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思考就會精神疲憊,學習工作一天之后只想無腦躺平。
最新研究發現,這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錯,而是有著普遍的生理基礎:
思考時腦內會產生一種毒素,積累太多會破壞大腦功能,而疲憊正是讓你停下來的信號。
停下來,才能保持大腦功能的完整。
也就是說,摸魚,從此有了理論依據。

研究由一群法國科學家完成,來自巴黎腦研究所、索邦大學等,論文發表在 Cell 子刊 Current Biology 上,Nature 也撰文報道了此事。

他們做這項研究的初衷,是想搞清楚一件事——
在先前的研究中,團隊已經懷疑這和神經活動產生的有害物質需要回收有關。
但之前他們采用的核磁共振(fMRI)方法,沒能發現問題所在。
這一次改用了磁共振光譜(MRS),終于定位到有害物質的身份——谷氨酸。
谷氨酸本是氨基酸的一種,但在大腦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的突觸中積累多了就會影響神經活動。
比如,即使是頂尖的職業國際象棋選手也會在連續比賽 4-5 個小時之后開始犯錯,如果中間得到充分休息則不會。

在實驗中,志愿者需要連續 6.25 小時完成一系列任務,中間只有兩次 10 分鐘的休息時間。
任務比較枯燥乏味,觀察屏幕上每 1.6 秒切換一次的字母,需要按顏色或大小寫區分、或者指出當前字母是否在前 N 次中出現過等。
志愿者分為兩組,一組的任務非常困難,另一組相對簡單。
一天結束后,任務困難的一組人前額葉皮層中的谷氨酸水平更高。
在選擇報酬時,他們傾向于現在就獲得較少的金錢,而不是一周、一個月后獲得更多。

同時還觀察到,任務困難的一組人在選擇報酬時瞳孔擴張較少。
瞳孔擴張,之前已被證實是大腦在做" 認知控制 "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理解成正在抑制沖動。
而前額葉皮層正是 " 認知控制 " 的發源地。

團隊推測,正是一天的努力工作造成谷氨酸積累,讓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更難被激活。
這使人們無法抑制選擇短期回報的沖動,放棄了爭取價值更大的長期回報。
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表現為更愛吃零食、更愛刷手機這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快樂的行為,而不是繼續進行高難度思考。
換句話說,人的思考能力在一段時間內是有上限的。
那么,大腦中積累的谷氨酸該怎么清除呢?
方法也很簡單,休息、睡覺。
論文通訊作者 Mathias Pessiglione 表示:
有充分證據表明,突觸中的谷氨酸在睡眠期間會被消除。
本來按照慣例,還要介紹論文作者團隊和下一步研究方向的。
不過 25 頁論文看下來,本寶寶前額葉皮層里谷氨酸積累得太多了,也要休息一下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90a478e9f095e706d74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