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警報拉響!
麻煩今天的肯德基讓一讓,瘋狂星期四稍微遮掩下光芒。
今天可是 8.18,我們顧里小姐的生日,又到了!

只要那些臺詞像膝跳反射一樣,噴涌而出,你今天就可以在互聯網擁有最高級別的快樂。
" 吵什么吵!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歡聚在這里,是為我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里, 慶祝她的生日。
今天,我要敬我的好姐妹,感謝她,分享我的悲慘人生,我也發自內心地祝愿她,從今以后和我的人生一樣,開始發爛,發臭。"

想當年酸酸姐在電影院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一副地鐵爺爺看手機的模樣。
如今,我已然成了顧里生日 VIP 會員,每一年都要拉著我的時代姐妹花再看一遍《小時代》,甚至會忍不住想:
如果沒有那場大火,今年的顧里應該會迎來自己的 36 歲的壽宴,上海疫情的時候,她缺不缺菜,會不會當團長呢?
沒有顧里,好在我們還有郭采潔。
美貌、多金是她的基礎配置。生在羅馬,人還努力,在姐妹們大三還在做夢幻想的時候,人家早早拿下了雙學歷,還年年獎學金。
在愛情上,顧里也沒吃過虧。
男朋友媽媽嘲諷說 " 全身上下花了多少錢 " 的時候,能高昂著頭顱,喊出顧源才是軟飯男的怒吼,說出 " 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走兩步就散了 " 這種世紀清醒名言。
優秀還清醒的大美女,妥妥獨立女性代表。

做事如此一個干脆利落的女生,卻是個刀子嘴豆腐心。
嘴上吐槽朋友土氣,連高跟鞋都不會穿,扭頭就因為擔心她面試被看不起,把自己剛買的限定款高跟鞋送給好朋友。

閨蜜和渣男分分合合多年,她罵完渣男罵閨蜜,用最狠的話表達最真切的操心。

以懟粗線條的朋友為樂,卻也會偷偷邀請朋友喜歡的男孩子參加生日會,給他倆創造見面機會。

有錢有事業,不順從不媚男,在時代姐妹花里,就是 girls help girls。
性格也不無聊,又毒舌又 drama。
顧里才是我的姐,是我唯一的姐。

試問哪個女生不對這樣的人生心動?
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哪個演員能不愛?
因此,顧里是很多演技綜藝、短視頻上的熱門角色,李溪芮、辣目洋子、王藝瑾 ...... 覺得 " 我就是顧里 " 本人的演員也不在少數。


▉ ▍ 就演成了這樣????
再頂級的演員,模仿都是拙劣的,不過就是宛宛類卿。
我們都知道,誰才是純元。
顧里雖然永遠停在了 2015 年,但她的靈魂附著到了郭采潔身上。
靠演顧里紅遍中小學生界后,郭采潔 2014 年后主演的所有作品,都有 " 仰頭 45 度的高傲,皇冠永遠在頭上,發音黏糊但尾音要拉長 " 的顧里風范,湊一湊就是一部《顧里的瞬息全宇宙》。
如果顧里當上鄉鎮女老板,和其他人戀愛后是什么樣?
《曾經相愛的我們》滿足你所有期待,粗鄙的詞匯還在,顧里依舊是那個顧里。

如果顧里成了演員,走入好萊塢大片里是什么樣?
你看《爵跡》就行了,顧里依舊享受著最高榮耀——亞斯藍唯一女爵。

想念大學時代的顧里,想看她清純一點的模樣?
也有!郭采潔去《新流星花園》做了個客串,大學生顧里呼之欲出。

網友說郭采潔好像被顧里 " 奪了舍 "。
因為看似臺詞、角色、年代都不同,但是看她演什么,都像那個驕傲、用自信、上目線看人的顧里,好像下一秒就要蹦出一句 " 林蕭你在和我聊友情嗎 "。
在戲外,郭采潔充分汲取著顧里身姿上的自信,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
早年的郭采潔軟軟糯糯,說話溫溫柔柔的,就算委屈眼淚也往肚子里咽,顧里可忍不了這種屈辱。
2015 年,鈕祜祿 · 顧里回宮了。

