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搜,是真的「熱」。
每天的榜單,都被高溫占據。
全國多個城市,溫度動輒 40 ℃往上。

而引起極端天氣的原因,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全球氣候變暖。過往有許多高分紀錄片,都曾探討過這個話題。今時今日,我們正深切感受著它帶來的嚴重后果。所以,今天魚叔就來推薦幾部。在電影圈,有個人比誰都重視全球氣候變暖。他就是,「小李子」萊昂納多。2016 年,陪跑了 6 屆的小李子,終于拿下「奧斯卡影帝」。但在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花去一半時間闡述環保理念:「今晚我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理所當然,就像地球所給予人類的也不是理所當然。」

身為聯合國和平大使,小李一直在借助自身的影響力,呼吁眾人重視環境問題。就在同年 6 月份,他交出了一部擔任制片人并主演的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

《洪水泛濫之前》豆瓣 8.8 這部片子的主題正是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小李來到了位于北極圈的格陵蘭島。氣候變暖,已經導致這里的冰原不斷融化。最壞的結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引發洪水。有些太平洋的島嶼國家,就此可能會面臨「永遠消失」的危險,實在令人不寒而栗。

此外,紀錄片還邀請了 12 位相關專家,對于洪水泛濫之前的世界現狀,做了全面的闡述。可以明確的一點是,現在的地球,早已滿目瘡痍。近年來的各種極端天氣災害,已經是地球發出的求救信號。

事實上,《洪水泛濫之前》并非小李第一次投身公益紀錄片。早在 2007 年,他曾以制片、旁白、編劇、主演等身份,參與到另一部紀錄片的拍攝——《第十一個小時》。

這部紀錄片訪問了全球超過 50 位頂尖科學家。通過與他們的交流,道出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和后果。片中同樣談到兩極冰川融化的現象。還有一種可怕的后果是,冰封在凍土層的古老未知病毒可能被釋放。一旦擴散,屆時人類將毫無抵抗力。

地球看似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實則非常脆弱。一旦生態平衡被打破,就再難回去了。但地球終究是地球,它離開了人類照樣會轉。只要給足時間,還會重新誕生山川湖海,森林草原。我們其實才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一環。所以,與其說是人類拯救地球,不如說是人類拯救自己。

另外還有一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

這片的主創來頭更大,風頭甚至蓋過小李。阿爾 · 戈爾,曾擔任過美國副總統。競選總統惜敗后,投身環保事業。并因此獲得了 2007 年「諾貝爾和平獎」。他展示了當時全球氣候變暖的狀況:格陵蘭島的面積一直在縮小,存在著巨大的融化風險;曾經全球最大的湖泊正在逐漸干涸;生態失衡,物種滅絕的速度是自然狀態的 1000 倍。

而這些問題的始作俑者,正是人類的各種行為。在紀錄片結尾,展示了一張 NASA 在 40 億英里之外拍下的地球照片。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只是圖中灰塵顆粒大小的一個藍點。

它看起來如此渺小,卻也是人類歷史的一切。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在乎,那才是真的沒救了。回顧以上這些紀錄片,它們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在全球氣候變暖之下,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自身。

或許兩極冰川融化,北極熊無家可歸,我們無感;或許遙遠的太平洋上一個小島被淹,我們無感;那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家園也消失了呢?

再者說,這些紀錄片都是國外的。那么國內有沒有聚焦于此的紀錄片呢?很巧,最近恰好有部紀錄片也戳中了這一痛點——《秦嶺如何改變中國》。點擊即可觀看紀錄片這支紀錄片一經上線,立刻刷屏,就連人民網也進行了發布,并號召大家共同致力于 " 為地球降溫 1 ℃ "。

紀錄片解答了一個問題:為何熱搜高溫榜上的都是南方城市,中國南北方的溫度為什么會有巨大的差異?也向我們展示了秦嶺山區生物多樣性的美好。

秦嶺是中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條山脈。熟悉在于,它是教科書里的南北分界線;陌生在于,眾人不知它何等寬闊和廣大,也不知它是何等高聳和多元。

秦嶺所處的位置極其特殊,在季風的必經之路上。因為它的存在,天然地將我國劃分為南北區域。秦嶺以南,是溫暖潮濕的亞熱帶季風濕潤區;秦嶺以北,則是更為干燥寒冷的暖溫帶季風半濕潤區。

此外,秦嶺還構建起了一個極其多變復雜的山地環境。孕育了萬千生靈,成就其「世界生物基因庫」之名。上世紀 80 年代,人們在秦嶺南坡發現了 7 只曾被認為滅絕的朱鹮。后續通過大量的保護與繁育工作,使其數量增長至 7000 余只。從此與川金絲猴、羚牛、秦嶺大熊貓一起,并稱為「秦嶺四寶」。

還有很多古老的生物,在這里幸存至今。例如珙桐、紅豆杉、娃娃魚等,它們都是生活在秦嶺的活化石。

《秦嶺如何改變中國》就像是秦嶺的注釋詞條,讓我們看到了秦嶺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更好地守護秦嶺。守護它的寬廣與隱秘,守護它的高聳與生機。

同時又不局限于秦嶺。我們也應該以更加綠,科學和可持續的方式,去守護這片大地上所有的山脈、江河、湖泊和森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更加長久地與這片偉大的山河共存。

與美好的明天共存,這也是紀錄片聯合出品方比亞迪的品牌愿景——「為地球降溫 1 ℃」。在此之前,比亞迪汽車就聯合星球研究所出品了自然地理科普紀錄片《山河中國》第一集「最后的冰川」。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堅持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 年 3 月,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宣布停產燃油車的車企。2022 年 8 月,比亞迪成功打造了中國汽車品牌首個零碳園區——坪山總部園區。該園區共減排 245681.89 噸二氧化碳當量。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運營足跡已遍布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400 多個城市。攜手超過230 萬名新能源汽車用戶共同致力為地球降溫 1 ℃,擁抱 "科技 · 綠色 · 明天"。

恩格斯曾經說過:「人類每一次自以為是的勝利后,自然界都會報復。不放過任何生物,尤其是人類。」身處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無法獨善其身。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種種危害,每個人都應該正視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減少碳排放。


個人的行動看似微小。但是聚沙成塔,所有人凝聚起來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起致力為地球降溫 1 ℃,創造 " 科技 · 綠色 · 明天 "。因為地球有的是時間,只是留給我們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全文完。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4db237f780bb60a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