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藝圈流行一種 " 詐騙 "。
Sir 周三才寫完鄭秀文:
這狀態,這身材,這馬甲線 ……

她說她 50 歲了。
今天又來一位金發碧眼的帥哥。
開戰機,曬腹肌,時不時還拋個媚眼 ……


他說他 60 歲了。
湯姆 · 克魯斯,同樣作為男人,Sir 每次看他新片都很羞愧。
電影本身沒太多說的。
俗是俗,爽也是真爽,絕對是花了大價錢的好萊塢經典商業片范本。
Sir 感慨的,還是這個越老越有味道的男人。
今年,他重回戛納。
遙想 1992 年,他第一次走上戛納紅毯,那時身邊還是妮可 · 基德曼。
與他共同出席的還有凱文 · 科斯特納、梅爾 · 吉布森、布魯斯 · 威利斯等好萊塢明星,而他在法國這座文藝圣殿里還略顯稚嫩。

如今回望,其他名字漸漸從主流視野中淡出。
只有 " 不變不老 " 的湯姆 · 克魯斯,映照著電影圈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01
" 乳臭派 "
湯姆 · 克魯斯的出身用今天的話說:
妥妥小鮮肉,還是不被待見那種。
1983 年,他在《失貞記》和《乖仔也瘋狂》里擔綱主演,電影里,他扮演的血氣方剛大男孩都在為該如何破處而苦惱,分別和已婚女人、應召女郎糾纏不清,做下不少荒唐事。
兩部影片后來同時入選了美媒 Complex 評選的 50 大經典青少年性喜劇。


如果說,青春片往往講述了十幾、二十歲左右的青少年們發現自我的過程,這兩部電影則幫助美國觀眾發現了年輕的阿湯哥在天生的魅力之外,演繹一個陷入麻煩的敏感又糾結的角色的能力。
彼時,好萊塢青春性喜劇蓬勃發展,二十出頭的克魯斯帥氣、可愛、陽光、毛躁,幾乎與憂郁不沾邊,看起來甚至有些 " 膚淺 "。
因為高中時期熱愛摔跤運動,他身材健碩,不高的個頭和不規整的牙齒讓他的英俊接了地氣,也使他看起來像是很容易被長輩輕易原諒的叛逆小孩。
真正紅透半邊天還要歸功于 1986 年的那部爆款。
《衛報》稱它是好萊塢第一部不依托明星效應爆火的電影。
美式主旋律,專門作為征兵宣傳片拍攝,獲得了美國軍方的大力協助,被稱為 " 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征兵廣告宣傳片 "。

當時,美國還沒有擺脫越戰陰影,在志愿兵役制下,時常兵源不足,電影稱得上 " 雪中送炭 "。
克魯斯開著噴氣式戰斗機在空中游戲,穿著飛行夾克,戴著雷朋眼鏡,騎著哈雷摩托撩撥女教官,塑造了 80 年代美國海軍飛行員的精英形象,才華出眾又桀驁不馴,風流瀟灑又純真無邪,玩世不恭又深情浪漫。
配上導演托尼 · 斯科特酷炫的鏡頭,和后來的奧斯卡獲獎插曲柏林樂隊《帶走我的呼吸》,感召了大批美國青年入伍,此片之后,美國海軍迎來了自二戰結束后最高的入伍率,同比增長 30%。
湯姆 · 克魯斯,24 歲的他在那一年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成為美國夢的代表。
而那一批在 80 年代憑借好萊塢青春片名聲大噪的青年演員,被稱為 " 乳臭派 "。
電影里個性張揚,反叛規訓,實際內心根本沒長大。
就是沒啥演技,沒啥內涵的意思。
確實,除了阿湯與黛米 · 摩爾之外,這批明日之星大部分都在驚鴻一瞥后消散。
在克魯斯大紅大紫之前,演員羅伯 · 勞描述過合作電影《小教父》(1983)時對他的印象:有些人一直都在做自己,他們自我的某些特質使他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當時就覺得,他是個人物,他的眼神里有種特別專注的東西。
后來證明。
這種 " 專注 ",或許就是阿湯哥最容易被忽略的實力。

