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云龍公開表示楊冪不是自己老板之后,有關楊冪和嘉行傳媒的關系就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媒體很快扒出雙方背后商業版圖,隨后不久,網絡上就出現了楊冪離開嘉行的消息,果不其然掀起了新一輪討論。



消息一經曝光,一開始包括爆料者本人都覺得魔幻,感慨有生之年還能發生這種事,只不過一旦了解了楊冪和嘉行真正的關系以及商業版圖,會發現可能性不是沒有,甚至可以說這事早該發生了,因為就像網友吐槽的那樣,楊冪在娛樂圈混了幾十年,在嘉行的股份還沒有經紀人高。

確實,曾嘉、趙若堯本來就是楊冪的經紀人,楊冪這些年也一直沒有更換團隊。



恰逢此時,楊冪前助理還發文感慨,留下一句物是人非,只愿好人一生平安,隨后又很快刪除了。

而根據開放平臺可查詢到的嘉行股份分配,會發現嘉行真正的老板是曾嘉,一人占股 45% 以上,是嘉行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趙若堯是第二大股東,持股 20%,而楊冪看似是第三大股東,但持股比例僅 15%。

不僅如此,楊冪在嘉行也沒有任何職務,是自然人股東中,唯一一個持有股份但不是公司高層的人,其他 4 人像曾嘉、趙若堯、李娟和高帆,都是一邊做股東,一邊做董事或者監事。

還有爆料稱,嘉行公司管理層都是老板曾嘉的親戚,搞得嘉行好像是個家族企業。

實際上,楊冪還是擔任過嘉行高管的,但不知為何退出了。

了解了這些信息之后是不是發現楊冪離開嘉行還挺正常的,股份不多、不參與運營、不擔任任何職務 …… 換個角度看,楊冪除了有點股份,本質和熱巴待遇差不多,從 2016 年的對賭協議開始,她可以說一直都是嘉行的工具人。

這份嘉行和尚世的對賭協議,可以說是外界認定楊冪是嘉行老板的主要依據,畢竟從常理推斷,誰會為了不是自己的公司拼命工作 3 年賺 3 億利潤啊——楊冪竟然這么做了。

而且對賭協議完成后,針對楊冪,嘉行頗有點用完就扔的意思,2015 年到 2017 年期間,楊冪拍攝并播出了至少 12 部劇,其中有 7 部是電影,像《扶搖》、《談判官》等劇雖然是 2018 年播出的,但拍攝時間都是在 2017 年,也就是對賭期間。



對賭協議完成后,從 2018 年到 2021 年,同樣 3 年時間,楊冪實際上主演并播出的作品只有 4 部,分別是《筑夢情緣》、《暴風眼》、《斛珠夫人》和《刺殺小說家》,其中《暴風眼》還是典型的嘉行大禮包。

當然,楊冪也并非沒有好處,至少在對賭協議完成后,她手頭嘉行股份的價值肯定是大漲了的,只是確實不如真正的幕后老板舒服。

現如今楊冪產量減少,手頭存貨雖然有但播出時間遲遲未定,更重要的是,她也已經 35 歲了,轉型拍電影太晚了,繼續拍古偶太 " 老 " 了,想要拍正劇也不容易,這時候離開公司尋找新出路,對于她和嘉行來說,應該都是一件好事。

其實像其他 85 花,也都是在近年開始紛紛解約換公司,趙麗穎去了李冰冰公司,劉詩詩也是在結婚后離開唐人,去了自家老公的公司,唐嫣更不用說,早早就選擇單干了,簽約新人都培養起來了,這么看來楊冪已經算解約晚了的。



不過最后還是要強調一下,目前楊冪和嘉行對于解約問題都還沒有明確回應,一切都還是爆料階段,具體消息還是等官宣或者當事人回應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9ad428e9f096b4c054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