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病魔與希望、堅強與脆弱、陪伴與離別等瞬間,在生命與愛的兩弦上迸發出強烈的共振 ……8 月 19 日,紀錄電影《人間世》將在全國上映。8 月 16 日晚,該片主創團隊來到南京路演。現場,影片制片人陳爽、導演陶濤與觀眾分享電影的感動時刻及幕后故事。

△電影《人間世》
紀錄電影《人間世》由陶濤、張琪、秦博、范士廣執導。該片根據豆瓣 9.7 分同名紀錄劇集重新創作而成,片中絕大部分內容未曾在電視紀錄片中出現,采用全新的主題立意,構建不一樣的敘事視角與故事結構,是一部不同于電視版紀錄片的大銀幕作品。

△導演陶濤
" 誰的人生不是倒計時呢?我們不愿意去面對它,不等于這個命題不存在,死亡的焦慮其實是人的本體性焦慮。這也是整個創作團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所以影片開場,我們做了一個生命倒計時的設定。" 導演陶濤說,希望引導觀眾感同身受地去思考這個問題,看看片中這些充滿勇敢與愛的人物是怎么一起相伴走過最后的時光、怎么尋找和挖掘內心,治愈彼此的心靈。
紀錄電影《人間世》中的兩個家庭,在病痛中求索生命意義,學會溝通與成長。他們直面疾病與死亡,找到與痛苦和解的有效方式——勇氣、真誠與慈悲。陶濤表示,也希望觀眾看完影片后,去思考一個最簡單的問——就是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去珍惜和陪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該影片同名紀錄劇集《人間世》當初在 22 家醫院拍了 40 個人物,素材有 1000 個小時。那么,紀錄電影《人間世》為什么選擇許烈英、王思蓉這兩家人的故事?

△電影《人間世》
" 影片《人間世》的制作周期是 10 個月,其中 4 個月都在看素材,最先看到的便是此次影片的主角之一許烈英給小兒子的一段話。" 陶濤說,王思蓉和母親同樣是告別,這樣就完成了兩個人物的主題結構。

△南京路演現場
此次南京站的映后互動,主創們與觀眾分享了許多與生命、告別有關的話題。其中一位年長的觀眾在互動中表示,自己的母親剛于近期做完了手術,所以對片中的母女情感觸頗深,觀影過程中幾度感動落淚。
對于生與死的議題,現場另外一位觀眾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她說:" 病人家屬其實沒有時間沉浸在悲痛中,往往上一秒還在陪家人治病,下一秒就要將心思花在吃飯和生存上。" 這一點與片中主人公王思蓉的媽媽非常相似,雖然親人逝去,但活著的人還要好好地、堅強地活下去,這也是電影展現給觀眾最真實的一面——讓活著的人向死而生。
紀錄影片《人間世》已于 8 月 16 日在北影節展映、北京首輪點映,8 月 17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進行第二輪點映。電影主創表示,希望此次全國路演活動能夠帶給大家治愈苦痛、與生活和解的力量。

△制片人陳爽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片的票房收入將捐給中國兒童慈善基金會。制片人陳爽表示,希望該片能引發公眾對兒童癌癥患者的關注,尤其是關注貧困家庭的兒童重癥醫療問題。
現代快報 + 記者 鄭文靜 李鳴 李藝蘅
(編輯 蔣文嘉)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cc7589e780bf92c001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