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天生就愛冒險。
這話恕 Sir 不能茍同。
因為就在幾天前一個晴朗的中午。
Sir 下樓拿外賣,明明艷陽高照,微風習習,Sir 卻禁不住打個寒顫,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甚至回到辦公室,兩腿還在發軟。
一切,只因幾分鐘前 Sir" 經歷 " 的一場——
墜落
Fall

一部小成本驚悚片,硬是成為了今年不小的黑馬。
Sir 后勁兒到現在還沒全消。
不是膽小,比 Sir 癥狀更明顯的大有人在。
" 手心冒汗,雙腿發軟 "" 比恐怖片可嚇人多了 "。



甚至海報都不能細看。
乍一眼,黃黃的地,藍藍的天,好風光啊。
走近一瞧——
嘶 ……
極大的縱深感和空間感中,一人立于高塔之上。
再看,半空中還有一人身子懸空,她身后的梯子,七零八碎地墜落。
幸好,她一只手抓住了。
否則 ……
雞皮疙瘩已經起了半身?
這才哪到哪。

01
又驚又爽
這片是恐高癥人群的絕對福利。
沒有過程,一開始就用各種鏡頭暗示危險就在那里,但你不知何時發生。
這是比完全未知更加駭人的設定。
就像等待死亡,遠比死亡本身更加痛苦煎熬。
簡單介紹故事:
兩位女主,貝琪和亨特,都是徒手攀登愛好者。
貝琪曾有一深愛著的男友,丹,卻在三人一次攀登時墜落身亡。

親眼看著男友摔死的貝琪一蹶不振,直到整整一年后,亨特來找她,鼓勵她面對恐懼。
于是兩位女孩決定去挑戰全美第四高建筑,一座荒廢多年的電視塔 B76。
塔高 610 米,比兩座埃菲爾鐵塔還高。
電影全程都在吊著你的心——
爬塔前。
年久失修的高塔、荒無人煙的偏僻處、被啃食的活物。



禿鷲、狗 ……
處處危機四伏,處處都是危險的隱喻。
爬塔時,松動的梯子和螺絲,晃來晃去的塔身。

以及爬上高塔后的操作,同樣也讓人神經緊繃。
貝琪的朋友亨特,在登頂之后還要來個 360 度自拍。
單手抓沿,整個人懸在了 600 米的高空。
接著,貝琪也來了同樣的操作。


△ 真的不會掉下去嗎?
驚悚設定,見縫插針:女主懸空時手的特寫,讓你誤以為下一秒就要掉下去;
返程時突然墜落的梯子;
亨特的驚險一躍。



二人成功登塔之后,老舊的梯子突然全部松落。610 米的高空,如何下去?下不去又要如何自救?
真正的驚悚才開始。
這也許是恐高患者真正 " 恐 " 的地方——
不是怕高,而是怕在高處,失去對周圍的掌控力。
如何生存?
沒有吃的能行,沒有水喝萬萬不行。
裝有補給的包掉在了塔的信號機上,好在最后拿回了包。
第一天下午,有人在這不見人煙的地方出現了,還帶了條狗。

希望來了?
兩人興奮地大喊大叫,可是底下根本聽不到。而那只狗,雖然聞到了人的氣息,狗的主人也終于看見了高處扔下來的鞋子。
他,還是走了。
第一次希望落空。
最有把握的一次,眼看無人機就要到達旅館附近被發現,一輛卡車過來 ……

灰飛煙滅。
反復的希望失望后,便是意志和身體的雙重考驗。
02
幾重背叛
610 米的高塔,唯一能慰藉的就是身邊伙伴。
梯子下墜后,起初,兩人驚恐之余尚能爆發劫后余生的大笑。
第一天,兩人苦中作樂。
拍視頻,聊天,找個讓自己舒服的辦法坐下來。
也就是這個時候,兩個人之間敞開心扉交談。
一個貝琪被隱瞞已久的事實浮出水面:自己深愛已久的丹,其實出軌了自己的好朋友亨特。

