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親密度正在下降,請盡快續費 ";" 親密度到達 5000 即可解鎖詳細聯系方式 "…… 伴隨著一條條 " 官方提示 ",以為找到 " 真愛 " 的網友不斷充值付費,殊不知掉入了 " 甜蜜陷阱 "。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獲悉,當地警方歷時 3 個多月,輾轉 23 個省 60 余市,成功打掉一個借用相親交友軟件實施詐騙的違法犯罪團伙,抓獲嫌疑人 470 余人,凍結資金 5000 余萬元,該詐騙團伙被全鏈條摧毀。
" 相親交友 " 先充值后聊天
今年 3 月,合肥市公安局瑤海分局責任區刑警一隊接到周某報警,稱其在一相親交友類手機軟件中被詐騙。
據周某回憶,他在手機上閱讀小說時無意間被彈出的相親軟件廣告吸引,自己在點擊之后竟直接跳轉到了手機應用商城,一看是 " 正規軟件 ",自己便放下了戒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點擊了下載。自動注冊成功后,果然如廣告介紹,有各種各樣的 " 美女 " 主動搭訕。自此,周某便開始了 " 網絡相親 "。
在眾多的 " 美女 " 中,周某對一個聲稱同樣居住在合肥的女子楊某產生了濃厚興趣。但沒聊幾句,系統便提示想要繼續聊天的話就必須充值金幣。
周某說,當時自己也有過猜疑,但是對方說她也一樣,要充值才可以聊天。在和客服確認后,周某放下了顧慮,開始充值第一筆錢。
隨著聊天的逐漸深入,周某用來和 " 相親對象 " 聊天以及視頻的花銷越來越大,每當他想獲得對方聯系方式時總會被系統以 " 親密度 " 不足為由屏蔽掉,被 " 愛情 " 沖昏頭腦的周某顧不得多想又開始了充值。很快充值金額達到要求,再索要聯系方式時,對方又總以聽不清語音、看不見消息等各種理由搪塞過去。此時的周某已經前前后后充值 2.7 萬余元,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了。
像周某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很多。警方調查發現,有不少受害者早已深陷泥潭,其中甚至不乏受害者通過網貸投入幾十萬元只為博得所謂 " 女神 " 一笑。
招募 " 聊手 " 布下甜蜜陷阱
接警后,瑤海分局立即啟動 " 一案一研判 " 工作機制,很快鎖定了遠在陜西省的 " 聊手 " 楊某,又順藤摸瓜,揪出了一個由 App 開發公司、代理、聊手(主播)等成員組成的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
經調查,軟件的開發者許某與吳某是一對夫妻,出于對軟件編程的喜好以及牟利的目的設計了該款相親 App,自 2021 年 10 月開始上線運行,披著正規相親的 " 外衣 ",實施婚戀類詐騙。其下線代理公司則以低付出高回報為誘餌,在全國各地廣泛招募聊手參與詐騙活動。
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一方面,代理公司會讓聊手拉攏周邊人加入,獲取分成,從而組建起龐大的違法犯罪關系網。另一方面,他們還會通過各類平臺向男性用戶實施廣告投放,進行精準引流。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該團伙設置了層層升級的 " 親密 " 機制。剛開始交友時,在 App 內文字聊天需按條收費,如果想要視頻聊天需要充值更多的 " 金幣 "。" 金幣 " 的數值與 " 親密度 " 相關,消費越多 " 親密度 " 則越高。沒有達到 5000 指數的 " 親密度 " 前,兩人發送電話號碼、社交軟件賬號等個人信息都會被系統自動屏蔽,只有到達 5000 指數的 " 親密度 ",才能獲取對方個人信息,有希望轉為私下聯系。而達到 5000 指數的 " 親密度 " 需要花費 5000 元。
此外,招募到的聊手按照既定話術,謊稱家人生病等急需用錢理由索要禮物,或是以想要線下見面等理由誘騙受害人不斷充值。有的聊手為了能夠騙取更多資金甚至會架設 20 多部手機,創建多個賬號同時與多位受害者聊天。
跨省抓捕摧毀犯罪鏈條
待時機成熟,瑤海分局在上級公安機關和相關警種部門支持與配合下,組織專案民警奔赴 23 省 60 余市開展收網工作。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這些團伙成員具有較高的反偵查意識。公司會對聊手進行簡單培訓,教授她們面對警方盤問時的話術,還會要求聊手們清理掉相關的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等內容,企圖阻礙警方調查。
經過三個多月的深入研判和縝密部署,瑤海分局共抓獲嫌疑人 470 余人,扣押電腦 70 余臺,手機 200 余部,凍結資金 5000 余萬元,對該犯罪團伙實現了全鏈條精準打擊。目前,該 " 相親交友 " 軟件已經停止運營,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辦案民警提醒,在網絡交友時,如果對方異常熱情、交往時間很短就要求確定 " 戀愛關系 ",或提出在平臺上 " 充值、刷禮物、打榜 ",以及以 " 投資 " 或生病救急等要求匯款轉賬的,要留個心眼,切勿輕易相信對方的承諾,不要被 " 甜言蜜語 " 打動而落入 " 溫柔陷阱 "。
(編輯 范文靜)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ddfb39e780bf92c0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