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視頻平臺在播放電視劇時,各種巧立名目,花式收費,像超前點播、二次收費等,引發不少吐槽。
不過這種付費才能享受的待遇,最近出現了 " 人傳人 " 現象。
近日,寶馬的 18 美元 / 月的座椅加熱功能,先后在韓國、英國推出,即便引發不少爭議,寶馬仍表示,要推出更多針對車輛性能的訂閱服務。

來源:寶馬
不止寶馬,奔馳 EQS 還推出了后輪轉向付費升級功能,費用是每年 4998 元。奧迪、蔚來、威馬也緊跟在后。
不管消費者怎么抗議,訂閱制的軟件收費模式,已經成為新的趨勢。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軟件的地方就有江湖。
國外一個專門破解汽車程序的黑客團隊不慣著車企," 我們會幫助寶馬車主解鎖受限于訂閱的座椅加熱功能。"
這家良心黑客組織,可以免費幫助車主升級功能,不過有些破解功能是收費的。當然,要比官網標價低得多。
黑客開門招客
這家神秘的黑客組織,其實是一家專業的改裝公司,名字叫 Bimmer Tech,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他們專門面向寶馬汽車改裝,而且和其它硬件改裝不同,他們主要攻擊汽車的 " 軟肋 "。
Bimmer Tech 通過寫入代碼,讓汽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自動大燈、手機鏡像、自適應巡航控制等,甚至還能幫助車主刪除一些不想要的程序。
" 只要車主想增加什么功能,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都能幫他們實現。"

來源:Bimmer Tech 官網截圖
打開這家公司的網站,里面的軟件升級都是明碼標價。
比如升級一套導航系統,價格是 1749 美元,升級一套安卓車機系統,標價 699 美元,這個錢不白花,除了可以實現安卓手機的無線或 USB 連接外。
升級后的車機系統,還能訪問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比如谷歌地圖、WhatsApp 等,還支持蘋果 Carpaly。
早在 2019 年,當寶馬表示要每年收取 CarPlay 的 80 美元使用費時,這家公司就破解了寶馬的車機程序,并且 " 終身激活 " 了寶馬車機系統的部分功能,像可以在行駛中播放視頻或者聽音樂,價格是 54.99 美元。

來源:寶馬
除此之外,Bimmer Tech 這家公司還能讓汽車跑的更快。
寶馬 i3 REx 是一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配備了一個小型兩缸汽油發動機,通過為汽車充電的方式,充當一個增程器。
為了滿足美國的排放法規,i3 REx 的這個增程器僅在電池電量低于 6% 時才會打開,不過在歐洲市場,電池低于 75% 時,司機可以手動打開增程器,以便讓車輛性能更高。
" 許多美國 i3 REx 車主在看待歐洲配置時,眼中不乏嫉妒之色。" 按照 Bimmer Tech 的說法,他們利用黑客之道,也能讓美國市場更早地開啟增程器。
更關鍵的是,他們僅僅通過遠程操作,就能將 i3 REx 的增程器 " 開光 "。
其實不止 Bimmer Tech,兩年前,加拿大企業 Ingenext 也曾黑進特斯拉的系統,通過兩款黑客軟件,就幫助車主解鎖那些官方鎖定的功能。
比如 Model 3 的 Acceleration Boost 升級套件,百公里加速可以從 4.4 秒提升至 3.9 秒,但是套裝價格高達 2000 美元。

