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個月,我一直默默地在關注《隱入塵煙》的票房成績。
從百萬到千萬再到如今的超過 1800 萬票房,《隱入塵煙》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
或許對于一部大成本商業片來說,票房破不了 10 億就是失敗,但對于《隱入塵煙》這樣一部農村題材小成本文藝片來說,能夠取得千萬級的票房,已經是巨大的勝利。

口碑是扭轉局面的基礎。
小眾的題材,平淡的敘事,沒有什么戲劇沖突,除了海清之外,演員也都由素人組成。
但這部電影還是用它獨有的魅力打動了不少觀眾。
田舍之間的愛情,鄉村生活的點滴,城市的電影院里,就這樣飄進了黃土的氣味。

拋開影片引發的爭議,我們必須得正視一件事,中國觀眾需要一些特別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一些平時見不到的人群,一些平時不常關注的故事。
而這也正是電影存在的意義之一。
當我們看到《隱入塵煙》的豆瓣評分不斷攀升到 8.4 分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我們已經很久沒看到過這么高分的國產片了。

而這樣的國產片,差一點就被排片悄然殺死了。
如果不是觀眾口耳相傳,以上座率扭轉排片率,恐怕《隱入塵煙》的票房連超過百萬都難,要說能達到現在的數字,導演自己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
畢竟,在過去這些年里," 國產最佳 " 被排片殺死的事情,早就不新鮮了。
看到《隱入塵煙》創造的票房童話,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了一部十年前的電影。
在我看來,它就是那年的國產最佳。而它的票房,只有 256 萬。
256 萬,可能還不夠某些大檔期頭部商業片一輪的宣傳費用。
那部電影叫做《萬箭穿心》,我始終認為,《萬箭穿心》是一部值得被一次又一次推薦的電影,雖然它在第一次公映的時候,很快就被超低的排片所殺死了。

《萬箭穿心》是王競導演的作品。
作為國內學院派導演的代表人物,王競的電影向來以叫好不叫座聞名。
最具代表性的有兩部,一部是《萬箭穿心》,一部是《大明劫》。
這兩部電影有一個共同特點,即 " 真實 " 二字。
" 真實 " 是一種感覺。
電影里的 " 真實 " 不是對現實生活的復制,而是一種比喻。

故事明明是假的,演員明明是在演戲,你卻覺得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大明劫》是用歷史做比喻,《萬箭穿心》則是把千千萬萬人的人生縮影成了影片中一個人的故事。
那種 " 真實感 ",甚至比你自己正在經歷的真實生活還要 " 真實 "。
看《萬箭穿心》,我從頭到尾都有種溺水感。

仿佛自己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快也全被電影吸了進去,伴隨著影片里女主人公的人生變遷慢慢發酵,故事結束了,情緒也很難消散。
我們通常會將那種情緒形容為 "無力感"。
就好像你發力揮出拳頭,卻擊中了棉花。
《萬箭穿心》里的女主角李寶莉,一生都在和這種 " 無力感 " 對抗著。
故事從一次搬家開始。
90 年代的武漢,下崗工人李寶莉和在工廠辦公室做主任的丈夫馬學武過著不算富裕卻也說得上小康的生活。

單位分房,馬學武和李寶莉搬了新家。
喬遷這樣的喜事,卻激化了夫妻二人的矛盾。
在搬家工人面前,馬學武客客氣氣,李寶莉則覺得丈夫太慫,明明工人們坐地起價還消極怠工馬學武卻不聞不問。
性格上的差異埋下了矛盾的種子,搬家這件事兒則讓馬學武終于下定決心和李寶莉離婚。

李寶莉脾氣差,也確實在生活中不太尊重馬學武,但她從沒想過看上去蔫兒不拉幾的馬學武會有勇氣和自己離婚。
離婚的事兒李寶莉拖著,卻沒想到馬學武竟然出軌了。
前往旅館捉奸的李寶莉一氣之下報了警,讓警察將馬學武和小三抓了個正著。

這一報警倒是緩和了夫妻關系,馬學武因為愧疚,回歸了家庭。
李寶莉沒想到的是,也是因為這次報警,馬學武被廠里列入了下崗名單,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而在得知報警的人正是妻子李寶莉時,馬學武被擊垮了。

他選擇了自殺。
馬學武死了,李寶莉的日子卻還得接著過。她一個人負擔起了婆婆和兒子的生活,撐起了整個家。
為了多掙錢,她辭掉了在商場賣襪子的工作,做起了 " 扁擔 ",走街串巷,賣苦力賺錢。

