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有些社會新聞,聽來傷心,機哥不愿多說。
但今天這事,實在繃不住了。
夏日炎炎,很多人外出避暑,去一些有山有水的地方。

本來再正常不過,但漠視安全提醒的話,是另一個故事了。天地無情,有個什么意外,就是搭上生命的代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機哥再看多兩個熱搜,發現就連礦洞都成了網紅打卡的避暑勝地。

機哥去各大社交平臺瞅了眼,還真是。不少去打卡的,衣著清涼。
其中,某平臺比較顯眼。
也難怪,畢竟是種草平臺,很多網紅景點都是從中冒出來的。

成為網紅打卡點后,嚇得當地連夜封閉礦洞,用超級重的大石頭封門那種程度。
有圖有真相。

現在情況是,5 個礦洞全被封死。
要機哥說,封得好。
這叫防患于未然。

民間自發的探險活動,不一定都能具備專業指導,危險隨之而來。
這次封洞事件后,有醫學大 V 出來科普,曾經因為探險礦洞出事的例子。
挺可怕的。

4 年前,有群探險愛好者到云南探洞,結果隊里好幾人中招,肺部感染神秘真菌,至今查不出來原因。
但身體健康永遠地毀了。
機哥找到親身經歷該事件的主人公之一,她分四段圖文,極為詳盡地介紹了當年情況。
仔細看下來,可以說是,字字泣血。

機哥給大家劃些重點。
當年從洞里出來后,博主一開始沒有異樣。
發現感染時候,已經到需要隔離治療的程度。

更可怕的是,博主遇到的問題,并不是醫院初診的肺結核。
同一時間段,當初參加過探洞的幾個隊友也中招,于是他們回到云南治療。
在云南,經過一系列檢查,包括洗肺等等,畫面驚悚。

甚至還要做骨髓穿刺??

盡管做了那么多檢查,但還是找不出肺部病變的具體原因。
只能初步猜測,是洞里某種真菌造成感染。

博主的肺變得很脆弱、鈣化,但好歹在慢慢恢復。
跟博主同行的人,還有得肺癌的。

而且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博主一行人本身就是探險愛好者,有領隊,已經算相對專業了,還是中招。。
看完這個極端案例,再回頭看杭州當地連夜封洞,機哥心里只有慶幸。
雖說被不知名真菌感染,是概率事件。但這概率落到誰頭上,都很難頂得住。

現在,大家大概了解去探洞、戶外探險,是個怎樣的玩法了嗎——
缺乏專業指導,進洞后就像無頭蒼蠅,而且還可能真的碰上攜帶不知道什么細菌病毒的蝙蝠,最終可能搭上人命 .....
這么一項風險極高的運動,在社交媒體上,卻跟所有網紅景點一樣,被包裝得漂漂亮亮。
就好像舒舒服服,就能打卡拍照,美美地發圖。

這股包裹著糖衣炮彈的探險風氣,不算啥新鮮事。
一直以來,久居城市的人們,將自己對大自然和冒險行為的向往,投射到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上。
跟戶外、探險有關的,隨隨便便都能上百萬、上億的瀏覽量。

有人關注,自然就有人發布新東西。
跟徒步探險相關的網紅內容,大概有幾個類型。
首先是離都市人最近的,對城市周邊一些洞穴的探索記錄。

第二種稍微距離遠些,包含更多獵奇元素。
觀眾更多地像在看恐怖探險故事那樣去圍觀。

看點贊數,就知道大家對獵奇恐怖元素多感興趣。
但更加勾人心魄的,是跟熱門小說元素結合的探險帖子。
試問哪個讀者沒有幻想過,書中場景變真呢?

所以長久以來,戶外探險相關話題,經久不衰。
畢竟名人名言說過:要么身體在路上,要么精神在路上。
其實任何平臺上都有相關探險,包括長視頻、短視頻。

播放量關注度等等,影響力甚至更高。

要是以興趣愛好分類的話,有專門那么一撮人,是探險及廢墟愛好者。
國外也一直有這類興趣小組,什么 ins 風照片里,少不了廢墟照。
讀過驚悚探險小說的機友們應該有感觸,在所有人物背景中,美女形象總是少不了。
照搬過來,現在社交平臺上爆火的探險帖,要是配上幾張美女照片,那也許本來不敢看帖的網友,都被壯膽了呢 ~

問題核心從不在于說,對探險 / 廢墟有特殊興趣的網友有啥錯。
也不在于,放假沒事干去旅游探險,因為這是你個人選擇,你得對自己負責。
問題在于,去探險完還發上網,帶有「引導性語句」。
這就不同了。

只要公開發表,就可能對網線另一端某個人造成影響。
特別是,像探洞這種網紅概念,影響范圍更廣。

對于這種風險項目的「安利」,理應謹慎。
在廢棄洞穴里擺拍,能跟在普通郊外野餐擺拍一樣嗎?

機哥也不是沒看到正常的探洞圖文,擺拍痕跡幾乎沒有,博主發的文字里會有安全提示。

要機哥說,這個提示應該加大、再加大。
幸運的是,經過這次連夜封洞、網友分享不知名真菌感染事件后,網友們對網紅探洞系列,有了不同認識。
今天又有個熱搜,說的是天氣太熱,部分四川人熱到跑進古墓里納涼。

評論區都是擔心的聲音。


對風險事件,害怕總比好奇好。

同時,平臺也開始干活了。
某平臺今天已經上線風險提示,搜索相關詞語,會出現明顯提示。

挺好的,其他平臺還等什么,跟上呀!
互聯網平臺讓分享變得極為便利,我們每天都在網上獲取著各種信息,其中就包括特別多安利。
種草某家店鋪、某個商品、某個網紅打卡點,我們的行動不知不覺間會受到影響。
就好像機哥在群里刷到有人說新出的哪個飲料好香,我下班高低就得去便利店整上一瓶。
曬探洞打卡,本質上跟所有探店、種草打卡并無二致。

來勢洶洶,我們如何抵擋種草風暴呢?
難怪機哥身邊越來越多朋友,會選擇先停一停,不再看種草帖子。
除了眼不見為凈,還有另外的應對方法。
最近機哥還刷到一個小姐姐的種草圖文,她不去徒步探洞,也不去網紅探店,她只做一件事:
公廁打卡。

圖文及其詳細,原來平時常見的種草文案,都能用在評價公廁上。。
小姐姐是認真的嗎?
原來她在整活。可以理解為,對安利種草等網紅打卡現象做出的「反擊」。

有點諷刺的意思。
給機哥的啟發是,如果以后再受網紅種草影響,對像探洞、廢墟打卡這種危險行為心動的話,想想公廁打卡。
是不是,瞬間清醒很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d02058e9f09563f0c7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