謠言又四起?
" 沒有瓜,不用板凳,清白簡單清楚,抓一個告一個。"

說我整容?
如果你想要郭采潔死,遲早的,不送了," 請登上賜死者寶座 "。

怎么說呢,也不是不能剛,但是這種 " 勁勁兒 " 語氣和中二的表述,也太 drama 了一點。
如此行為,放在絕大多數藝人身上,早就嘲諷連篇了。
但大眾對郭采潔的情緒,比起譏諷看笑話,更多的是不解:我記得郭采潔以前不是這樣的啊?

優格女孩向左,顧里向右
郭采潔的老粉,幾乎都在恨郭敬明。
顧里這個角色將演員郭采潔撕裂成了兩半,一半是天才演員,一半是演一部爛一部的票房毒藥。
郭采潔的長相,可以說是老天爺賞演員飯。
清澈的芭比眼、較為立體的五官,神奇的出現在巴掌大小的臉上,少女又靈動。
臺式偶像劇里最常見的那種活潑少女,她本色出演。

性格復雜,身上寫滿故事的少女角色,她一樣可以吃得下。
早在 2009 年就憑借著偶像劇《那一年的幸福時光》,提名了臺灣金鐘獎的最佳女主角。

她主演的電影《一頁臺北》,曾是柏林電影節亞洲最佳影片,郭采潔也獲得了臺灣臺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

▉ ▍ 古怪可愛的她,成了很多文藝青年的夢中情人
她的少女感可以清新,也可以晦暗,加上大學讀社工,她又多了幾分源自生活的共情能力。
《不能說的夏天》里,瘦瘦小小的郭采潔挑大梁,出演一個被教授性侵的女大學生,哪怕是幾乎沒有暴發機會的戲份,也能讓屏幕前的人相信。

▉ ▍ 結束后仍未出戲的郭采潔
而這些戲,沒有什么學院技巧,幾乎全靠郭采潔的靈氣和感悟力支撐,這怎么不算是一個天才演員呢?
結果 2012 年,一切統統變成了模板化的 " 顧里 "。
誰能不生氣,誰能不心梗。
從這一角度來說,郭敬明確實該罵是因為他值得,他太懂得如何害人一生。

戲路越走越窄就算了,郭采潔的音樂下坡路更是無數粉絲至今無法和解的痛。
郭采潔的歌手身份,是遠在演員之前的。
19 歲時,她憑借一首艾薇兒的《WHY》在校園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自此走上了 " 歌手 " 的道路。
剛出道的她唱功近乎于無,卻依舊能靠著自己的聲線和靈氣,在激烈的臺灣音樂市場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音樂博主耳帝曾如此評價她:
" 現場演唱能力是不及格的,但是音色的優異十分突顯,元氣十足、靈氣四溢,用這樣的聲音唱著自己美好的未來藍圖實在是很有說服力。"

可惜,她沒有出道在好時候。
2007 年,正是是 " 四大三小一蛇團 " 的巔峰時期:孫燕姿有《逆光》,蔡依林在唱《日不落》,張韶涵勵志小公主的模樣已經成性,唱起了《親愛的那不是愛情》,而女團 SHE 推出了紅遍大街小巷,全世界都在說的《中國話》。
這樣的偶像元年,郭采潔的出道專想要殺出重圍實在太難。
為了打開知名度,她幾乎跑遍了臺灣綜藝,撒嬌賣萌是常事,甚至在節目上直接卸妝露素顏,但人氣還是半山腰。
對利益為大的公司來說,沒有賺到錢的時候,自我也一文不值。她想要帶著吉他上臺演出,經紀公司給了一個偏向很明顯的選擇題:
" 你好好想想,你是想賺錢,還是想做自己。"