來源:特斯拉
但是用戶在安裝了 Ingenext 的黑客軟件后,只需要花費 1100 美元,就能解鎖 Acceleration Boost 的性能,甚至還能附帶一個漂移模式,簡直物美價廉。
通常情況下,黑客都帶有貶義的意味,不過在車企推出付費功能后,黑客直接成為車主之光。
花更少的錢,就能得到同樣的功能,真值。
車企為啥吃力不討好?
黑客能夠 " 異軍突起 ",并不能怪他們的歪門邪道,主要在于車企的訂閱制度逐漸跑偏了。
最開始的訂閱模式并沒有引起太多反響,甚至有人覺得無可厚非,畢竟該功能并不涉及到大部分用戶的用車體驗。但隨著訂閱模式覆蓋范圍的擴大,人們逐漸發現這東西不太對勁了。
這一 " 時尚 " 風潮最早從特斯拉開始,特斯拉通過其在線服務 "Connectivity" 提供導航,除了配備基本的導航功能外,在 " 高級連接 " 時,增加了實時交通信息、音樂和媒體流等功能,這項導航功能需要每年付費 99 美元。
這項服務為了讓用戶產生習慣,前 8 年免費使用,美國有二手車商表示,消費者對于車輛的平均使用年限為 8.4 年,所以這項收費項目并不會給用戶帶來太多不便。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車企推出訂閱制,這項服務越來越有盈利屬性,不少功能甚至是為了訂閱而訂閱。
一位奧迪車主對于訂閱服務表示不服,認為車企是有預謀地收費。

來源:奧迪
" 在車輛出廠的時候你的硬件已經預裝上了,買車時候的價格就已經將成本計算進去了不是么?" 這位奧迪車主表示,買車的時候已經為此硬件掏錢,享受當然是理所應當的," 憑什么還要額外掏錢,去訂閱你所謂的服務?"
有寶馬五系的車主也表示,現在訂閱制度之所以大家都難以接受,主要是因為有不少的訂閱內容之前只是一些基礎舒適功能,不用額外掏錢,或者直接選裝買斷。現在就像溫水煮青蛙,會讓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
當然也不全然都是反對車企推出訂閱服務的聲音,有位威馬 EX6 車主認為,這個模式應該成為主流,因為未來車可能會越來越便宜,訂閱可以讓汽車擁有個性化定制方案。
現在來看,訂閱服務大多是出現在傳統高端品牌車型上,比如奔馳 EQS 訂閱加大后輪轉向角度一般,訂閱服務后更像是帶有 " 升級 " 色彩的行為,也是一種對高性能的追求。
雖然不少人吐槽,但不得不承認,車企探索訂閱服務收費是大勢所趨。
尤其是如今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成本不斷上漲,新能源汽車原材料的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新能源車企出現利潤逐年降低,或許這是尋找新的盈利方式的必走之路。
特斯拉在 2021 年僅軟件收入一項就達到 12.6 億美元,登頂了全球所有車企軟件收入榜榜首。
吉普、道奇和克萊斯勒的母公司 Stellantis 在 " 軟件日 " 中表示,僅銷售軟件和訂閱,就能給公司帶來 225 億美元的收入,這個數字也和大眾、福特等車企預期的數字相符。
吃相不能太難看
軟件定義汽車的風口吹了好幾年,沒曾想 " 定義 " 還沒有到來,先把車主套牢了。
受供應鏈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多重限制,傳統車企在近年來的利潤率一直不高。與造車新勢力相比更是相差離譜,就像大眾、豐田這樣的傳統車企,凈利潤率僅為特斯拉的三分之一。
這也導致傳統車企開始學著特斯拉,嘗試在軟件領域大干一番。
從消費本身來說,付費訂閱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滿足部分 " 極客 " 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當然,訂閱服務的出現和成長,也契合消費者的用車需求,以前人們更注重車的所有權,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實際用車的成本與體驗。
但是車企不能在基礎配置上,就開設一些收費關卡。
若是前段時間寶馬的 Car Play 是軟件服務的話,不需要此功能的是可以不訂閱,但把這項服務放到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甚至是后輪轉向,不禁引發思考,以后會不會最基礎的功能也要付費?

來源:寶馬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開始吐槽,以后是不是剎車、轉向都要開始收費?
如果剎車和轉向都開始收費了,那對于車企來說,軟件收入直接上升一個量級。
另一方面,對于一些重點功能,比如特斯拉的 FSD 等自動駕駛功能,其實愿意為其買單的人不多,對于現階段的自動駕駛,人們并不愿意相信。馬斯克就曾透露,在特斯拉 FSD 在中國的購買率只有 1-2%。
但是不是車企推出基礎配置付費的理由,那些不花錢訂閱的車主成為冤大頭——硬件成本花了,不付費卻體驗不到。
如果車企仍在汽車訂閱服務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最終結果可能就是,黑客越來越多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d121e8e9f090b5c4b74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