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句詩里,每個字都對應一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排在最前面的 " 飛雪 " 二字," 飛 " 是《飛狐外傳》," 雪 " 是《雪山飛狐》。其中,《雪山飛狐》寫作在前,但時間線在后,《飛狐外傳》寫作在后,但其實是《雪山飛狐》的前傳。

兩部書的篇幅都不算長,《飛狐外傳》稍長一些,但比起 " 射雕三部曲 " 和《笑傲江湖》等真正的大部頭小說,故事上還是要簡單得多了。
對這兩部小說進行影視化改編,大家采取的往往都是 " 一鍋端 " 的戰略。
為什么呢?
一方面,兩部小說都比較短,把《雪山飛狐》連著《飛狐外傳》一起來拍,故事能顯得更豐富一點,只拍《雪山飛狐》或《飛狐外傳》,似乎都有些單薄。
另一方面是人物上的問題。
這兩部書的主角都是胡斐,而胡斐這個角色,其實在塑造上是有些失敗的。個性不夠鮮明,屬于自己的名場面寥寥,讀者仔細品品他的愛情線,也會覺得這家伙即便算不上渣男,也的確不夠討人喜歡。

胡斐這個角色寫得不夠好,金庸自己也承認。在《飛狐外傳》的后記里,他說自己 " 立意要寫一個性格 ",卻成了 " 主題先行 ",犯了 " 小說寫作的大忌 "。有意思的是,《雪山飛狐》中的胡斐不夠出彩,金庸便又開了一本《飛狐外傳》來彌補,卻依然失敗,胡斐這個角色,也算是金庸的滑鐵盧了。

男主角單薄,只好靠其他角色救場。
私以為,《雪山飛狐》連帶《飛狐外傳》兩部書中,有三個戲份較重的角色稱得上是 " 上上人物 "。
這三個人是,胡一刀、胡夫人、程靈素。
胡一刀和胡夫人都是《雪山飛狐》中的角色。

胡一刀形象之鮮明,放在金庸任何一部小說里都算出眾。相貌兇惡,性格豪邁,出場時刀劍環伺卻能睡得鼾聲如雷,俠骨柔情,天不怕地不怕,但心中始終掛念著愛妻。最能代表他性格的一件事,大概是和大敵苗人鳳決戰之前,他卻在風雪之中夤夜疾馳六百里取回了苗人鳳仇人的首級。與敵人推心置腹,如此快意恩仇,胡一刀當然算是上上人物。
胡夫人則與胡一刀相映成輝。長著一副嬌滴滴的容貌,武功卻相當了得,性格也豪氣十足。胡一刀在敵人來犯時酣睡,是胡夫人抱著孩子解決了一眾蟊賊。胡一刀身死,胡夫人也沒有獨活,也難怪后來苗若蘭會對胡斐說出那句話:" 我一定學你媽媽,不學我媽媽。"

胡夫人雖然無名無姓,但短暫的出場,幾個照面便讓讀者印象深刻,也算得上是上上人物。
程靈素則是《飛狐外傳》中最大的意難平。相貌平平,心思聰穎,鐘情于胡斐,對方卻心有所屬,只以兄妹之禮相待,她最終用自己的命換回了胡斐的命,才讓胡斐心如刀絞,失去才知珍貴。程靈素是那種所有讀者都會喜歡并憐惜的角色,金庸自己也說 " 每次寫到她都流眼淚 ",能讓作者和讀者都深深動情,當然是上上人物。

我跑題細數了這幾位小說中的角色,只為了強調一件事:小說的靈魂是人物,而非故事橋段。武俠小說尤其如此。要對小說進行影視翻拍,自然要抓住其靈魂。
那么,把《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并起來拍,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影視劇創作者把兩部小說拿在手里,自然舍不得不細拍胡一刀和胡夫人,更舍不得不拍程靈素的戲。
故而,從香港的 78 版到 85 版再到臺灣的 91 版以及后來 TVB 的 99 版乃至王晶在 2007 年拍的版本,大多名為《雪山飛狐》,卻其實都是雜著《飛狐外傳》一起來拍的。
但合并兩部小說來拍,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金庸先寫的是后傳《雪山飛狐》,后來才寫的前傳《飛狐外傳》,寫《雪山飛狐》時,他并不知道自己會創作袁紫衣和程靈素這兩個人物,那么影視劇編劇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做好銜接與過渡,至少不能讓觀眾覺得胡斐最后傾心苗若蘭是負心薄幸,仿佛活在平行世界,袁紫衣和程靈素從未存在。

要做銜接和過渡,就需要創作原創劇情,而改編金庸小說時加入原創,往往是做多錯多,魔改得厲害了,不但書迷不買賬,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也常能發現出別扭之處,覺得味道不對,風格不符。
過往的多版《雪山飛狐》,能稱得上成功的其實不多,而且是越拍越難獲得好評。
78 年香港佳藝電視臺的衛子云所拍之《雪山飛狐》,年代久遠,看過的年輕人不多,我也未曾看過,不多評論。據說這部劇當年頗受稱贊,是因為舍得花錢,去了喜馬拉雅山拍攝外景,這在 78 年倒的確算是創舉。

85 年的版本就出自 TVB 之手了。監制是王晶的父親王天林,導演陣容里有杜琪峯和陳木勝的名字,演胡斐的是呂良偉,這部劇里女一號是曾華倩飾演的苗若蘭,配角陣容更是豪華,謝賢演苗人鳳,曾江演田歸農,飾演馬春花的則是趙雅芝。這一版最是還原原著,拍攝水準也最高,私以為是諸多版本里最好的一個,可惜內地沒有引進過,看過的人不多。