那當然還是要先賺錢。
作為家中老二的郭采潔,弟弟出生時,媽媽也難產去世。即便家人心疼,郭采潔還是不自覺地擔上了養家的擔子,她會不自覺就會照顧別人。
既然為了賺錢可以放下吉他,也能為了賺錢讓渡自己的感受。
演戲可以提高知名度,那就去演,累到吐也無所謂,社會就是如此。
參加綜藝可以提高知名度,那就參加,做一個什么都配合的藝人可以換來更多機會,不就是消費自己嗎,沒什么不可以。
5 年多的時間,她在節目上都在演一個歌手,她有點佝背,笑容拘謹,演出了一個乖巧可愛符合大眾期待的優格女孩郭采潔。

但她畢竟是一個人,總會不經意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感情。
而恰好是郭敬明,發現了郭采潔不經意露出的真實。
偶然一次,他在翻看郭采潔的采訪時,看到了她一瞬間的冷臉,那個感覺很符合他心中對顧里的想象。
而顧里這個角色,之于一直被規訓的郭采潔而言是一塊浮木。
與其說郭敬明毀了郭采潔,不如說他把郭采潔身體里的不乖巧,想放肆的顧里強行拉了出來——
顧里的毒舌、白眼、腰桿永遠挺直的樣子,是郭采潔最想要擁有的自信放光芒的模樣,這樣的姿態,就足夠讓她可以有無盡的力量,打破那些條條框框,成為她想要成為的成功女人的模樣。
顧里一個角色,讓她一次完成了自己兩大夢想:一個爆紅的成功女人。


▉ ▍ 郭采潔的生日愿望,21 歲 VS26 歲
在郭敬明 tony 的巧手下,優格女孩變成了顧里。
而只有這樣,她才能重新成為郭采潔。

囿于自由之間
走紅之后,郭采潔終于擁有了自由唱歌的權利。
2015 年,闊別樂壇 3 年的郭采潔發了新專輯,公司給她了一個頂流藝人能擁有的待遇:" 這張專輯你可以作為你自己的名片了,你可以不用管任何人的想法,做你的音樂。"
這時候的郭采潔,僅是歡喜了一瞬,便陷入了一個更大的迷霧里——
郭采潔到底是誰?歌手郭采潔,要去說什么故事?
她驚恐地發現,自己腦子里什么也沒有。

如今再接受采訪,她擁有了不配合他人惡搞的權利。
她手握 4 部待播電影,片酬也遠勝多數演員,如果沉浸在名利世界里,她完全可以說出 " 如果順利的話,我現在應該把獎項拿個大滿貫 " 這樣的狂妄之言。
她擁有了說不的資格,卻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 ▍ 《小時代》后,她回到臺灣,接受知名電影制作人焦雄屏的采訪
迷茫,是郭采潔成為一個成功女人之后唯一的感受。
在長時間與社會規則的對抗中,她丟失了所謂的夢想,丟掉了自己的感受,腦中剩下的更多是不甘心:
不甘心被他人奪取自己的吉他,不甘心扮演乖乖女,她要戰斗,要為自己報仇。
如今大仇得報,她不需要為生計焦慮,不需要回答 " 你想賺錢還是想做自己 " 這種蠢問題。
廣闊的世界向她打開了門,她卻不知道該走向何處。

但生活總得繼續。
歌不知道想唱什么,戲每一個都像是顧里,郭采潔也著急,所以她挑了《喜寶》——亦舒的作品,講一個平民女性通過攀附富人,用婚戀讓自己實現階層躍升的人性復雜故事。
書中的喜寶,身材豐滿、骨架玲瓏,恃靚行兇,家里雖窮卻被母親培養出了好品味,這樣一個角色注定是明艷性感的,交給比較瘦小的郭采潔來演,怎么看怎么危險。
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面相上的優勢,郭采潔有段時間造型突然港風化起來,讓大家對郭采潔的演技靈氣又有了期待。

但是靈氣在迷茫中,是毫無作用的。
等到電影上映,還是顧里上身。
還是那個,只是顧里的可愛和獨立也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了 45 度仰頭的倔強,和受傷女人式的哀怨、自憐。