02
美國劉德華
每一位靠臉出道的偶像派,都渴望擺脫 " 花瓶 " 的名號,證明自己的演技,以獲得更長久的藝術生命與聲名。
湯姆 · 克魯斯不例外。
他有個外號,叫美國劉德華,劉德華也有個外號,叫中國香港的湯姆 · 克魯斯,兩人還恰巧相差不到一歲。
這種奇妙的對應反映出了他們身為演員的相似性:
樣貌出眾,但天賦與悟性平平,極少留下演技驚艷的時刻。可貴在恒久的努力和嚴格的自我要求,使他們經受住了歲月的考驗,任其他人來來去去,我自巋然不動,最終獲得業界與觀眾的尊重,演藝事業的長青。
入行后的前 20 多年,湯姆 · 克魯斯沒有停止過向實力派進發的征程。
策略很明顯——
多拍。
多和牛逼的人拍。
多和牛逼的、能挖出自己更多可能性的人拍。
于是往后十多年——
弗朗西斯科 · 福特 · 科波拉(《小教父》1983)、馬丁 · 斯科塞斯(《金錢本色》1986)、奧立佛 · 斯通(《生于七月四日》1989)、德 · 帕爾瑪(《碟中諜》1996)、斯坦利 · 庫布里克(《大開眼戒》1999)、保羅 · 托馬斯 · 安德森(《木蘭花》1999)、吳宇森(《碟中諜 2》,2000)、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少數派報告》2002、《世界之戰》2005)、愛德華 · 茲威克(《最后的武士》2003)……
7 提 4 中金球獎,3 提 3 落奧斯卡,全部發生在 2010 年前的這一時期。

多次自毀形象。
《生于七月四日》,他是喪失性能力的越戰退伍軍人,時而癲狂,時而頹廢,對著上帝口出狂言。
他因此生平第一次收獲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最終惜敗給《我的左腳》的丹尼爾 · 戴 - 劉易斯。
《最后的武士》,他是胡子拉碴,終日酗酒,生活無望的迷茫戰士。
《熱帶驚雷》,他是頭禿肚大的惡毒好萊塢大亨,熟悉他的觀眾都難以認得出來。


還有《金錢本色》里貪婪的天才玩家、《好人寥寥》里意志堅定的律師、《大開眼戒》里的變態醫生、《木蘭花》里的 PUA 大師、《借刀殺人》里的冷血殺手 ……
他幾乎就像一個流水線工人般,笨拙重復地試圖撞破演員感悟力的邊界。

當然,與真正的實力派同臺的效果可以想象。
淪為陪襯。
《金錢本色》和《雨人》(1988)的另一位主演保羅 · 紐曼與達斯汀 · 霍夫曼都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影帝。
《好人寥寥》中,與男配杰克 · 尼科爾森一同框,阿湯表演外化的短板便顯露無疑。

臉上的嬰兒肥腿去,牙齒變整齊,他的帥氣更加攝人心魄。
盡管也多次拿下金球獎表演類獎項,但他的演技并未得到更廣泛的肯定。
大家似乎也不太關心他到底有沒有演技。
他最令人深刻的形象,仍是與樣貌有關,比如《夜訪吸血鬼》(1994)里那種絕美的英俊男人。
一種常見的評論是," 英俊是上帝賜給他的禮物,但演技也被上帝拿走了 "。

千禧年后的電影世界,更加瞬息變幻,《黑客帝國》系列、《指環王》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等各個題材的大制作層出不窮。
2000 年,憑借《碟中諜 2》斬獲 5.5 億美元票房成績,攀上又一座人生巔峰的阿湯哥,顯出了力不從心。
盡管《少數派報告》《借刀殺人》《香草的天空》等影片,如今看來不失為佳作,但在當時并沒有順利幫助阿湯哥從偶像派轉型成功。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丑聞。
在庫布里克大師的遺作《大開眼戒》里,他和當時的妻子妮可 · 基德曼共同出演一對中產夫婦。
但這對觀眾眼中的金童玉女、愛情童話,卻被爆料說片中的床戲要靠性學專家現場指導才能完成,電影最終呈現出來的片段,似乎也并不叫人滿意。
再加上影片公映一年多后,兩人便結束了 11 年婚姻,讓他們的關系更撲朔迷離。

2004 年,他與凱蒂 · 赫爾姆斯相戀后,更是匪夷所思地在《奧普拉 · 溫弗莉秀》上演了一出鬧劇,他跳沙發瘋狂表白,把自己和這段戀情變成笑柄。
他刻薄地指責女星波姬 · 小絲用藥物來治療產后抑郁癥,小絲正是他邁入演藝圈的第一部電影《無盡的愛》中的女主角。
他還在《世界之戰》的首映禮上擁吻斯皮爾伯格,弄得老導演當場社死。


