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從很久之前開始,想加入劉德華在某吧的粉絲團,需要念一串長長的口號:
帥氣的華仔,人人都喜愛;
多才的華仔,絕對實力派;
謙虛的華仔,從來不顯擺;
自信的華仔,從來不言敗;
神奇的華仔,影響好幾代;
明天的華仔,我們很期待 ……

路人看見這種口號,多半會笑死:劉德華能讓人這么瘋狂嗎?
可直到前幾天,61 歲的劉德華在抖音開線上演唱會,大家才真正感受到了 " 頂流男神 " 的號召力:

演唱會剛開場,他唱《笨小孩》時,5 分鐘就吸引了 5000 萬人圍觀。
開播一小時后,在線人次突破 2 億。
等到演唱會快結束,最終的在線人次達到了 3.5 億。
中國網民一共才 10.32 億。

不過,盡管國人很認可劉德華的唱功,也很吃 " 回憶殺 " 這一套,還是有不少人在下面說:劉德華老了。
還有人翻出他之前的工作 vlog,說男神如今身型滄桑,步履蹣跚。

沒錯,劉德華是老了。老了好多。
他不老,怎么會這么優秀。


劉德華還年輕的時候,最大的優勢是幸運。
1961 年,他出生在香港新界大埔的泰亨村,家里六個孩子,他排老四,毫不起眼。

5 歲時,父親在九龍的鉆石山開了一間雜食店,他負責用粉筆寫餐牌,每天洗大概三四百個碗,客人們對他印象不深。
父親要求他努力學習,他就努力學習,一開始英語只能考 8 分,后來就能考 80 分。
簡而言之,他就是那種家教不錯,生活努力的普通小孩。

幸運的是,他越長越好看。
20 歲那年,他陪著朋友去考 TVB 訓練班,本想學導演,誰知老師們說,你適合做演員。

當時同期的同學,還有戴志偉、梁家輝、徐錦江、潘虹斌、黃耀明,后來個個成為厲害角色。不過,劉德華最好看。

不僅好看,而且勤勉,跑龍套時特別認真,給當時的頂流男神周潤發留下深刻印象。

1982 年,許鞍華要拍文藝片《投奔怒海》,想找周潤發主演,周潤發沒有答應,而是推薦了劉德華,說那小子很帥,工作很拼命,可以試試看。
男神一句話,劉德華得到了嶄露頭角的機會,在戲里飾演一名美軍翻譯官,艷驚四座。

TVB 看好他,82 年底讓他搭檔葉德嫻,出演《獵鷹》,飾演一名熱血正義的警察,結果一炮而紅。

1983 年,他和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組成 " 無線五虎將 ",撐起 TVB 一片天。

1985 年,他進軍樂壇,第一張專輯是《只知道此刻愛你》,引起很大反響。

表面看來,劉德華就是乘風破浪的哥哥,又高又帥,能演會唱,老天賞飯。
可在坊間,常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劉德華唱的不如張學友,跳的不如郭富城,演的不如黎明,實乃天王末流。

對他有點好感的人,會比較 " 客觀 " 地評價他的演技:劉德華演誰都像劉德華。
而業內人士對業務要求高,會說得更不客氣。

譚詠麟說,劉德華根本不適合唱歌。
黃秋生說,劉德華就是花瓶。
陳可辛說:劉德華演技太 " 一般 ",就像麥當勞漢堡。
黃霑則罵得毫不留情:從沒見過寫的這么爛的歌詞,還有這么笨的歌手。他填一世詞都不會有什么大成績。

只是,大家也都承認,這小子確實很努力,工作態度是好的。也確實好看。
初出茅廬的劉德華,就以這樣的形象扎根在娛樂圈:長得好,很幸運;有優點,但不多。


劉德華進娛樂圈時 20 歲,如今 61 歲。他用 41 年向人們證明,世界上有人可以一生都如同少年般成長。

自然,這 " 奇跡 " 是用 " 努力 " 換來的。劉天王的 " 王 ",其實是 " 卷王 " 的 " 王 ",只要給他時間,他啥都能干成。
當初為了唱好歌,他四處拜師,找到當時的大師戴思聰訓練聲樂。戴思聰聽了他的歌,明確地告訴他:" 你不會成為第一名的。"

戴思聰喜歡聰明有天賦的學生,把大量心思都用在黎明和王菲身上。劉德華明白自己的天資,于是更專注于發掘特色,磨煉音準。
他的鉆研精神讓戴老師感動,于是獲得了一個 " 好學生 " 的評價。

可這不過是一張 " 好人卡 ",會讓大多數人氣餒。
劉德華沒氣餒,唱得不好,他就天天練習;歌詞寫得不好,他就利用演戲的間隙,在別人休息的時候,躲在車里寫歌詞,一首接一首。

他唱歌時,絕不允許自己看提詞器,一定要將歌詞倒背如流。演唱時,哪怕唱錯一句歌詞,就會懊惱自己五個月。
他知道很多人不喜歡自己唱歌,他說沒關系,你覺得我唱得不 ok,那我就一直唱到你覺得 OK。當初周治平為他監制唱片,特意跑來對他說,自己很討厭聽劉德華唱歌。