年復一年,等到兒子小寶終于長大成人考上了大學,卻又提起了往事,表示是李寶莉害死了馬學武,再也不認她這個母親。更過分的是,小寶還要將李寶莉趕出家門 ……

李寶莉這日子過的,可真是" 萬箭穿心 "。
在影片中," 萬箭穿心 " 本來指的是李寶莉家新房的風水。
馬學武自殺之后,李寶莉的發小萬小景告訴她,可能這些倒霉事兒的到來都是因為房子風水不好,處在多條街的交叉口,是個 " 萬箭穿心 " 的局。
李寶莉當然不信邪。

她不管是 " 萬箭穿心 " 還是 " 萬丈光芒 ",她都把日子過了下去。
但十幾年的拼命賺錢,到頭來換回的竟然是兒子的冷酷無情。
是風水所致嗎?
與其說是風水,倒不如說是命運。

所謂命運,其實也不過就是一個字:
過。
日子不是笑出來的,也不是哭出來的,而是過出來的。
過日子,就有諸多可能性。
可能萬箭穿心,可能萬丈光芒。
李寶莉的報警導致了馬學武自殺,馬學武的自殺又導致了小寶的不認媽。

這叫種什么因結什么果。
而馬學武的出軌和自殺,又都不是必然性的。
這是人生中的戲劇化因素。
李寶莉根本沒想到自己的臭脾氣會讓馬學武無法忍受,更想不到自己一時氣憤的報警會讓馬學武走上絕路。
在命運面前,所有人都無力。但日子總得過下去,就像是影片最后的那輛車,再破,推一推也還能往前開走。

在《萬箭穿心》里,導演誰也沒贊揚,也誰都沒批判。
李寶莉固然在絕境中努力奮斗,但導演想拍的顯然不是她的拼搏,而是她的無力。
馬學武的人生縱使是個悲劇,但他自己出軌,也怪不得別人。
小寶是個白眼狼兒子,但我們如果換位思考,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她對李寶莉的恨意。
李寶莉就像是我們很多人的母親,努力去愛,又不得其法。
她想要一切好的結果,卻總是忽略了過程。
看這部電影,我能產生千萬種情緒,又其實沒什么情緒。

我不同情,也不憤怒。
我不會喜歡哪個角色,也并不討厭哪位人物。
只會告訴自己:
我們的人生,多少也是這樣。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超級英雄,其實大多數人過的只是平凡人生。
《萬箭穿心》好就好在它把這種平凡的人生剝開皮又縫上了。
影片既展現出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最復雜的關系與情感,又落在了最平淡的生活本真之上。
影片中還有個蠻有意思的角色:
建建。

建建曾是李寶莉打工的漢正街上的地頭蛇,十幾年前進了監獄,出獄后只有李寶莉愿意搭理他,兩人互有好感,在建建的用強下有了露水情緣。
但建建事后不靠譜的表現傷透了李寶莉的心,她原以為自己找到了依靠,卻沒想到對方只是當做游戲。
在故事的最后,建建又出現了,他讓李寶莉上了自己的車,表示自己之前說的話只是玩笑。
未來會是怎樣呢?
建建會成為李寶莉的依靠嗎?誰也不知道。
這也是命運。
在我看來,建建最后的出現并不算是李寶莉人生中的一縷陽光,只不過是不定人生的繼續罷了。
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導演拍得淋漓盡致,又拍得適可而止。

《萬箭穿心》不是悲劇,更不是勵志劇,它更像是個備忘錄,提醒著我們記起過往生活里的悔恨和遺憾,讓我們知道珍惜。
這樣的備忘錄不好拍,更不好演。
可演員們都有著出色甚至稱得上完美的表現。
演馬學武的焦剛活就是一個性子偏軟的鳳凰男,演建建的陳剛則就像是本色出演。

當年剛出道的李現將小寶這個角色也詮釋得非常到位,展現出了很強的表演天賦。
最厲害的當然是顏丙燕。
你能想到李寶莉和《甘十九妹》里的尉遲蘭心是一個人演的嗎?

顏丙燕在《萬箭穿心》里的表演,做到了周身每一處都是戲,呈現出的狀態更是毫無表演痕跡。
看李寶莉在建建面前哭出來的那場戲,每一滴眼淚都是演技。

顏丙燕能把握角色的情緒,更能帶動觀眾的情緒。
用某網友的話說:
《萬箭穿心》里的顏丙燕,貢獻了奧斯卡影后級的表演。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質疑。
這樣的演員沒有更好的發展和更多的機會,《萬箭穿心》這樣的電影沒拿到更好的票房,或許也是命運在十年前和中國電影開的一個玩笑吧。
END
編輯 / 塔吊紅茶
商務 / 阿樂(微信:pachongsw1)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9f33b8e9f09084515e4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