展過程中,階級很多時候構成了主要的矛盾點。
在《十里桃花》中,凡人素素與九重天太子夜華相愛后,被帶上了天宮。
她和夜華之間身份的懸殊,成為了阻礙他們愛情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處處受到閑話議論。
而也正是由于她的凡人身份,反派素錦才敢明目張膽地使計謀陷害她,最終落得個跳誅仙臺的凄慘境地。
在很多豪門劇里,女主角往往也是因為出身貧寒,而被豪門嫌棄,最終遭掃地出門。

可以說,豪門劇與仙俠劇最核心的共同點。
藏在每一處對階級秩序的細節描繪中。

圖源|《親愛的回家》
當然了,描繪階級,這件事本身并沒什么。
可怕的是其中隱含的,對階級秩序的維護和擁抱。
超出了正常的禮節范圍,逐漸變成了逢迎與諂媚。
研究中外影視的毛尖教授也曾說過,中國的影視劇,其實才是最封建的地方——
永遠是按地位、按財產來分配顏值
按顏值來分配道德和未來

圖源| 毛尖 "宋方金和他的朋友們"的系列主題演講
具體到仙俠劇里,往往就是角色的階級地位與他/她的道德掛鉤。
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
很多影視劇中,反派、黑化等詞匯,往往與地位低的人相捆綁。
《香蜜沉沉燼如霜》里的反派潤玉。
爹不疼娘不愛,人人都能踩上他一腳。
明明和女主有婚約的是他,可還是安排女主愛上比他身份更高貴的"嫡出"兄長。
似乎是因為他不夠"善良到底"。
但縱觀全劇,潤玉受到的一切輕視與侮辱,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兩個字——庶出。
因為出身不正,所以他對女主的愛最終會淪為癡心妄想。
所以他是反派,哪怕前期善良,最終也會歸于低劣。

圖源| 同上
而這樣一個受盡欺負、可憐至極的人物,卻不配擁有光明體面的結局。
最終墮入黑化的地獄,從此成為命運的奴隸,上演一出"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荒誕劇。
相同的設定,換到一些豪門劇中也毫不違和。
我們會發現,窮人,身份低一些的,在這些劇中,往往是工于心計、充滿算計的負面角色。
可以說,這種明顯的二元價值取向,在這一波仙俠劇風潮里,從未改變過。
所以,還是讓我們先回到問題的原點,聊一聊。
過去的我們,究竟為何癡迷于仙俠。
在飄看來。
除了狗血的劇情所帶來的爽感以外。
更重要的是。
仙俠滿足了延續在我們文化中千百年的,對于神仙世界的美好向往。

與那些忠實細膩地描繪現實的作品不同,仙俠劇的誘人之處,正在于其去世俗化。
對于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透不過氣來的人來說。
仙俠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暫時抽離出來的異度空間。


甚至連參演的演員自己,都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更為難得的是。
這種浪漫的彼岸世界,是植根于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極具東方神韻的。
比如《三生三世》系列中的那片十里桃林。


圖源見水印
依山傍水,桃花盛開。
桃林,不難讓人想起《桃花源記》里——
武陵漁人同樣也是在穿過了一片桃林之后,才到達一處安寧和樂的避世之所。
帶著這樣的印象。
十里桃林和青丘,也就成了我們對理想生存環境的寄托。
再比如。
《香蜜》的場景搭建,也參考了中國古代哲學的相關概念。

陰陽、混天說、一花一世界。
在這些蘊含著中式哲學觀念的仙境中。
我們不僅能夠找到文化認同。
同時,也能放任思緒,展開對理想的自我與人生的塑造。具體來說,這理想的人生,是指一種脫離種種世俗的束縛和痛苦的永生狀態。
一些學者也對這一點做出過解釋:
仙境乃神仙傳說中之樂園意象,象征長壽、逸樂,人類得已免除世間之煩憂與生命之無常,獲致豐盈完美之理想境界。
李豐楙《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系》
其實在漢語中,"仙"這個字,原本的意思就是"老而不死"。
所以我們會看到。
仙俠劇里角色的年歲都是以萬為單位的。
不僅活的年月長,他們的生活看起來也更加光鮮。
在擺脫了為生計發愁、為生命擔憂的凡塵之苦后,神仙們似乎有更多經歷,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有些是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

有些是恣意放縱,無拘無束的逍遙日子。

還有浪漫的愛情,這也是吃飽喝足了的神仙們才有空參與的游戲。
不得不說,現在這些神仙的愛情,往往看起來就比普通人的漂亮。
舉個例子。
《宸汐緣》。
把俊男張震和靚女倪妮,湊一對談戀愛,賞心悅目。