還有他的同性戀傳聞、宗教信仰 ……
這一切,都讓他的大眾好感度下跌,06 年,統計明星人氣的 The Q Scores Co. 調查顯示,克魯斯的受歡迎程度持續下滑,跌至 2000 年以來新低。
對他有好感的女觀眾減少 45%,對他反感的則暴漲 300%。
《今日美國》調查表明,超半數影迷認為他近來的行為 " 令人不快 "。
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他的王牌作品《碟中諜》第三部,投資成本高達 1.5 億美元,但在北美的票房僅 1.33 億,遠低于預期,也遠低于前兩部。
與他合作了 14 年的派拉蒙在與克魯斯的公司簽訂新合同時,趁機提出將其分成大大降低,導致雙方決裂。
湯姆 · 克魯斯,墮入事業最低谷。
03
美國成龍
克魯斯事業的再次騰飛,始于他停止向演技派進發。
轉向動作。
90 年代中期,喜愛同名電視劇的克魯斯啟動了電影版《碟中諜》項目。
當時他已是有《雨人》《生于七月四日》《夜訪吸血鬼》等名作傍身,手握金球獎影帝,票房號召力極好的一線明星。
他說服派拉蒙為他投資 7000 萬美元,請來德 · 帕爾瑪導演,拍攝了尚未形成他個人風格的《碟中諜》第一部,同時,他也開啟了自己的制片人身份。
從此以制片人 + 主演的身份左右這系列電影的走向。

一般來說,多數動作演員都是趁年輕時多打斗,年紀漸長后受身體條件和觀眾審美所限,轉型去拍劇情片。
但阿湯哥反其道而行之,這與他并非追求動作的好看,而更看重任務難度的升級不無關系。
《碟中諜》的看點不在于打得如何,而在于在哪打,在阿湯哥的帶領下,觀眾進行著全球各地,海洋山川的華麗冒險。
《碟中諜 3》的慘敗之后,時隔 5 年,他重啟了這個系列。
這一次,所有的宣傳導向,都指向了奠定他至今動作的電影基調:不用替身,真人實拍,挑戰人類極限,給你最刺激的體驗。

《碟中諜 4》里,他在 523 米的高度破窗而出,由外墻攀爬世界最高的建筑,迪拜哈里發塔。
《碟中諜 5》里,他扒上空中客車 A400M 運輸機," 飛 " 到 1500 英尺(約 450 米)的高空。
《碟中諜 6》里,他完成了由專業傘兵才能完成的 HALO 跳傘,從 25000 尺(7620 米)高空跳下,到 609 米低空才打開降落傘,還完成了駕駛直升機追逐打斗 ……
特效總監 Wade Eastwood 在采訪中提到,這些動作原本都可以在綠幕之前完成,其他電影也都是這么做的,可阿湯哥的品牌不允許他們如此。
為了讓觀眾有更好的沉浸感,在拍攝跳傘鏡頭時,克魯斯與導演決定不用剪輯,只靠綁在攝影師頭上的鏡頭完成拍攝,為此,他一共試跳 106 次。
當他從直升機下掛著的繩索墜落時,導演甚至聽到了劇組人員大叫," 我們失去了他。"


另一系列特工片《007》主演幾番更迭,觀眾或許對不同版的詹姆斯 · 邦德有不同程度的偏愛,但更愛的無疑是這個 IP。
可《碟中諜》系列問世的二十多年里,導演換過五任,冒險的花樣不斷翻新,但觀眾最想看的,始終是湯姆 · 克魯斯扮演的伊森 · 亨特。
其實,每當他再次打出親自披掛上陣的噱頭,已經不再讓人意外了,但當看到他又完成了一項 " 不可能任務 ",仍令人嘖嘖稱奇。
縱使其他特效電影看著再宏偉、壯觀、不可思議,但從別的地方,我們看不到他這樣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的動作片看起來和其他的好萊塢大片質感并不相同。
拳拳到肉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超能力不同,親自跳飛機和綠幕表演不同,重力法則與奇幻想象不同。
這種拼老命的狀態也使他難找 " 二代 "。
對于觀眾來說,真金白銀的票房支持和打出 8 分左右的分數,便是最大的支持——爆米花電影和續集往往很難得到品質的認可。

