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Greye
審校 | 韓晶晶
在社交媒體上,你可以看到許多人的簡介里出現(xiàn)四個字母:INFP、ENTP、ISFJ、ESTJ……
這就是近年來火爆的 MBTI 人格測試。
這個測試依據(jù)一份調(diào)查問卷,你需要在 12 分鐘內(nèi)回答 93 個問題。問題諸如 " 你通常不會主動跟人交談 "" 你經(jīng)常沉溺于幻想 " 等,你可以選擇 " 同意 " 或 " 反對 "。
做完測試后,你會得到 16 型人格中的其中一種,每種性格都有專屬名字,比如 ENTP 是辯論家,而 ISFJ 則是守護者。

圖片來源: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根據(jù)官網(wǎng)的數(shù)據(jù),有 91.2% 的測試者都認為結果 " 準確 " 或 " 非常準確 "。
但實際上,MBTI 人格測試真的科學嗎?
MBTI 是什么?
MBTI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人格測試。
它誕生于上世紀 40 年代,由一名美國女性 Isabel Briggs Myers 根據(jù)心理學家榮格的 " 心理類型 " 理論而發(fā)展出來。

Isabel(左)和她的媽媽。圖片來源: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彼時心理學界對人的性格還沒有太多研究。Isabel 認為,人的性格是遺傳的,而且不可改變。
她把人的性格在四個維度上分成兩種不同的傾向。包括內(nèi)向(I)和外向(E)、觀察(S)或直覺(N)、思考(T)或感知(F)、判斷(J)或探索(P)。
二戰(zhàn)期間,大量美國家庭主婦想投身職場,卻沒有工作經(jīng)驗。
Isabel 本是一名偵探小說作家,她從中嗅到了商機,研究出了 MBTI 人格測試,幫助這些女性迅速了解自己的性格,并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Isabel 當時研究出的測試量表。圖片來源:Washingtonpost
到 50 年代中期,她說服了超過 45 所醫(yī)學院,以及許多知名企業(yè),包括通用電氣、標準石油公司等,使用這項測試來招生和招聘。
據(jù)媒體報道,如今光是美國就有約 5 千萬人做過這個測試。還有超過 10 000 家公司、2500 所大學和 200 家政府機構把 MBTI 測試作為招聘員工的輔助手段。
目前官網(wǎng)初級的測試是免費的,同時 MBTI 也提供更專業(yè)的測試,做一次要 25~45 美元。如果你想成為認證測試官,則要花費 1700 美元參加培訓課程。
2011 年,美國有 2500 人拿到了這個認證。

更專業(yè)的測試收費金額。圖片來源:16personalities
通過售賣測試、認證課程以及其他周邊,MBTI 的版權公司每年能夠賺進約兩千萬美金。
如今,最新版的 MBTI 人格測試從原來的四個維度擴展到五個維度,分別是外向型和內(nèi)向型、直覺型與現(xiàn)實型、邏輯型和感受型、計劃型和展望型、堅決和謹慎。
去年,MBTI 在韓國又迎來了一波流行高峰期。

韓國一個算命亭新增了 MBTI 業(yè)務。圖片來源:CNN
MBTI 人格測試發(fā)明至今已 80 年,卻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MBTI 科學嗎?
作為一項被如此廣泛使用的心理測試,它真的具有科學性嗎?
其實,在科學界早有定論,MBTI 人格測試的科學性,與星座和塔羅牌差不了多少。
頂級科學雜志《自然》這樣評價:"MBTI 測試是高度可疑的 …… 它的可靠性很低,幾乎沒有預測能力。"
為什么說 MBTI 人格測試不夠科學呢?
首先,這項測試只說好話。比如,你測出來是 ISFP 探險者,它會說你是 " 真正的藝術家 ";如果是 ENFP 競選者,它會夸贊你是 " 真正富有自由精神的人 "。

