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雷科技 leitech
自從 2007 年推出以來,iPhone 就被認為是引領了智能機新時代的產品,但是因為高價等原因,iPhone 一直都未能在市場占比中領先。那么是誰一直壓制著 iPhone 呢?答案大家應該都知道—— Android,雖然在系統優化等方面都比 iOS 要差,但是 Android 的開放、免費特性讓其普及到 iPhone 沒有觸及的中低端市場,成為市占率最高的手機系統。
不過,Android 市占率高于 iPhone 的現實已然成為歷史,雖然僅限于美國市場,但是對于蘋果來說也是一個里程碑般的歷史性時刻。根據行業分析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gh 的最新報告,2022 年第二季度,蘋果在美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占比首次超過 50%,超越 Android 手機成為第一。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gh
Counterpoint Researcgh 的報告是基于 " 活躍裝機量 " 統計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統計了目前仍在使用中的所有手機,其中包括了大量仍在使用的舊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所以并不能說明蘋果在出貨量上超越 Android 手機。
即使如此,對于蘋果來說這也是一個亮眼的成績,這意味著蘋果成功以一己之力戰勝了所有的 Android 手機廠商。
蘋果的新里程碑?
雖然從 Counterpoint Researcgh 的報告來看,這是蘋果首次超越 Android 手機,達到 50% 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實際上在別的機構統計數據里,蘋果在不少發達國家的活躍裝機量占比中早就已經超過了 50%。
在 statcounter 提供數據中,日本的 iPhone 活躍裝機量占比一直保持在極高的比例上,甚至一度逼近 70%,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最低也保持在 60% 以上,論對 iPhone 的熱愛,日本應該算是全球之首的。

圖片來源:statcounter
事實上,在對主要的發達國家數據進行查閱后,我發現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地區,iPhone 的活躍裝機量就越高,而在發展中、不發達國家里,Android 的市場占比則遠高于蘋果。
憑借完善的生態與始終壓制著 Android 陣營的手機性能,iPhone 往往會成為預算充足的消費者首選,這也讓 iPhone 在中高端市場占盡優勢。所以,對于 iPhone 在美國市場活躍裝機量占比超過 50% 的消息,我并不會感到驚訝,實際上我一直認為這個結果是必然的,只有這個月超越還是明年超越的區別。
因為 iOS 與 Android 之間一直都存在著 " 用戶逆差 "。
Android 與 iOS 之間的 " 用戶逆差 "
如果你詢問一個 iPhone 用戶,為什么你會一直用 iPhone?那么大概率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習慣了 "。但是,當你去詢問一個 Android 用戶,為什么選擇這款手機時則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拍照好、性價比高、性能好、輕薄 ..."。
實際上,很多品牌都在追求讓用戶 " 習慣 " 自己的產品,因為大多數人在選購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傾向于選擇自己 " 習慣 " 的產品。習慣的形成意味著長期且不會輕易離開的用戶群體,對于品牌來說就相當于一張長期飯票,當然我們現在一般不這么直接的去稱呼這種現象,而是用 " 生態依賴性 " 來形容。
大多數的 iPhone 用戶都已經對蘋果形成了 " 生態依賴性 ",他們想要從蘋果的生態切換到 Android 的生態需要放棄許多東西。所以,一直以來蘋果生態的用戶流出量都遠小于 Android 手機,簡單來說就是 Android 與蘋果之間存在著 " 逆差 ",從 Android 流向蘋果的用戶要多于蘋果流向 Android 的用戶。
其中的原因,除了想要跳出蘋果生態的代價更大之外,Android 用戶對系統的低依賴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習慣了換品牌的 Android 用戶可以更輕松的接受不同的手機生態。而且在 iOS 與 Android 越發趨同的情況下(iOS 甚至上線了 Android 版的換機助手功能),Android 用戶可以輕松的跳轉到 iOS 生態。
當這種趨勢一直存在時,即使 Android 在出貨量等方面依然保持領先,在實際的活躍用戶數上也會逐漸被蘋果追上并超越。另外,iPhone 更長的換機周期也降低了用戶更換手機的頻率,讓用戶不需要經常在繼續購買 iPhone 還是更換其他手機之間做決定。
實際上,在習慣了蘋果生態的便利性后,很少有用戶會想著主動跳出蘋果的生態,大多數時候從 iPhone 換到 Android 的用戶都主要受客觀原因影響,比如囊中羞澀、工作需要等。你可以說這是蘋果的 " 詭計 ",也可以說是蘋果的精明之處,靠性能、外觀等吸引用戶并不能夠長久的維持用戶黏性,只有成熟的系統生態才是用戶群體留下的根本原因。
蘋果強大的系統生態黏性,甚至讓 iPhone 用戶能夠接受數年不變的外觀設計,以及對比成本而言過高的手機售價。以小米手機為例,其硬件利潤一般不超過 5%,而即使是那些被數碼媒體認為是 " 高價低配 " 的 Android 手機,硬件利潤一般也不超過 20%,但是 iPhone 卻能夠保持接近 50% 的硬件利潤。
當你橫向對比 iPhone 與同價位的 Android 手機時,你會發現 iPhone 在屏幕、續航、充電、影像等方面均不占優,甚至在充電等領域大幅度落后于 Android 手機。即使如此,用戶依然對 iPhone 手機有著極高的忠誠度,可見蘋果生態的捆綁能力有多強。
當然,如果蘋果哪天頭腦發昏大幅度提高 iPhone 售價,讓大多數人都買不起的話,從蘋果流向 Android 的用戶應該會猛增,畢竟手機說白了還是身外之物,重要性是無法與衣食住行等維持生命所需的物品相比的。
否則,以現在的情況來看,Android 與 iOS 之間的 " 用戶逆差 " 幾乎無解,除非 Android 陣營能夠提出劃時代的創新或是徹底改變手機形態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還是蘋果無法模仿的(實際上蘋果近年來一直在學習 Android 的優點),不負責任的說,這個概率可能小于我出門撿到兩塊錢然后買彩票中 500 萬的概率。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559a58e9f095c4231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