明里暗里,兩個人都像是生了嫌隙。
兩個關系親密但心生芥蒂的人,還能維持信任,互幫互助嗎?
不得不說,影片把驚悚玩到了心里——
絕境中人的背叛猜忌才是壓軸變數。
電影后半段的死亡,兇手到底指向誰?有沒有兇手?
Sir 不劇透。
Sir 只是更偏向于,《墜落》顯然不想變成 " 為了一個男人女主們相互猜忌互下黑手 " 的低級片。
除了女二背叛女主。
電影至少還有兩層更諷刺的 " 背叛 "。
它想包含更多關于人和當下的思考與疑問。
貝琪和亨特出發時,亨特用手機拍短視頻險些被貨車撞到——她在社交網絡上,是有著 6 萬名粉絲的視頻達人。

她每次的獵奇內容更新,都能引來追隨者的熱情點贊和追捧。
包括剛進入電視塔時,她拍下禿鷲啃食野狗的畫面上傳,很快便有了 300 個,350 個點贊。
但是,被困在塔頂時,亨特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在社交網絡上有 6 萬名粉絲,先更新網絡信息。
貝琪玩笑似的戲謔:我想是時候接受事實,就是你的六萬個粉絲不關心你。


△ 字幕來源 @一個人字幕組
這是電影第二層背叛——
流量時代,獵奇是最顯眼的幌子。
吸引了點擊和關注。
卻也蓋住了幌子背后真正的危險。
沒人知道,亨特這些內容背后有多大危險。
但獲救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第一天晚上,她們發現了塔下有一輛車,還有兩個人在走動。激動的貝琪和亨特大喊,發射手里的信號燈,終于引起了注意。

注意到信號的兩人立即朝她們的方向走來。
眼看就要得救了。
但這兩個家伙,看上了貝琪的小汽車,轉身就頭也不回地開著車,逃之夭夭。

這是電影第三層背叛——
比絕境更恐怖的,是自私逐利的投機分子。
比野獸更猛的,是不可測的善變人性。
也就是從這里開始,貝琪自救發生了明顯轉變。
不再寄希望于外界,而是靠自己。
而絕境中,能救你的,只有你。
03
強者生存
(以下內容涉及嚴重劇透,還沒看片的毒飯們建議先收藏本文)
還記得之前啃食活物的禿鷲嗎?
鳥。
在影片中出現了四五次。
除了上面吃尸體,貝琪和男友一起攀巖時它出現了;貝琪被困在塔頂的夜晚,它盤旋在周圍;貝琪做噩夢,它在夢里環伺左右。



鳥預示著危險,聯系著死亡,是不詳的符號學意義。
它是相比于死寂般的鐵塔。
籠罩在頭頂,深陷其中又難以直視的痛苦和過去。
貝琪的墮落開始于鳥。
貝琪的男友丹,在攀巖時墜亡。貝琪大受打擊,一蹶不振,不再參加這類挑戰。哪怕父親一再為她開導,好言相勸,她依然走不出心結。
貝琪的新生,開始于鳥。
在之前貝琪和亨特的對話中,亨特總是提起強者生存。可那時的貝琪,遠沒有認真領略這句話。因為她的身邊有亨特,一個極限挑戰的強者。
貝琪脆弱到什么地步?登塔,乃至被困塔頂求救,都是亨特在掌握整個局面。
甚至,這種脆弱后期出現了巧妙的反轉:
她爬上塔頂,按照亨特的辦法為無人機充電,按照亨特的指示飛無人機,卻被車撞飛,問亨特關于 " 美國職業摔跤 " 的事情,亨特一無所知卻能對答如流。
為什么?
對,亨特早就死了,一切只是貝琪的臆想。

△ 字幕 @霸王龍字幕組
清醒過來的貝琪,意志搖搖欲墜,幾近崩潰。
但也退無可退。
強者生存的念頭,再起燃起。
這是亨特教給她所有的辦法中,唯一沒有實踐的,也是最后的辦法。
你需要能量
你必須吃點東西
最強者的生存


