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在變,認知在變,唯獨不變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接納。
作者:蔣叔
作者:蔣三觀(ID:jsgj3g)

李冰冰," 翻車 " 了。
前段時間,李冰冰入駐某平臺直播,引來不少網友圍觀。
可沒想到,她被舉報了。
舉報原因很奇葩:
" 上直播沒穿內衣,帶壞孩子!"
真相究竟如何?先看張圖。

從圖片來看,衣著禮服,妝容整潔,絲毫沒有不得體的地方。
但有的人不這樣認為。
他們認為李冰冰作為明星,不該穿這樣的衣服——
深 V,露乳,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對社會公序良俗的挑戰 ……
于是他們群起而攻之,舉報、謾罵。
很快,李冰冰相關視頻被平臺做下架處理。

這時,一位舉報人,自稱是兒科醫生,大言不慚道:
" 李冰冰視頻下架,有我的一份功勞。"

在其視頻評論區,不少家長紛紛為他的做法點贊," 帶壞孩子的劣質藝人,該封!"
不過,他們很快就被打臉。
李冰冰工作室發出嚴正聲明:
視頻為官方拍攝,一切符合審核規則,視頻重新上線。

緊接著,魔幻的一幕發生了。
舉報人兒科醫生,直接把李冰冰的視頻轉到自己賬號。
這波操作,直接給他漲粉 2 萬。
此般吃相,實在難看。
明明是別有用心的操作,偏偏要偽裝成 " 正人君子 "。
有句話說:
這個世界是干凈還是臟,并不取決于眼睛,而是取決于想法,心有多凈,世界有多凈。
一語成讖。
那些舉報李冰冰的人,不過是抱著齷齪的想法,做著惡心的事。
而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之前有個突兀的詞條飆上熱搜:
# 張含韻對代拍說求求你們別蹲下 #

當日,張含韻做好造型,穿著白色短裙,準備外出拍攝。
剛出門口,就有一群男代拍圍上來。
他們架著 " 長槍短炮 ",齊刷刷地懟著張含韻拍,而且角度極其刁鉆。
要么蹲著,要么跪著,從下往上,專門對著裙底拍!

張含韻被嚇得連連后退,出聲懇求:
" 求求你們,不要蹲下拍。"
然而無人理會,代拍眼里,只有那短裙而已。
他們是徹底失去為人該有的底線,以及對人的尊重。
女性在他們眼里,是可以激發荷爾蒙的代名詞,也是能夠肆意拿捏角度的模特。
一邊覬覦,一邊打著女星衣著不當的幌子進行攻擊。
對待明星如此瘋狂無節制,對待生活中的普通女性則更令人生氣。
網上有女孩發出控訴。
上班之前,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因為天氣熱,便穿著一件小吊帶背心,外搭薄紗外套。
可想不到,這樣尋常的夏季穿搭,引來旁人的惡意侮辱。

剛到公司,有個同事對著她指指點點,眼神在女孩身上瞄來瞄去。
在女孩路過時,他帶著玩味語氣說:
" 你穿成這樣來公司,不怕被人 QJ 嗎?"
女孩出門打扮一番,完全是為了悅己。
到頭來卻成了變態嘴里勾引犯罪的理由。
越想越氣,女孩轉身在網上發帖,譴責那個同事。
她以為會得到網友的支持,而現實是,又一大批人出來批判她:
" 你穿得太 open 了!同事沒錯!"
" 女孩子還是穿正經點吧,不然容易引人犯罪 ..."
無獨有偶。
一名女大學生也遭遇到類似的惡意。
有人向學校舉報,該女生穿著短裙進入圖書館,嚴重影響自己學習,并且還造成性騷擾。

我忍不住想問:
你到底是去學習還是去看女性的啊?
別人一心撲在學習上,心無旁騖。
就你圣心大發,要為被影響的人打抱不平,而且被影響的人還只有你一個。
而這,還不是最扯淡的。

2018 年,泰國曼谷某社區著火,一男子昏迷了。
剛好有位護士路過,毫不猶豫對他進行心肺復蘇。

直到等來救護車。
最終,男子沒有救回來,護士也被罵慘了。
被罵的原因是:穿短裙救人不雅。
" 護士穿成這樣,成何體統?"
" 這姿勢,太不雅了。"
" 裙子那么短,想干嘛?"
我們都知道心肺復蘇要抓住 " 黃金 5 分鐘 ",一旦錯過,后悔莫及。
然而比起救人,人們更關心的是她裙子有沒有走光。
讓人難受的是,護士根本無力反擊,只好對此進行道歉。
她說:
" 當時自己只顧著救人,也沒想到自己的服裝會造成什么問題。"

看到這一幕幕,我只覺得寒心。
《性別化的人生》里寫到:
" 我明明沒有做什么,就遭受到身為女性的不公待遇。"
何其真實。
不管何時何地,女性很容易淪為被審視、消費,甚至羞辱的對象。
無數評價如同枷鎖,禁錮著她們。
2018 年 11 月 6 日,一名愛爾蘭少女把 27 歲的男性告上法庭。
原因是對方性侵了她。
但最后男性被判無罪。
只因為少女當時穿了一條蕾絲丁字褲。

被告方律師拿著蕾絲丁字褲說:
" 你必須看看她的著裝啊,你看她穿的什么,她穿著一條有蕾絲前襟的丁字褲!"
更可笑的是,這位律師是一位女性。
按理說,女性更理解女性才對。
可惜并沒有。
同性之間的相殘,最為致命。

我寫下這些,只是就事論事,無意挑起性別對立。
在 " 穿衣自由 " 上,無論男女,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謂自由,是由自己把握的,自由決定自己的穿衣風格,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禮貌、得體的原則。
這時肯定有人會反駁:
" 你能穿衣自由,別人也能自由評價。"
這沒錯,敢穿就得坦然接受別人的評價,不能讓別人拿膠帶封住嘴巴。
但這得在 " 尊重 "、" 客觀 " 的前提下進行。
而不是萬物不離 " 性 ",或把 " 蕩婦羞辱 " 的帽子往她們頭上扣。
慶幸的是,大多數人的思潮正在涌動,對于成長路徑的想象,正在被逐漸打開。
這是個積極的現象。
審美在變,認知在變,唯獨不變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接納。
正如《阿甘正傳》那段對話所言:
"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 我為什么要成為別人,我只想做我自己。"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2fb328e9f096e770ed2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