日常約會的地點,是仙霧繚繞、奇偉磅礴的天宮。


搞起愛侶間的小情調來,也是格外別出心裁。
靈汐的桃樹被妹妹砍了,九宸大手一揮,就送了她一整片桃林。

景美,人美,當然情也美。
我為你獻出生命,你為我貢獻聽覺。

神仙眷侶間的互相犧牲與奉獻都是如此壯烈極致。
有時候,甚至是天地蒼生加在一起,為他們的愛情加冕。
畢竟,仙俠中最常見的劇情——
就是一對戀人共同抗擊魔族,拯救天下蒼生,然后幸福快樂地走向happy ending。

套上了神仙外殼的仙俠劇,看起來似乎永遠高級優雅。
正是這種肆意自由又精致優雅的人生。
打動了電視機前為生活奔波勞碌的你我。
然而,如前所說。
仙俠劇看似百試不靈的敘事套路,其實也隱藏著嚴重的問題。
越來越注重等級秩序的構建。
它撐起了這些仙俠劇敘事的骨架,也構成劇中矛盾的源動力。
但,所謂的浪漫愛情,只不過是建立在階級之上的,有錢人的"特權"。
而等級序列中排在下等的普通人,只能成為主角們盛大愛情的炮灰。
他妖族成仙,注定只能做個伺候人的。
你天生仙胎,未來必定不凡

從這個角度講,看似"去俗"的仙俠,其實也隱含著一個"俗"的內核。
正是這"俗",刺痛了觀眾。
它過火了。
人們想看的,是神仙跳脫出凡人不及的力量后,幫助凡人。
而不是眼里壓根沒有凡人。
他們每天什么都不干,他們像老板一樣剝削著小仙,他們只關心自己的戀愛,還非說蕓蕓眾生都阻止他們相戀。
當主角高貴到觀眾無法代入,仙俠劇已進入看劇做夢,都只剩代入主角身邊打工人視角才能勉強共情的時代。

當仙俠,只有仙,沒有俠。
我們已無法想象老派仙俠那些,主角團和凡人能真正成為交心過命的朋友的情誼。

對不起,不是想刀人
更看不到主角團真的有把我要戀愛、我要上位、我要報仇以外的人和事放在心上。
以至于這些年來,仙俠劇沒有開創,反而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連千篇一律的"神仙校服",其中的仙味也在一次次的自我重復中逐漸變得寡淡。
而掩蓋在下面的封建殘骸的尸臭味,發散了出來,被聞到了。


圖源| 豆瓣@月呀么《試論惡毒女配的政治經濟地位》
窺一斑而知全豹。
仙俠劇與觀眾的"愛恨情仇",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代表現如今,內娛的觀眾與創作者的關系——
觀眾早已走在了創作的前面。
現在隨便打開一部仙俠劇的評論區,基本都能看到類似的不滿。


其實,對于仙俠劇存在的封建糟粕的不滿情緒,并不是第一天出現了。
正如我們對國產劇內容的不滿,也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了。
可偏偏就是有很多人選擇蒙住雙眼,在粉絲營造的虛假繁榮里長睡不醒。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哪怕"仙俠已死"的聲音喊得一年比一年響亮。
仙俠的項目還是層出不窮,內容也還是一成不變。

一茬又一茬的新老演員,扎堆往仙俠里湊。

歸根到底,內娛創作者與觀眾的關系,在流量時代的沖擊下,已經變得畸形。
一方面,流量制勝,數據為王,很少人愿意在創作上下功夫。

圖源|《愛很美味》
另一方面,內娛的很多創作者,從來就對觀眾缺乏應有的重視,甚至是尊重。
從一開始的"垃圾觀眾"論。

到現在的各種陰陽、內涵觀眾沒品位的言論。

外加制作團隊內的甩鍋、互撕等騷操作。

《斛珠夫人》編劇在微博吐槽甩鍋。
烏煙瘴氣。
沒有人真正愿意為內容負責、為觀眾負責。
本來,創作應該要走在觀眾的前面,引領觀眾。
可在內娛的畸形氛圍下,觀眾卻還要反過來敦促創作。
所以現如今仙俠失寵。
在飄看來,反而是好事。
也是時候警醒內娛的一些創作者。
創作如果脫離了群眾,也就離死不遠了。

假浪漫,真封建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8fc5c8e9f090f496eef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