她毫不猶豫以自己為餌,吸引禿鷲。
而后飲血啖肉補充能量,創造生還的希望。
注意看她的眼神,早已不是那個膽小怯弱的貝琪。


她徹底殺死了曾吞噬自己意志的 " 鳥 "。
從不肯接受現實的臆想中走出來。
接受伙伴死亡,接受自己孤身一人,接受強者生存。
同時,接受丹的死亡。
鳥,貫穿全片,是痛苦的開始,也宣告了痛苦的結束。
是貝琪重生的寫意,也是心魔湮滅的信號。
正如一開始,亨特去邀請貝琪登上鐵塔:
聽著,現在唯一能比丹的骨灰盒上布滿灰塵
更讓我抓狂的事
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跟他一起被困在這

△ 字幕 @只有一個人字幕組
貝琪走出了惡性循環,按照亨特期待的方式。
她沒被過去困住。
也將活在未來。
04
作死了嗎?
總體來說,《墜落》在劇情上亮點不多。
勝在氛圍。
這是不同于常規的驚悚片類型,Sir 愿稱之為——" 極挑式驚悚 "。
驚悚界的新 " 藍海 "。
同類型的《垂直極限》(2000 年),發生在死亡之谷喜馬拉雅山;
《活埋》(2010 年)雖然不在高度說話,但也是密閉的棺材大小空間內求生;
《127 小時》(2010 年)是愛探險的小伙被困峽谷斷臂自救的故事,《云中行走》(2015 年)改編自雜技大師菲利普親身經歷,《鯊灘》(2016 年)則是女主擱淺小島與鯊魚惡斗。




△ 依次為《垂直極限》《活埋》《127 小時》《云中行走》
這次,更極端。
610 米的高塔。
有別于其他驚悚故意設定一驚一乍,這種類型往往自帶嚇人屬性。
因為挑戰極限本身,就充滿了意外。
得承認,觀眾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的行為背后。
是人類某種以主動受虐來獲得爽感的因子在作祟,包括又菜還愛看的恐高的 Sir。

而上述影片的主人公,雖然最終都擺脫了險境成功回還,依然付出了巨大犧牲與代價。
但真如評論所說 " 不作死就不會死 " 嗎?
Sir 覺得未必。
肢體的殘缺和身心遭受的巨大沖擊,固然是極限運動賦予人刺激和成就感的同時,收回的成本。
但如果只停留在這一步。
Sir 覺得我們可能真的小覷了極限運動,以及那么多人無視危險前赴后繼去挑戰的原因和意義。

羽生結弦,運動員生涯的最大追求就是完成 4A(阿克塞爾四周跳)。他甚至抱著 " 死掉 " 的準備在訓練。
每一次我的身體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躍,我是帶著自己指不定哪次就會摔出腦震蕩,然后死掉的心理準備在訓練的。
有人不解,但羽生結弦自己的回答是:人生只有一次,這是自己選的路。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記錄了男主亞歷克斯 · 霍諾德為達成 " 徒手攀登酋長巖 " 目標,付出的種種代價。
前后嘗試 100 多次,沒有繩索保護,全憑肉身的搏斗。
最終在 2017 年 6 月 3 日那天,他成功登頂美國最大的花崗巖巨石,成為徒手攀上酋長巖歷史第一人。
幾代攀巖愛好者從未實現的目標,他做到了。
提起這些做極限運動的人。
總會伴隨一種聲音,一種評價:太狂,太傲,太 " 作死 "。
真的是狂嗎?
Sir 恰恰認為,這是對生命,對自然,對世界的謙遜。
他們到底是為什么要去做?
《云中行走》原型,雜技人菲利普 · 珀蒂在 110 層的高空嘗試走鋼絲。
他說:" 如果我死了,那將是多么壯美,為實踐自己的激情而死。"
《無盡攀登》原型,我國無腿登頂珠峰第一人,夏伯渝。
他說:
如果當年的我登不了山,我想我會一直陷在失去雙腳的絕望中,就像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亮光熄滅,我拼了命想抓也抓不住。
正是因為知道面前必然會出現一座攀不過去的 " 山 "。
人類,才從未放棄仰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藝謀不 emo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61b46b15ec02e056f5d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