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2 歲中國科學院院士
植物遺傳育種學家謝華安
一雙為了祖國育種事業
工作五十年的雙手
讓很多網友淚目 ↓

82 歲的他現在仍然要
戰高溫、冒酷暑、下田間
去照看水稻
一雙手異常粗糙,讓人心疼
9 月 1 日晚,總臺《開學第一課》
謝華安院士為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
"50 年金色種子夢 "
他立志投身農業
來到海南開展水稻種植研究
出生于福建一個小山村的謝華安
從小便飽受饑餓的困擾
他回憶說,自己是餓著長大的
那時外婆連想吃一碗稀飯都是奢望
" 以前我們全中國糧食產量很低
農民一年辛勤耕耘下來還吃不飽飯 "

而 " 饑餓 " 也影響了謝華安的一生
長大后,他立志投身農業
要為了 " 讓大家有一碗飯吃 " 的
夢想而努力
他發奮考上農業學校
希望通過學習幫助農民增收
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了生產更多的糧食
謝華安追著光和熱來到海南
這里冬天溫暖
一年可以種兩季水稻
" 像加速器一樣推動著科研工作的開展 "

艱苦環境下堅持工作
育成 " 汕優 63" 優良品種
幾十萬名像謝華安一樣的科技工作者
都曾先后來到海南
成為研究育種的 " 南繁候鳥 "
但那時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
甚至還有很多老鼠出沒
為了防止老鼠偷吃稻谷
謝華安和同事們經常
打著手電、拿著竹棍
在田埂里守一整夜
全國的科技工作者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幾十年來為中國農作物的育種
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從 1972 年到海南進行南繁育種工作
五十年來
謝華安把心血全部灑在這片土地上
他的一雙手也因常年的育種工作
變得異常粗糙,布滿老繭和溝壑
但他卻非常自豪地說
在這里自己和團隊育成了 " 汕優 63"
" 我們用占全世界約 9% 的耕地
養活了占全世界近 20% 的人口
能夠年年豐收
靠的是優良的品種 "

據了解," 汕優 63" 連續十余年成為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
累計推廣面積近 10 億畝
增產糧食 700 多億斤
謝華安動情地說
一想到水稻,自己就會信心滿滿
每當看到一個好品種,內心無比高興
" 種子就是農業的‘芯片’
一粒好種子、一個好品種得來非常不易
希望大家有奮斗的精神
做奮斗的一代新人 "
網友:真正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
網友紛紛被 " 育種院士 " 的故事感動
" 看到那雙手真的破防了 "
" 謝謝所有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 "
" 這是真正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 "





正是眾多像謝華安一樣的
農業科學家的努力
讓今天的我們可以自豪地說:
" 中國人自己養活中國人!"
向 " 南繁候鳥 " 們致敬!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開學第一課》
(編輯 李蔚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29c379e780bf92c0022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