這就得再一次說起阿湯哥的另一個綽號,好萊塢 " 最后一位巨星 "。
享有這個綽號的并非只有他一人,小李子、德普都被冠以此殊榮。
阿湯哥與他們又有明顯的不同。
與日益肥胖,且演技抓馬的小李子相比,他從外表到發揮,都更穩定,盡管他的演技達不到奧斯卡影帝的級別,但用在他的大片里,已經綽綽有余了,畢竟觀眾更愛看的是他的拼命。
與風格乖張的德普相比,他在全球范圍內被更廣泛年齡層觀眾喜愛,況且,前者近幾年深陷離婚、家暴丑聞的泥淖,暫時還沒有擺脫,而阿湯已然憑借強烈個人風格的系列動作片和沒那么關心他先前八卦的國際市場,再次走向下一座人生巔峰。
另兩位與他近乎同歲的明星喬治 · 克魯尼與布拉德 · 皮特,近來皆顯老態,可阿湯卻依靠醫美與每日 6 小時的訓練,保持著更顯年輕的面容與依然健美的身材。

而動作明星領域,比他打得更好的前輩史泰龍和布魯斯 · 威利斯,顯然已無力獨挑大梁,多年來只能靠拍攝明星拼盤電影保證收益。
這兩年最紅火的巨石強森,盡管身為一線,片酬不低,但似乎很難從他身上看到真正的巨星魅力。


觀眾當然可以批評克魯斯的拼命大可不必,可不能否認,那些驚險刺激的場面確實好看,觀眾被吸引進電影院的理由,除了獵奇地欣賞他的表演,還不自覺地被他堅韌和勤奮的勁頭鼓舞。
更重要的是,他的表演在大銀幕上看效果最好,他也一再強調自己:
" 只為大銀幕 " 制作電影。
這提醒著我們,平時觀看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為流媒體時代量身定制的——它們大都是為了能在手機、平板、電腦上便捷播放拍攝。


這或許是好萊塢明星制的遺風。
上世紀 60 年代前,不同制片廠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打造了一批批人設穩定的明星,比如憂郁的硬漢亨弗萊 · 鮑嘉、性感尤物瑪麗蓮 · 夢露、高貴典雅的奧黛麗 · 赫本。
阿湯哥乘上了明星制的末班車,以帥氣的少年偶像出道,又慢慢樹立起努力、勤奮的形象。
同時,他雖然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黑歷史,但他的個人生活總體來說,都與大眾保持著距離,他不接拍電視劇,僅在每年不多的時候,從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他一方面是邪教代言人,一方面對自己的私生活細節極為保密。
從其他人口中聽到的他,又很難讓人與他的瘋狂行徑聯系起來。
比如,《世界之戰》(2005)至今,他每年都會給達科塔 · 范寧送上生日禮物。
他和妮可在豪華游艇上度假時,看到遠處有艘帆船著火,便派出小艇前去營救。
在拍攝《甜心先生》時,有位小演員因為表現不佳退出了拍攝,他與這個孩子保持著聯系,鼓勵他,不要氣餒。
在那些丑聞之外,他似乎是個很好的人,他也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普通的、更有親和力的人,比如,他會在紅毯上停留兩個小時,只為多和粉絲聊聊。

但被問起最難忘的拍攝經歷時,他給不出一個具體的名字,只是回答 " 我喜歡電影 "。
被問起在巨人隊與道奇隊的比賽中支持哪支球隊時,他答 " 我是棒球迷 "。
或許可以這么說,湯姆 · 克魯斯擁有一個傳統意義上電影明星所應擁有的所有特質,魅力四射,有表現力,真心的投入電影,是獨一無二的銀幕存在。
卻讓人在回想起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行為舉止時心生疑惑。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矛盾增添了他的高深莫測。
這種高深莫測讓他超級巨星的形象更加清晰、完整。
他的人生起落驗證了他無可取代的巨星魅力,那就是,他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幾乎完全存在于電影里,不受世俗問題的影響。
這也說明了為什么直到今天,僅僅是湯姆 · 克魯斯這個名字,就有不亞于漫威超英們般足夠強大的吸引力,叫人想去電影院。
人們想看蜘蛛俠、雷神、美隊,而不是湯姆 · 霍蘭德、克里斯 · 海姆斯沃斯和克里斯 · 埃文斯,披風中,面具下的演員并沒有不可替代性,這些演員跳出漫威電影,也很難拿到與他們扮演超級英雄類似的身價。

只有在湯姆 · 克魯斯的電影里,人們希望看到的是他本人。
人們或許記不得伊森 · 亨特或是皮特 · 米切爾的名字,但一定記得住,這是阿湯的《碟中諜》。
湯姆 · 克魯斯從出道起,就與同時代的任何人一樣熠熠生輝。
如今 40 年過去,他又煥發出更明亮的光彩。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越來越投入地在大銀幕上拼搏,努力,又越來越多地在其他方面隱藏自己。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電影明星。
也是我們正在失去的電影明星。
即——
唯有進入那片黑暗里,才能真正了解 TA。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a34558e9f09581623db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