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 ," 惠英紅逛 Outlets" 的話題意外沖上熱搜,沒想到,這回不靠角色火出圈的影后,也能這么有意思。不需要刻意制造 " 美麗 ",只是松弛清淡地,感知著、關懷著生活的一切,就已經很擊中我了。


從前拿影后、上頒獎臺、拍雜志,大家只覺得惠英紅就該是想象里 " 可貴 " 的模樣,但這回買東西也要貨比三家的 " 土味 ",不夠 " 高級 " 的煙火氣,總讓我禁不住想,或許女明星們 " 高級 " 的另一條出路,應該就是像普通人一樣的。
看她在 Vlog 里頭因為買到鐘愛皮衣的 " 骨折價 " 而欣喜、毫無架子上菜市場買菜、分享煲靚湯技巧 ······ 無需精致感加持,用心生活的 " 實惠人生 ",照樣很迷人。


偶爾還是能看到網友給她的評價,說女明星逛 Outlets、用不知名的東西 " 好廉價 ",但反過來看,這不也是她的一點透徹與反轉魅力么?
" 惠英紅 " 這三個字就像是一場遲來的網絡沖擊,推翻著從熒幕到現實的虛榮焦慮,也在推翻著對她自己形象的刻板。


講真,看惠英紅的 Vlog 是沒有熒幕距離的。她是沒想過給自己設限的人,當然也不會困在流量的人設中。絕大多數的露面,其實都很戳我。
她聊保養秘籍,是洗米水、自制麥片面膜搭配養生頭牌炒飯;談火出圈的 " 愛做飯 " 形象,不是想轉行當博主,只是疏解壓力的一種方式罷了;談入行拍戲,最開頭、最強烈的心愿其實沒那么理想化,就是想掙錢、脫貧。
談到自己的相貌,她甚至在雜志采訪時毫不猶豫地講:" 出道這么多年,從沒人發覺自己的美。其實多少是有些不甘心的。" 她一直感知得到自己的特別閃光,所以甭管別人怎么評價,她仍會為自己獨有的漂亮氣質而動容。


擁有這種自我感的惠英紅,當然是美的。但聊起她,我不會想到用 " 女神 " 這類詞、這種標簽。
總覺得那些美麗的描寫都太單薄了。女神是人造的,但她的勁兒,是來自皮殼底下的 " 實 ",是一種清醒的底氣,不僅是真實過日子的勇,還有不那么在乎體面,不那么用力的松弛感。
這其實是很難得的。畢竟,這年頭就連普通人的社交都不可避免地陷入 " 比較 " 的精巧怪圈中,但惠英紅像一種善意提醒,她的 " 實 ",是比起向外索取,更想向內探索。

她不趕流量,不追熱搜,看起來毫不費力就流暢過活了大半輩子,但其實每一歲都在修剪自己的人生。
從三歲走到現在,家道中落當過乞丐,也做過紅透半邊天的 " 武打女星 ",拿了大滿貫,也經歷過無戲可拍的慘淡期。


捷徑是不存在的,恐懼、遺憾,肯定也有。但她同樣心底清明:" 雖然失去了童年的東西,但也得到了一些眼界,一生受用的東西。" 惠英紅從來都不像是一個矛盾體,而是更直接的 " 投手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
當武打片的光輝走到末尾," 打女 " 沒戲路了,她便扭頭朝向文藝片看去。可當時電影界的人哪能想到,那個一身 " 硬凈 " 的武戲女星,也能演出《心魔》里空洞、情緒細膩的單身母親?

后來,《心魔》為她捧來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沒有人再聊惠英紅不能演哪一類的片子了。她的出現,也改變了好些文藝片中的女角色形象,令她們的故事,不再只是清新的愛情片,而也可以是更深入探討自我、尋找內心世界的女孩戲。

但最讓我折服的,還在于她的美同樣充滿著人文主義的體恤。
看過一個采訪曾和她聊過一個話題,問:" 作為老戲骨,會不會覺得娛樂圈是個混亂的地方?" 她坦坦蕩蕩答:" 從不這樣覺得,因為自己行得正。" 話語間,又聊起她從前在灣仔看見的女孩們,因為從事 " 吧女 ",所以在她們身上總是凝聚了好多偏見,但在那個大環境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她看人、看事與物,都是立體而開闊的。這些 " 實在 " 的視角,也是惠英紅真實魅力的重要部分。她演戲,從不追求大女主,反而偏愛那些不常被瞧見的女性群體角色。
在《心魔》中,她演單親媽媽,但不只是單純演聲嘶力竭的扮相,而是呈現一位失去情感寄托的單身女人,在對兒子控制欲下的孤獨、無助和血骨愛意。她把日常對生活的感知和情緒流動都融入到角色中,所以即使是小人物,也很有戲。


而在《幸運是我》里,她演患有認知障礙的中年婦女 " 芬姨 "。她記性差、生活窘迫,但惠英紅沒有只顧著描繪一個人老去又得病的頹喪,反而展現出她獨自活著的堅韌,以及面對冷感生活仍可滋生的溫柔。


甚至在最近新上線的《我的非凡父母》里,惠英紅又演了一個盲人母親。實在感嘆,她演那些深刻的女人,都不是住在大房子里的職場精英,而是實實在在的普通人。


她敞開了底層女性的灰色一面,可能致郁、殘酷、有瑕疵,但毫無疑問,她的角色也讓觀眾對那么多不同命運的女性有了深一層的觀察和思考。
總覺得,她的 " 實在 " 氣場中,最大的一點就是 " 不怕 "。也許是經歷過低谷,她從不介意被人 " 揾笨 "。但凡有新人需要幫忙、需要引薦,她每回總愿能多給一些機會。
年齡焦慮在她身上也絲毫不奏效。每當提到變老,她都說覺得變老是一件幸福的事兒,她可以很坦然地接受身上的褶皺及歲月痕跡,因為 " 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變老的,這本是一種幸運 "。這種松弛,讓她 61 歲時走上秀場,也還是有種清冽的少年氣質,美在骨里。


說起來,無須用力的 " 實在 " 魅力,其實 75 歲的尹汝貞,同樣擁有這種云淡風輕。可以說,從很早前,她的有趣、舒松就已經擊中我了。

雖然工作上考究是出名的,但私下的她,倒真不愛什么名貴的時髦,總是喜歡穿舒服的衣服,拎個包,踩上匡威鞋,就能過好一天。
上《意外的旅程》時,開頭還在拍她穿好晚禮服站在頒獎臺上,下一秒就偷偷溜回宿舍吃泡面。


在鏡頭前,舒服是最重要的,穿睡衣也沒關系,頭發亂一點也無所謂,碰到不想繼續的事,想放棄就放棄," 退堂鼓藝術 " 也打得自如恰當。她寬容自己很多,奧斯卡頒獎禮上的手語做錯了,吐吐舌頭,也就隨它翻篇吧。
尹汝貞和惠英紅兩人的共通點,是都很有 " 翻新 " 的力量——把那些苦味的生活拆開重組,再形成了對他人、對女性、對自己的體恤。


總是很迷戀這樣一群,自在地過著自己 " 實惠人生 " 的女人。即使是別人看起來 " 不夠體面、不夠精致 " 的生活,但她們的實在、波瀾不驚,無須什么加持,寡淡本身就有著驚艷的力量。
實在不想這種真實只活于某個年代。說到底,學會在旅途中拋掉 " 虛偽的精致 ",倒也是一種難得的生活哲學。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baf2332ce408daf0000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