劉德華聽完,灌唱片就格外謹慎,一首歌翻來覆去地唱,詞和曲子寫了又寫,工作沒黑沒白,把周治平整不會了。后來周治平一看到他就怕,對他的印象就一個字:服。
劉德華說:" 哪怕只有五個人,我也會唱給你聽。我要拼命唱到你笑,拼命唱到你哭。"

他練習了很多年,也進步了很多,可他依然怕黃霑。那年,他又見到黃霑,上來就說,你不要那么用力罵我好嗎。
沒想到黃霑說,不要放棄,人是會進步的。你現在的作品,我聽懂了。
那一個瞬間,想必劉德華感受到了圓滿。

再后來,他陸續發行了 100 多張專輯,膾炙人口的金曲無數;他開了上百場演唱會,場場爆滿;他拿了不少音樂獎項,也有了自己的音樂風格。如今江湖上人人都知道 " 劉德華唱歌沒天賦 ",卻再沒人說他 " 不會唱歌 "。

至于其它的工作,他付出的也是同樣的、無限的努力。
為了保持身材,他早餐吃三十年麥片。

為了把戲演得更真實,他讓群演扇自己無數嘴巴,指骨變形、流血受傷也不停工。

他可以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而毫不懈怠,演唱會唱到幾乎不能出聲才流淚道歉。

他不挑食不忘詞不遲到不耍大牌不需要摳圖,在這個越來越浮夸的娛樂圈,敬業的劉天王是個異數。

所以很多人都說,劉德華這輩子,最大的優點是努力,他的努力換來他永不衰退的人氣和成功。
這么說的人,肯定不是真愛粉。這簡直是天大的誤會。


所謂人氣,說到底,是人心所向。
在娛樂圈之外的其它領域,和劉德華一樣努力工作一生的人不在少數,卻極少有人和他一樣,能同時獲得圈內和圈外的人心。
因為劉德華最大的魅力,從來不是 " 勤奮 ",而是 " 真誠 "。這一點,圈內人看得更明白。

比如王寶強,就曾被劉德華感動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 2003 年,王寶強帶著電影處女作《盲井》參加金馬獎,休息期間,王寶強上了趟廁所。
上完廁所后他想洗手,可無論怎么按水龍頭,就是不出水。
因為他此前,從來沒見過感應出水的龍頭是自動。

他急得不知所措,忽然看到旁邊走過來一個人,這個人輕輕握住他的手,伸到水龍頭下面。水流了出來,他如釋重負。
當然,這個人是劉德華。這點小事,他出了廁所就忘了。

一年后,兩人要在《天下無賊》里合作,王寶強再次見到劉德華,激動得語無倫次,撲通一下就給劉天王跪了。
現場人全傻了,沒想到迷弟沒按套路出牌,甚至沒人上前扶一把。只有劉德華非常淡定,他毫不猶豫地也給王寶強跪下了。

很多年后,人氣天王和草根明星的互拜場景成為大家的笑談,只有王寶強會永遠記得,在紙醉金迷的名利場上,一個人氣前輩給予一個普通后輩的小小善意,是多么珍貴和重要。
這樣的 " 小動作 ",劉德華做過許多:資助貧困的藍潔瑛,幫她申請社會救濟;在阿 sa 要上臺時,伸手接住她嘴里的口香糖;被群演打,然后安慰群演 ……

人們都說他太會做人,會施 " 小恩小惠 "。
可他付出的,又豈止一些 " 小恩小惠 "。
當年《瘋狂的石頭》大賣,據說票房讓劉德華至少獲得了 700 萬以上的收入,媒體們大肆報道天王的眼光獨到,投資成功。

可他們很少說,《瘋狂的石頭》之所以大賣,是因為 2005 年時,劉德華的公司推出了 " 亞洲超星導 " 計劃,目的給沒有背景的新人導演機會。
當時,劉德華看上了寧浩寫的劇本,對他說:
" 我相信你是有做商業片的潛質的。我給你一筆錢,你想拍什么都可以。"

他投了 300 萬,寧浩的 " 石頭 " 大賣,雙贏。可其它被 " 亞洲超星導 " 扶持的新人,或許都在虧本。這些事,媒體不想報道。
而他并不在意,只是默默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資助破產的張衛健,幫助想自殺的鄭則仕。

他不止幫助圈內人,為祖國做得更多。
97 年香港回歸,他主動登上春晚舞臺,唱《中國人》。
06 年日本歌會,他對歌迷說,藝術家有過節,我是中國歌手。
08 年汶川地震,他為了感謝參加賑災匯演的藝人,當場下跪。

劉德華,他從來就不是為了籠絡人心,才付出一些小恩小惠。他明了的,是大是大非,明白 " 毋以善小而不為 "。
心理學家說過,考驗一個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時間。劉德華用了 41 年,向人們證明,他對這個世界,到底有多赤誠。

抖音上的驚人流量,是他 41 年成長的成果,也是他用 41 年換來的人心。
他確實是個笨小孩,憑著一副好看的外貌和普通的天資,要和那么多才華出眾、背景驚人、機靈百變的同行競爭,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一刻也不放松,持續累積努力和真誠。

于是奇跡就這樣發生,時間成了笨小孩最大的武器。當別人在流逝的時光里逐漸懈怠,失去了原本的優勢;他利用時間彎道超車 ,完成了龜兔賽跑式的華麗逆轉。
他終于努力到老了。
他終于足夠好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9546c8e9f09039c11d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