她沒想到,她從社會的束縛里掙出,卻一腳踏入了無規則的世界。
她驚恐地發現,完全的自由,似乎比不自由更可怕。

逃離
迷茫之中,34 歲的郭采潔,做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決定——
逃離臺灣。
她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只身一人,兩個行李箱,把自己丟進了最不熟悉的北京。

這次主動的物理隔離,是郭采潔人生中最痛快的一次離開。
她不再是優格女孩郭采潔,她不再是那個叫做顧里的郭采潔,她回到了 2007 年出道前夜的自己:她只是一個名叫郭采潔的,喜歡音樂的女孩。
她站上《吐槽大會》的舞臺,接受了大家對她的調侃,也接受了 " 爛片女王 " 的稱號,和大眾宣布:
" 我單方面宣布,我與顧里已經分手,她已經是我的過去式,我的未來式由我做主。"

她決定重新向大眾介紹自己。
短期內不再演戲,只集中到音樂上,她和自己的樂隊奔波在全國大大小小的 live house、音樂節里,見各種各樣的觀眾。這讓她過上了一種更踏實、更明確的生活。
她的很多造型、音樂都很另類,被人吐槽說 " 顧里走了,結果鬼上身了 "。
這個 " 鬼 " 就是郭采潔的自我。

參加浪姐,郭采潔放棄了《我的未來式》、《煙火》這些讓她出圈的作品,表演了長念白式實驗性音樂《我有一顆蘋果》,差異性太大讓很多觀眾適應不了。
適應不了又怎樣?她的目標已經實現了,她想要介紹的就是全新的郭采潔——
一個不符合大眾期待,但自由自在的郭采潔。

她恐懼的不是差評,也不是輿論,而是剛出道時那個不敢說不,聽話配合所有演出的自己,她對曾經那個配合規則,自我商品化的自己充滿了厭惡。
無論你是否喜歡郭采潔,都必須要承認的是,郭采潔和絕大多數 208 萬的藝人還是不一樣的。
她不愿意讓自己變鈍,變成一個哭訴自己很努力,希望觀眾給機會的那種賣慘演員。
她不想配合規則,主動地探索自我和邊界,所以雖然心理已經筋疲力竭,但身體還在步履不停。

在所有描述少女的詞匯中,有個詞很珍貴——
靈氣。
漂亮的人很多,聰明的人很多,但有靈氣的人很少,靈氣少女更像是一個限定詞,只出現青春靈動,未經世事折磨的 18 歲少女身上。
娛樂圈里 30+ 仍被稱贊靈氣的屈指可數,一個是周迅,還有一個便是郭采潔。
但比起周迅從未消失過的靈氣,郭采潔讓普通的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女性光彩——
靈氣不會消失,當你為自己而活的時候,眼睛會亮起來,靈氣也會重新綻放光彩。

作為女孩,我想為她如今的姿態鼓掌。
21 歲到 36 歲,整整 15 年,正是一個剛畢業的女孩從懵懂到成熟的時間,她和我們一樣,被現實打擊過,被這個馬戲團般的世界戲弄過,嘗到過一些妥協的甜頭,陷入過無盡的虛無。
她主動用一場逃離,成為了出走的娜拉,踏上一條自由之路。
在 35 歲時,她擁有了嶄新的夢想。不再是 " 做一個成功的女人 ",也不再是 " 爆紅 "。
這一次夢想變得夢幻又容易實現——
" 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我在 45 歲等待你那份醇厚的自由,是使你在自己的目光中閃耀。"

參考資料
1.《吐槽大會 5》騰訊視頻
2. 《送一百個女孩回家》搜狐視頻
3.《DV 計劃》 姜思達 B 站
4.《郭采潔:逃離》 人物 2021.07.21
5.《郭采潔,不做第二個王心凌》一點也不八卦的 show 一點 2022.05.25
6.《救命啊,誰能把顧里從郭采潔身上驅魔啊?》蘿嚴肅 2020.10.16
文|菠蘿酸 編輯|谷氨酸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e11cbb15ec0414b42e4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