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秀雷敦,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
它的品牌 logo,想必大家也都見過。
但有沒有人好奇,圖案上的這個女孩是誰?

這個 logo 的形象來源于美國最著名的童星之一——秀蘭 • 鄧波兒 ( Shirley Temple ) 。
她 3 歲出道,6 歲爆火,7 歲拿下奧斯卡特別金像獎,史無前例!
然而這樣一個所謂的 " 天才童星 ",卻也是娛樂圈的 " 犧牲品 "……

如果放在現(xiàn)代,鄧波兒的母親就是典型的" 雞娃家長 "。
自己的 " 明星夢 " 無法實現(xiàn),就把夢想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鄧波兒的母親還是把她硬塞進了昂貴的舞蹈學(xué)校,并東拉西跑地帶著她參加各種電影試鏡。

當(dāng)時的鄧波兒只有三歲,但著實美得有點太夸張了!
精致的臉蛋,加上一頭優(yōu)雅俏皮的卷發(fā),就像洋娃娃一樣漂亮。
面對鏡頭,她也毫不膽怯,總是滿臉堆笑、落落大方地表演唱歌跳舞。

靚麗的外形、活潑的性格,讓她初出茅廬就受到了人們瘋狂的追捧。
只要有她出演的電影,電影院座無虛席。在電影票 15 美分一張的年代,她幫公司狂賺 400 萬美元,屬于絕對的 " 票房蜜罐 "!
孩子們視她為偶像,成年人把她當(dāng)作心中的寵兒," 大眾小情人 "名副其實。

在高人氣的促使下,鄧波兒片約不斷,一年能拍 12 部戲! ( 1934 年 )
但相應(yīng)的,她的童年根本沒有時間玩耍,每天只能面對各種導(dǎo)演和鏡頭。
鄧波兒也曾有過反抗,但母親毫不體諒,只會斥責(zé)她、懲罰她關(guān)小黑屋。

資源多,片酬更是高得嚇人。
據(jù)說當(dāng)時的鄧波兒每年片酬高達 307014 美元,比好萊塢的任何人都多。
6 歲時,她更是靠一部《明亮的眼睛》拿下奧斯卡特別金像獎,名聲響徹影壇!

6 歲拿到奧斯卡,天賦肯定是有的,但你說鄧波兒的演技真有那么好嗎?
不見得 ……
一個 6 歲的孩子懂什么演戲,無非就是演自己時的真情流露罷了。
但這座大獎無疑是鄧波兒當(dāng)時人氣的象征。


都說好萊塢敗壞的風(fēng)氣不是一日而成的,鄧波兒就是最好的證明。
雖然鄧波兒總給人一種純真的形象,但她的電影可完全不是那回事兒。

1932 年,鄧波兒才 4 歲。
導(dǎo)演就安排她在短片《嬰兒戰(zhàn)爭》里面飾演一個舞女,為了糖果向男孩們諂媚。

甚至還獻上了自己的初吻。

不僅如此,這部影片里還充斥著各種不堪入目的 " 性隱喻 "。
尺度大到難以直視 ……

1934 年,6 歲的鄧波兒出演《明亮的眼睛》。
在電影里,她像玩物一樣被一堆中年男子團團圍住、高高托起。 ( 注意扯裙底動作 )

類似的畫面幾乎在鄧波兒的每部影片里都會出現(xiàn)。
曖昧的眼神和動作,真的很難相信這是電影情節(jié)里的" 父女關(guān)系 "……

如今看來,這些電影里充斥著不倫的關(guān)系,并滿足著 " 戀童癖 " 們的變態(tài)的心理,完全可以稱為 " 幼兒版成人電影 "。
但這不能怪鄧波兒,小小年紀(jì)的她根本無權(quán)選擇拍什么,更不懂這些畫面里的深意。
要怪就只能怪她的母親,對于劇本來者不拒,只要女兒能出名就行。

15 歲的鄧波兒進入了青春期,從稚嫩的小女孩變成了亭亭玉立大姑娘。
非但沒有長殘,反而更漂亮了!
不過,觀眾卻接受不了鄧波兒的變化,他們只愿意為她稚嫩的模樣買單,因此她的電影票房不斷下滑。


與此同時,長期的壓抑讓鄧波兒變得叛逆、迫切想要脫離母親的控制。
她愛上了同學(xué)的哥哥,一個比自己大 7 歲的退伍士兵 John Agar。

17 歲時,她不顧母親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嫁人。
2 年后,她又為 John Agar 生下了一個女兒。
終于,鄧波兒擺脫了母親的控制!
但她萬萬沒想到自己卻掉入了另一個男人的 " 牢籠 "。

結(jié)婚后,John Agar 的本性逐漸暴露。
他不僅利用鄧波兒的名氣把自己帶進演藝圈,還酗酒成性、經(jīng)常打罵鄧波兒。
在經(jīng)歷了 5 年的折磨后,鄧波兒終于忍無可忍,勇敢地和他離婚并爭取到了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

不過更讓人吃驚的是,鄧波兒離婚后僅僅一年,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嫁給了二戰(zhàn)海軍情報官 Charles Alden Black。
并在婚禮后不久,宣布退出演藝圈。
而那時,鄧波兒才僅僅 22 歲……

到此為止,鄧波兒的故事都是部 " 悲劇 "。
但別急,她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離開了演藝圈的鄧波兒,重新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往政界發(fā)展。

進入了政界后的鄧波兒仿佛開了掛一般!
競選過國會議員、從事過外交工作、出任過美國駐加納大使,還在許多大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每每出場都搶盡風(fēng)頭。
人們震驚的不只是鄧波兒的美貌,更是她美麗皮囊下那顆聰慧的大腦。

1976 年,她擔(dān)任上美國首位女性禮賓司司長。
1989 年,她又被總統(tǒng)老布什任命為美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重要的是,她是這些職位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

也許是受童年的影響,鄧波兒深知母親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在她的心中,她先是一位母親,再是一位妻子,最后才是一位女政客。
雖然工作忙碌,但她從沒有因為工作減少自己對孩子們的陪伴。
前半生不如人意,但鄧波兒還是親手鑄建了后半生幸福美滿的家庭。與丈夫白頭,膝下子孫滿堂。

從鄧波兒 3 歲進入演藝圈起,她就嘗盡了人生百態(tài)。
哪怕年少成名、集萬千寵愛于一生又如何?被母親控制、被迫拍低俗影片、被丈夫暴力,這些都是她一生的遺憾。
好在她沒有因為這些就失去自我,最終還是尋找到自己的道路,收獲了事業(yè)、家庭、幸福和自由。
但娛樂圈又何止一個鄧波兒?有多少童星在眾星捧月的道路上越走越偏,最后毀于一旦。
如果童星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那么如何正確地培養(yǎng)童星,如何改善娛樂圈的不良風(fēng)氣,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3286f8e9f0914254ceb8c
轉(zhuǎn)載請注明:才3歲!她就被親媽害慘,被娛樂圈糟蹋。網(wǎng)友:何止一個… | 快導(dǎo)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