這是一個夸夸測試。圖片來源:16personalities
即便它也會列出每個性格類型的 " 劣勢 ",但聽起來都像是 " 優(yōu)勢 "。
比如,ENFP 競選者的劣勢之一是 " 不夠?qū)W?",然后它會解釋," 因為你的興趣在不斷變化 ";另一劣勢是 " 過于遷就 ",因為 " 你會無條件地幫助他人 "。
也就是說,這項測試幾乎只給你提供正面、積極的答案。而人類性格中的諸多缺陷,如自私、懶惰、易怒等,在測試中只字不見。
其次,這項測試高度不穩(wěn)定。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有超過一半的人隔一段時候后再次測試,會得出不一樣的人格類型。這說明它的可靠性很低。

根據(jù)官網(wǎng)自己的數(shù)據(jù),各項測試的一致性都在 0.7 以上。圖片來源:16personalities
最后,有些看起來是對立的特質(zhì),事實上是互相影響、彼此共生的。
沃頓商學院的心理學家 Adam Grant 指出,基于多年的心理學研究,思維與推理能力更強的人,同時也更擅長感知、理解和管理情緒。
因此,把思考(T)和感知(F)放在天秤的兩端,是不科學的。
盡管 MBTI 在科學界沒有得到承認,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每年有上百萬人繼續(xù)接受這項測試。
畢竟,每個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正如那句古老的希臘哲言 —— " 認識你自己 "。
MBTI 在職場
事實上,MBTI 應用得最頻繁的場景,是求職和招聘。
許多職場新人,求職的第一步不是寫簡歷,而是先做一份 MBTI 人格測試。他們對自身的定位尚不清晰,面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也感到迷茫。
而雇主面對各色候選人,也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以作出更好的判斷。

根據(jù)你的性格類型給出的職業(yè)建議。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至于 MBTI 到底在職場中有沒有用,這方面仍存在爭議。
有人認為,MBTI 雖然不太科學,但也無害。不妨把它看作一項娛樂,正如你偶爾會看看本月星座運勢,或測一次塔羅牌。雖然你不一定會相信它,但它也許是你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的一個起點。
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則質(zhì)疑,這項測試其實蘊含了多方面的偏見與歧視。
例如,如果企業(yè)需要招聘一個銷售人員,他們可能會更傾向于聘請外向(E)型人,而非內(nèi)向(I)型人。
但杜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arah Gaither 認為,沒有任何證據(jù)顯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性格測試來預測他的工作表現(xiàn)。

圖片來源:dilbert
記者 Quinisha 也認為,人格測試是 " 包容 " 的反義詞。
在前公司的一次團建中,高層要求每個員工都接受 MBTI 測試并輪流分享自己的類型。Quinisha 的結果是 INTJ,她不太想告訴同事,因為她是一大堆外向者中的內(nèi)向者。后來,她很快就從那家公司辭職。
她認為,職場一向是青睞外向者的。
無論是開放式的辦公環(huán)境、需要頭腦風暴的會議,以及休息時茶水間的閑聊,在辦公室文化中都是司空見慣的。
這樣的氛圍無疑更適合外向者,同時也在無形中孤立與懲罰那些喜歡默默地獨自工作的人。

在公司電梯不希望遇到同事的你。圖片來源:nedhardy
而 Gaither 教授認為,歧視在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
在填寫調(diào)查問卷時,測試者的性別、種族、地區(qū)、經(jīng)濟水平都會影響他們對測試問題的解讀。
這些測試的結果更傾向于將人限制在狹隘的刻板印象中,而不太理想的人格特征,會對職業(yè)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

你的人格類型,比你想象中要隨機。圖片來源:repeller
無論如何,人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性格所具有的動態(tài)性,都是一個 MBTI 測試難以概括的。
而一個追求多元化與包容性的職場,它首先需要摒棄的,也許是任何類型的人格測試。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147d78e9f0928652391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