91 年孟飛主演的那部臺版《雪山飛狐》大概是內地七零八零后最熟悉的一個版本了,這部劇水平最高的毫無疑問是主題曲《追夢人》,劇集本身除了實景拍攝外乏善可陳,對原著的改編也多有可吐槽之處,好在龔慈恩對程靈素的塑造頗為成功,留下了一個經典的熒幕形象。

TVB 的 99 版和王晶的 07 版都以魔改聞名。
99 版據說是因為版權問題舍棄了《飛狐外傳》里很多人物的姓名,沒有了袁紫衣和程靈素以及馬春花,把她們的性格和故事融進了原創角色聶桑青和幺一一的身上。如此大膽的改編當然不會討好觀眾,但個人覺得,聶桑青這個角色的塑造還算成功,這一版雖然魔改,但并不難看,熟諳金庸原著的李添勝或許是意識到了《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這兩部小說自身的缺陷,才敢大動筋骨,但如此一來,爭議自然就多了。

王晶的 07 版選角其實不錯,聶遠演胡斐也算是彌補了錯過楊過的遺憾,只是朱茵飾演袁紫衣時年齡漸長,造型又差,招致許多吐槽,阿嬌飾演程靈素也美得不太符合原著描寫。劇情最大的魔改體現在田歸農這個角色身上,他的戲份多到令人訝異,因此也有很多人稱這部劇是《田歸農英雄傳》。

總而言之,拍《飛狐外傳》和《雪山飛狐》這兩部小說,本就是件難事,連最擅長拍金庸的 TVB 都難以穩操勝券,改還是不改是個大問題,怎么改更令人頭疼。
我前面說這么多,是因為又有新版的《飛狐外傳》播出,而這一版,并未較多涉及《雪山飛狐》的劇情,還真是實實在在地在拍《飛狐外傳》。

那這一次的翻拍成功嗎?
只能說這部劇算不上是爛劇,能看到創作者的誠意。
打戲是認認真真硬橋硬馬來拍的,文戲上的改編處理也不能說沒動腦子,演員方面,也沒有太離譜的存在。當然,有一些問題的出現也是致命的,就令人很難忍住不吐槽了。
簡言之,這是部 " 不是完全不能看 " 的劇,及格線上下,不是很差,也好不到哪里去。

喜歡金庸小說,對《飛狐外傳》感興趣,看到這部劇的選角也覺得沒那么離譜,那你可以打開看一看,它不會差勁到令你太過失望。
對于金庸小說本就不太感冒的觀眾,就不必浪費自己的時間了。最根本的原因是,《飛狐外傳》本身的故事包括任何一個版本原創的橋段,在武俠作品里都算不上一流,改編不出差錯尚且未必有多精彩,出現問題就不會有多好看了。
新版犯的錯誤,我只挑大的說,一個是選角不當,一個是過度改編。
選角不當我指的是苗人鳳和田歸農的錯位。
這個版本選用秦俊杰飾演胡斐,問題不大,個人覺得并沒有輸聶遠多少,比起陳錦鴻以太過儒雅的氣質演不羈的飛狐大俠,倒是秦俊杰身上的草莽氣更重一點,演技方面,起碼原聲臺詞聽著也挺舒服,不露怯。

問題出在重要配角苗人鳳和田歸農的身上。苗人鳳沉默寡言,但不是性格陰鷙,他武功高,名號響,但并不裝逼,相反,按原著描寫,苗人鳳正直樸實,甚至是有些木訥的。
劇中林雨申對苗人鳳的飾演,完全是背離原著的。我知道他演過楊逍,似乎風評還不錯,但楊逍的角色性格顯然更適合他千篇一律的演法,端著演戲演得久了,觀眾只會覺得不自然,他總是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樣,這種破碎感可能有些小女生會吃,但出現在苗人鳳這種頂天立地的漢子身上實在太過奇怪。

倒是飾演田歸農的何潤東或許更適合演苗人鳳這一角色,但選何潤東演田歸農,又有些太過高大威猛,與田歸農這個武功不算太高的陰謀家形象不是特別符合。
兩個演員調換一下,可能違和感就少一些了。

改編方面,為了改變袁紫衣在原著中的渣女形象,新版在前半部分中給袁紫衣加了很多戲,也強化了袁紫衣和胡斐之間的感情,讓其變得更加直白,但如此一來,程靈素和苗若蘭的戲份怎么安排就成了問題,后面怎么收這條線才能不讓男女主角都被觀眾討厭,也是疑問。

另外,新版比王晶版還能給配角加戲,苗人鳳成了第二男主,田歸農和南蘭的愛情戲更一度成為主線。
這樣改顯然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讓胡斐這個本就單薄的男主顯得更加單薄,而苗人鳳在選角上本就并不合適,加戲越多,走得越遠。田歸農和南蘭的所謂愛情戲太冗長,也是類似問題。

加入原創內容,豐富小說中原本沒怎么細致描寫的片段,初衷其實是好的,但創作者不知道寫作拍戲都如同作畫,要有留白才好,這一點,金庸早就預見。

他在《飛狐外傳》的后記中強調過,改編《飛狐外傳》,最好不要豐富與發展。
不得不說,金庸到底是金庸,拍他老人家的作品,還是得聽他老人家的勸。
END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28ede8e9f091ef34af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