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見習記者 曹坤 記者 孫玉春) 持續的高溫天氣給各地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位于南京北部的六合馬鞍、竹鎮等地以及相鄰的安徽天長市汊澗鎮,都屬于比較缺水的地區,抗旱保稻的任務比較繁重。8 月 16 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上述幾地發現,部分小型水庫已經干涸,急需補水。汊澗鎮于洼社區部分水稻田面臨減產,當地正在積極調度水源抗旱救急。

△在天長汊澗鎮于洼社區,水稻田里的裂縫
關鍵時候缺水,水稻種植戶著急
天長市汊澗鎮于洼社區與南京六合馬鞍交界,8 月 16 日中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于洼社區五房組看到,在一塊靠近路邊的地里,田塊已接近板結,里面種的水稻枯萎得如同半干的雜草,稀稀拉拉還都沒有抽穗。

△在天長汊澗鎮于洼社區,路邊一塊地里干枯的水稻
" 缺水,有些存不住水的田地,只好就這樣了。" 附近一位村民說,他們這里需要從釜山水庫調水,而釜山水庫庫存水量已經很少,只能保生活用水。當地先后從高郵湖以及盱眙的化農水庫調水,都因為距離過長,水能過來的很少。
在五房組的成片田地里,村民于立銀從家里拿出了兩臺泵,正忙著給自己的四塊稻田打水。水管鋪了超過兩百米,可取水源頭只是水渠里的一小潭水,于立銀說,這是上游種田大戶打水漏下來的,雖然只能打個把小時,但是能打到水就很好了。

△在天長汊澗鎮于洼社區,水稻揚花抽穗了,但是結實率不高
現在正是水稻灌漿抽穗的階段。在于立銀田地的前方,左右兩大塊成片的田地,一塊上面水稻沒有拔節抽穗,顏色灰暗。另外一塊水稻抽穗了,但是于立銀走進地里,扒開稻子就可以看到,田地已經裂縫了,捏一捏稻粒,很多還是癟的。于立銀估計,要是及時補水的話,有些正在揚花的水稻還能補回一點產量。但是不少受了旱的產量肯定有影響。

△在天長汊澗鎮于洼社區,村民的菜地里很多蔬菜也干死了
養殖戶最后還是被抽了水,坦言這也是無奈之舉
在于洼社區有一個東郢水庫,今年 4 月份由汊澗鎮對外發包養殖,徐基兵以高價拿到了 6 年的承包權。" 當時是滿庫水。" 徐基兵說。

△養殖戶徐基兵站在干涸的東郢水庫跟前,為旱情缺水苦惱
拿了水庫兩個月,旱情就開始出現了。到 6 月份,水庫部分淺處見底,成了雜草灘,只有部分深的地方存了水也存了魚。他家水庫邊上有一處之前承包戶打的抗旱機井,有 90 多米深,雖然出水量比較小,但是他每天都往水庫里補一點水。
到了 7 月份,周圍種田大戶其實都想加大從水庫取水的量。后來看他水庫里有很多魚,忍住了。徐基兵說,但到了 8 月 14 日,村里還是撐不住了從水庫開始打水,只用了一天功夫,水庫里的那些河溝大部分干了,只剩下一小塊最后的水面,水深不超過 30 厘米,里面的魚當天很多就翻白肚了。他緊急購買一臺增氧泵,放在淺水里例行公事般自救,也不知道能起多大作用。

△天長市汊澗東郢水庫,水已經基本抽空了
于洼社區書記袁廣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于洼處于釜山水庫供水網的末梢,釜山水庫早就停止了灌溉用水的取水,現在主要水源是十五公里開外白塔河的河水。在附近的何莊建有一座翻水站,翻上來的水通過天長市新街鎮再通往汊澗鎮和于洼方向。由于沿線村鎮都要取水,所以水量到達于洼時所剩不多。
" 抽水庫水也挺為難的,是反復斟酌才決定的,畢竟保稻田更重要。" 袁廣軍說。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附近的崗廟水庫、官塘水庫都接近干涸狀態,都亟待補水。

△在天長汊澗鎮于洼社區,村民家的水井水位也在下降
袁廣軍最近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都是喝了藿香正氣水之后出來四處奔走。部分種田大戶以前有抗旱井,能夠稍微維持一下。處于補水網末端,是汊澗鎮于洼社區最大的問題,如果加大水量,可能沿途的渠道也沒有那么好的深度條件,會外溢出來。據了解,汊澗鎮也希望在白塔河沿線加建翻水站,更多翻水過來,有更好的路線送水,正在協調資金問題。
另外,天長市最近也召開了抗旱會議,農業保險公司的人到場參會。按照自愿原則,不少大戶都購買了水稻保險。如果因為旱情遭受損失,種植戶可以申請保險賠付。
" 再打一茬水,水稻就沒問題了 "
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六合區馬鞍街道大圣村楊營水庫看到,原本寬闊的水面大部分露底。在附近,只有一些私人承包的小溝塘還保持著一定的水位,而公共的水庫被大量取水后干涸的不止一處。據了解,楊營水庫集水面積為 2.41 平方公里,庫容 195 萬立方米,基本干涸已經個把月了。

△六合馬鞍街道楊營水庫已經干涸
馬鞍街道黨工委委員、水利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洪云軍介紹,馬鞍街道中心庫是泥橋水庫,庫容 500 萬立方米。目前他們正在通過泥橋水庫經過兩級提升泵站,往楊營水庫補水。" 前期沒有補水,因為一直都在直接通過渠道把水打到田里面。這樣相比水打到楊營再打到田里,還節省一部分費用。" 洪云軍介紹,雖然馬鞍比較缺水,但目前沒有田塊出現嚴重旱情。這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水利基本設施比較完整到位,另外則是因為投入了大量的費用用于抗旱調水。
洪云軍介紹,馬鞍街道從 6 月初就開始從附近的西凌河往泥橋水庫補水,連續補了 58 天,每天引水 8 萬立方米。這一塊的費用已經達到了幾百萬元,還有其他人力物力的投入,比如調水的渠道沿線要派人看守。
此外,8 月 16 日晚間,南京市在六合新集鎮頭橋村成功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17 日晚,江浦地區也降了雨。相關地區目前正在嚴密關注天氣和旱情狀況,盡最大努力保糧食生產。
(編輯 蔣文嘉)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e46d39e780bf92c0020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