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對比過的 CMOS 圖像傳感器(CIS),如 HM2、GN1、IMX766 等型號,基本都是供多個品牌使用的;而這期我們來點不同,來對比一下某個品牌專用的 Sensor,看看它在品牌下不同的機型是否會呈不同的風格與表現。
繼續看看三星的 ISOCELL 系列,選來了去年 9 月份正式亮相的 GN5 —— GN5 目前是一塊 vivo「專屬」的 5000 萬像素傳感器,目前只在 iQOO 9、iQOO 9 Pro、iQOO 10、iQOO 10 Pro、vivo X Fold,以及海外的 iQOO 9T(iQOO 10 海外版)這六款機子的主攝像頭上搭載。
有效分辨率 5000 萬像素,1/1.57 英寸格式的 Sensor,對角尺寸 10.19mm,單像素尺寸 1.0μm,默認會以像素 4 合 1 的方式輸出 1250 萬像素的畫面。

借助 FDTI(前端深溝隔離)技術,讓一個本來就不算大的像素擁有兩個水平或者垂直的光電二極管,一來實現更快的 Dual Pixel Pro / 雙核對焦 Pro 技術;二來能讓單個像素接收到更多的光信息,一定程度上提升暗光能力;三來因翻倍的光電二極管存在,可以通過算法超分輸出 1 億像素的畫面。

1/1.57 英寸的 GN5 尺寸在今天看來并不算大,三星 ISOCELL 2.0 技術的加持卻讓這塊 Sensor 的紙面參數非常好看,不過是驢是馬還得牽出來遛遛,從落地機型出發,選來三款代表性的機型:
iQOO 9 Pro
f/1.75 光圈 | 微云臺防抖
驍龍 8 Gen 1 平臺 | 2022.01.05 發布
vivo X Fold
f/1.75 光圈 | 蔡司 T* 鍍膜 | OIS 光學防抖
驍龍 8 Gen 1 平臺 | 2022.04.11 發布
iQOO 10 Pro
f/1.88 光圈 | 微云臺防抖
驍龍 8+ 平臺 | V+ 自研芯片 | 2022.07.19 發布
這三款機子里,iQOO 9 Pro 是 GN5 的首發機型,iQOO 10 Pro 則是搭載 GN5 的最新機型,有 vivo 自研的 V1+ 芯片,且兩款 iQOO 的 GN5 用的都是 vivo 看家的「微云臺防抖」,而折疊屏 vivo X Fold 因機身空間的限制,只用了普通的光學防抖模組。

循例先看我們 WHYLAB 測得的實驗室數據。
首先是標準暗光環境下畫面的灰階動態范圍表現,理論上數值越高,相機拍攝畫面的動態范圍就越廣,其理論細節越豐富 —— 在低照度 D65 光源下,三款手機的 DR 動態范圍成績為:

需要說明一下,實驗設備測試需刨除軟件 HDR 算法對畫面成像的影響,會主動關閉 HDR 功能再作測試,盡可能還原硬件的表現;vivo 這三款 GN5 機器的表現可謂非常接近,若硬要比出個優劣,那么 iQOO 9 Pro 在較暗光線下的動態范圍數據上會稍好一丟丟。
那么同樣是較暗光線環境下,三款機子的噪點控制表現,繼續在低照度的 D65 光源下測試,這里測得有三個 VN 值,理論上數值越低噪點控制得越好。

意料之中,三款機子的表現同樣很接近,而且 vivo X Fold 和 iQOO 10 Pro 數據上不分上下,iQOO 9 Pro 同樣也是相對好一丟,數據上都達到中等偏上水平。
最后再看反映傳感器、鏡片和手機廠商成像風格等綜合水平的「畫面均勻度 Shading」—— 在高照度的 D65 光源下,測得三者數據。

理論上,數值越接近「0」畫面越均勻 —— 從三款機子的 Shading 值看,畫面均勻度都是非常高的,擺在市面上處于一線水平;看數字或許還不夠直觀,從三維坐標分布圖看其實更直觀。

▲ iQOO 9 Pro

▲ vivo X Fold

▲ iQOO 10 Pro
從數據看,iQOO 9 Pro、iQOO 10 Pro 和 vivo X Fold 在低照度動態范圍、噪點控制,以及畫面均勻度方面的表現非常接近。
可來到實際的拍攝表現,還得從樣張出發。



先看一組標準的燈箱樣張,可見三者的曝光、細節處理挺接近的,細微的不同在于色彩的處理差異,特別是 vivo X Fold 的黃色飽和度稍高一點點。

這里需要提一下,三款機子里只有 vivo X Fold 有蔡司色彩的加持,只不過這里以相機的默認模式來測試對比,因此這里的 X Fold 的樣張均沒有開啟蔡司自然色彩模式。
走出戶外,來到較復雜多變的環境,總的來說,三款機子的成像風格也非常接近,從側面能看出 vivo 的影像系統已經形成自己的風格,色彩會稍照顧眼睛的喜好。






就像是這種樹蔭下拍的背光環境下,對光斑的樹葉邊緣處理也非常接近,且對高光的壓制做得相對到位。


但并不是說三款機子在白天所有場景的表現都是一樣的,以下這組樣張能看出 vivo 這幾個月來的進步。



除了曝光稍有不同外,建筑中間暗處,iQOO 9 Pro 對弱光的處理明顯要弱于 iQOO 10 Pro 和 vivo X Fold,前者窗戶、橫梁的線條涂抹較嚴重,細節明顯不如后來者。

除了 Sensor 本身,三款機子的相機模組也有不同,例如兩款 iQOO 用的是 vivo 看家的微云臺防抖結構,而 vivo X Fold 只有普通的 OIS 鏡頭光學防抖 —— 所以 vivo X Fold 在暗光環境下就不如微云臺的 iQOO 9 Pro 和 iQOO 10 Pro 嗎?



這是在暗光下只有燈箱一個光源的環境,是一個較極端的高光比、主體為弱光的環境,整體看來還是比較接近的,只有細究才發現 iQOO 10 Pro 的細節稍多一丟丟,如燈箱上小小的液晶屏上文字依稀可辨。

這是這幾期關于傳感器風格的對比中最「無趣」的一款 Sensor 了,原因是時間跨度較大的三款機子 iQOO 9 Pro、vivo X Fold 和 iQOO 10 Pro,無論是實驗室數據還是實拍樣張的表現頗為接近,或許是同一團隊的調校,有進步但并不算明顯,而不像隔壁小米(Redmi)同一款 Sensor 在不同機型會有較明顯的風格差異(甚至部分退步);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 vivo「獨占」的這枚主流偏旗艦的 GN5 傳感器已經被 vivo 用得爐火純青。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0a9edb15ec07ef1068f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