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肛腸醫院數量名列前茅的是四川和湖南。

雖然說相關非因果,但仍然存在不理解:
吃辣可能帶來上火、長痘、胃疼、拉肚子等 jio 望時刻,為啥有人的嘴巴和食道,還永遠向熱情如火的辣椒奔赴?
" 辣 " 些對健康的影響
啊這……大概是因為,辣會讓人痛并快樂著吧。
辣椒的辣,來自它所含的一種生物活性植物化合物,通常被稱為辣椒素。
辣椒素的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辣。各種辣椒辣度不同,就是因為它們辣椒素含量不同。
別看有的辣椒外表鮮艷,長得就火辣辣,其實辣椒最辣的地方,是環繞辣椒籽的白色內膜。

△圖源《生命時報》
目前,辣椒素衍生品在臨床醫學研究上面做了廣泛的試驗。
比如利用受體激動效應,用來治療骨關節炎、干眼癥、頭痛、癌性骨痛。
或者利用拮抗效應,用來治療異位性皮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膀胱過度活動等。
不過,因為無法忍受辣椒素帶來的灼燒感,大多數患者只能停止治療。
說完醫用價值,回到吃辣這件事上。

說真的,無辣不歡 = 不健康嗎?
先看數據——
一項關于吃辣和死亡率的研究在《英國醫學雜志》(BMJ)上發表,名為《Consumption of spicy foods and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研究由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聯合完成,在 8 年間,團隊研究了 512891 名 30-79 歲的中國人。

隨訪期間,共有 11820 名男性和 8404 名女性死亡。
研究結果顯示,每周食用辛辣食物少于 1 次、食用 1 或 2 天、食用 3 或 5 天、食用 6 天或 7 天的參與者,絕對死亡率分別為 6.1/1000 人年、4.4/1000 人年、4.3/1000 人年、5.8/1000 人年。
消去一些風險因素得出的結論是,吃辛辣食物的頻率和男女總死亡率呈高度負相關,且沒有性別異質性。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男女,每天吃辣,不容易死得早。
另外研究還表明,經常吃辣對降低癌癥、心臟病和呼吸疾病引起的死亡風險很有效果。

鵝妹子嚶,吃辣椒的理由又增加了!
現有研究已經證實的吃辣好處還有很多,比如——
增強免疫力:完成這個任務,靠的是辣椒里富含的 β - 胡蘿卜素和維 C。
β - 胡蘿卜素能在人體內轉化為維 A,有利于維持健康的黏膜,有助于保護身體免受病原體入侵。
辣椒還是 VC 王者。含量最高的品種甜椒,VC 含量為 130mg/100g,是橙子的 4 倍,蘋果的 43 倍。

就算是辣椒屆 VC 含量線尾端的青尖椒,每 100g 也含有 59mg VC,完全滿足人每日維 C 推薦攝入量。
幫助降壓: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 NO(一氧化氮)。NO 是脂溶性的,所以可以迅速滲透出細胞膜,向下擴散進入并作用于平滑肌細胞,使其松弛。
簡單來說,NO 是介導血管平滑肌舒張的信號分子,平滑肌細胞舒張后能促進血管舒張,最終降低血壓。
預防肥胖:吃辣能減肥???
這就不得不提到人體內的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BAT),它是能通過產熱調節體溫的關鍵細胞組織。
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所研究員米代武司在 2013 年進行實驗,讓實驗對象每天食用 9mg 辣椒素,持續 6 周,結果發現實驗對象體內棕色脂肪增加。

△圖源《養生堂》
棕色脂肪含有大量線粒體,其最主要燃料就是來自白色脂肪的甘油三酯,以及少量的血糖。
打個比方,你吃完午飯,棕色脂肪可以把過量的脂肪和糖作為產熱燃料,從而阻止白色脂肪堆積。
另一方面,則是辣椒素在體內的生物利用率很高,48 小時內會代謝出去,幫助強人體代謝和能量消耗。
保護腸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辣椒素與其受體作用引起的止痛和抗炎效應,可以阻止胃疼痛 C 纖維,并誘導食管黏膜去敏感,降低食管對于胃酸的化學敏感性,以及促進胃竇、十二指腸等的蠕動。
最重要的是,小劑量的辣椒素,可以通過激活 TRPV1,使得胃泌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分泌增加,進而促進微循環,保護胃黏膜免受毒物侵擾。

同時,少量辣椒素會刺激胃黏液分泌,修復胃粘膜,改善消化不良,還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Hp)生長,預防潰瘍病。
等等——
吃辣保護腸胃?好像和常識有點不符的樣子。
首先,能夠保護胃腸的辣椒素攝入,一定是適量的。
辣椒素攝入過多,從而導致胃液分泌增多,傷害胃腸黏膜,胃腸蠕動加速,對胃腸帶來的刺激不言而喻。

特別是患有食管炎、胃腸炎、胃潰瘍以及痔瘡等疾病的人,對辣椒素帶來的刺激特別敏感,應該少吃或者別吃辣椒了。
短期內攝入大量的辣椒素,可能會讓血壓快速升高、肌體散熱過度從而導致體溫過低、誘發咳嗽和呼吸道灼燒感等。
總之,辣椒再好吃,也別一頓飯炫完半瓶辣椒油呀。
研究辣椒,拿下諾獎
吃辣有癮,讓很多人都戒不掉。但其實,大家常說的酸、甜、苦、辣、咸五味里,辣和別的四個本來就不是一掛的。
辣,刺激的是痛覺感受器,向人們傳遞的是痛和熱的感覺。
也就是說,辣是一種痛覺,吃辣就是食客在 " 自虐 "。

在這個自虐的過程中,你滿頭大汗,雙筷翻飛,有人卻能因為辣椒拿個諾獎。
2021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大衛 · 朱利葉斯和阿登 · 帕塔普蒂安,表彰他們在 " 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 " 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大衛就是那個 " 研究辣椒 " 的科學家,他的研究非常明白地告訴了大家:
為啥吃辣會導致人們瘋狂沖向肛腸科?

從神經層面來看,我們的感官大多走的是這一條路子:
接收刺激——傳遞信號——大腦接收并作出反應
這個過程需要感受器(receptor)的幫助。
感受器被激活,就會向大腦傳遞信號,大腦就知道,原來你對這頓火鍋湯底的感受是 " 沒啥感覺,再來兩勺小米辣 "。
1997 年,大衛在感受疼痛的神經元上識別出了受體分子TRPV1,并證實它能被高溫和辣椒素激活,最終傳遞到大腦痛覺感覺中樞和溫度中樞。
又因為 TRPV1 分布在人體全身,這解釋了為啥辣椒不僅把你辣出汗,還把你從舌頭辣到屁股。

你也大概能明白,吃辣版圖為何和肛腸科醫院數量重疊得嚴絲合縫了吧~
這好像還說明了吃辣可能帶來的另一個好處:
拿個世界頂級獎項(不是)。

登不上領獎臺,辣椒也還是要吃的。
遍觀神州大地,從來不乏吃辣 " 自虐 " 的人。
在 " 吃嘛,不辣 " 的川渝地區,微微辣已經讓不嗜辣者額頭冒汗。但要說川渝人不怕辣,隔壁的陜西反手一碗油潑辣子,貴州 " 啪 " 擺出一盤辣子雞,湖南端上一碟剁椒魚頭,江西看后嘿嘿一笑:" 你們都太弱了!"
爭來爭去的,最終贏家其實是牢占中國餐桌的辣椒本椒。
So,今天你吃辣促健康了嗎?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dd3438e9f090ea1683e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