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對娛樂圈而言可謂是真正的 " 多事之秋 "。
從 " 你是我的姐 " 到如今的 " 誰有本事逃脫違法的后果?" 不禁讓人深思,桃色和金色為何成了娛樂圈洗不掉的底色?
在這個明星全面崛起,演員瀕臨滅絕的時代,有口皆碑的 " 好演員 ",從未如此緊俏。
恰逢近日,演員朱銳爆料自己在演戲時,曾被某男演員捏屁股,幸得當時這部戲的女主角打抱不平,事情過去五年后那個男演員被抓了。
朱銳的沉默讓該事件陷入羅生門之困,在究竟是海清還是郝蕾之間,有網友表示 " 這事像郝蕾的作風 "。
最后,結果或許已經變得不重要了,但是人們再次將目光放到了演員郝蕾的身上。

這個有著無冕之王氣質的演員正在經歷著被 " 邊緣化 " 的現狀,中國影視的寒冬來了,明星泛濫成災,可我們多么希望再多一點這樣的好演員。
當我們開始懷念郝蕾
雖然在感情里永遠 " 傻大妞 ",但對于演戲,郝蕾一定算得上一個有態度的演員。
她是一個將 " 被寫進表演教科書 " 視為目標的 " 前浪 " 女演員,一個 " 人生中沒有秘密 " 的坦誠之人。
即便不在江湖,江湖依然有她的傳說。
15 歲便加入長春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后,跟著大隊一路闖蕩。
從長春跑到北京求學,半工半讀,做配音賺生活費。
為了考上戲,獨自乘火車,在車廂間的行李上坐了整整一天。
那時候的演繹之路摻雜著心酸,要大紅,不僅要命要運,要有降服觀眾的演技真實力。
如今泛濫的選秀節目,讓成為明星自此有了捷徑,他們輕易走上巔峰,反而讓人們再難看到匠心的堅守。
當年,19 歲的郝蕾飾演了電視劇《十七歲不哭》里,清純倔強的女主楊宇凌,也因此成了一代人的白月光。

后來又陸陸續續地出演了不少影視作品,《肥貓尋親記》的方紀香,《少年黃飛鴻》中的十三姨。
在《少年天子》中,郝蕾飾演了一個如同華妃一樣的角色,不瘋魔不成活。
即便如今再去重溫,打開彈幕,能看到觀眾敲出滿屏 " 教科書式演技 " 以表達對郝蕾的贊嘆。

也是在這一年里,郝蕾與段奕宏合作飾演了孟京輝 " 戀愛的犀牛 ",這一版,至今都是許多文青心里的經典版本。
即使當時 25 歲的郝蕾,依舊常常自謙天賦不高,但跟現在的年輕演員比起來,絕對稱得上徹底碾壓了。
她對演戲一直有一套自己的行業準則,從她犀利的采訪里我們能夠探究一二。
在曾經的訪談,郝蕾說過這樣一句話:
因為我不知道什么是藝人,我的思想是非常老派。
我們只能勤勤懇懇,練臺詞,練形體,就覺得這樣才是我的藝術生涯。
我非常不屑藝人這個詞,我只是個演員,而且我覺得演員是非常讓我驕傲的一個職業。
看過《十三邀》的朋友,完全能體會到郝蕾對于演員和表演的認知。
會感受到,什么是一個演員的專業性見解。
這是郝蕾一直堅持一個理論:表演演的不是戲,而是人。

但在整個娛樂工業下,每個演員都安享于一個浮華的迷你王國,沉醉于名利的泡沫假象。
她只說:" 越演越浪費 "。
" 永遠靚麗 " 的演員,
是一個偽命題
業界評價一個演員好壞的標準已經變了,似乎只有郝蕾還停在原地。
在一張張精修包裝的明星照后,郝蕾老了,胖了,變成一種不被允許的事情。
演藝圈陷入了一個靠 " 顏值 " 和 " 人設 " 行天下的怪圈。
但也恰恰顯得郝蕾的清醒和真實與眾不同。
她始終不愿被規訓,對體面、精致、虛偽等用來裝點門臉的東西抱有天然的排斥。
她的表演源于生活中細節的觀察,而不是高高懸起的浮夸假象。
她曾表示:
一個真正的好演員,是用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別人,包括表情、內心,和看書。
如果我能抓住一個角色的靈魂,抓住她的內在,為什么她這么表達,那么一切模仿都無意義了。
反饋到表演中,郝蕾確實做到了知行合一。
《親愛的》中,她扮演丟了孩子的媽媽,那種從傷心、悔恨到撕心裂肺地哭泣,不是漂亮演員在熒幕里精致的抹淚, 郝蕾可以完全帶入角色,讓觀眾一同心碎。

《八角亭謎霧》有人質疑郝蕾胖。
但這個角色本身設定 " 一個和家庭有隔閡的中年女性 "。
玄珠十八歲就離家,在深圳的外貿加工廠做了廠妹,白天打工,晚上讀夜校,努力拿下了自考文憑,從打樣員做到了主管品控的總監。
郝蕾飾演的不就是這樣一個骨子里自卑但外表強勢的形象嗎?

在《聽見她說》里,郝蕾扮演了一個文化學歷不高,長期遭受家暴,又在丈夫的葬禮笑出聲的婦女。
她倚靠在沙發里,短絲襪的松緊勒進肉里,腳踝處多了點凹凸,讓雙腿顯得更加浮腫。
這非常的不女演員,但卻讓觀眾覺得非常的真實。
當她捂住嘴巴哭泣時,露出的紅色指甲油斑駁脫落。

人物的靈魂在細節處得以綻放。
這不禁讓人想到《立春》中,要說誰貢獻了最好的演技?
一定是蔣雯麗腰上的兩道褶子。

所以,演員的胖和丑都不是原罪,形象不貼臉才是。
演員最終是服務于劇情的,而不是單純服務于美和精致。
這也是為什么郝蕾能夠自信地表示:
作為一個女演員,我已經胖成這樣了,我還是非常自信地坐在這里,因為我的演技是誰也拿不走的。

被寵壞的明星和被邊緣化的演員
在當代演繹界,3 分靠演技,7 分靠吆喝。
我們在熱搜里看過了太多的高頻夸贊—— " 演技炸裂 ":
皺眉抿嘴是隱忍不發的炸裂;又哭又笑是瘋批美人的炸裂;放聲大笑嚎啕大哭是釋放的炸裂;馬金濤式怒吼咆哮也是炸裂……

這會讓老戲骨們笑出聲來,感嘆時代真的變了。
在一檔演技競技綜藝《導演請指教》中,點贊最高的一條短評是:這大概就是中國電影的末日了吧。
" 炸裂 " 這樣的 " 彩虹屁 " 來對標好的表演,就像郝蕾所言 " 因為那是表演系學生大學二年級就該做到的事 "。
理所當然的事硬要褒獎一番,才是行業的倒退,標準的降級。
一邊是老戲骨們的嘆息,一邊是粉絲的盲目追捧,他們甘愿匍匐在那種自我營造光芒下。
于是,即使近期的一個明星塌房塌得不能再塌了,依舊有人愿意花錢買單,回收簽名照。
即使粉絲已經事先知道某些沒有被曝光的事情,也要守著那虛無的信仰,繼續把他們推向 " 圣壇 "。
直到高樓塌,留下一地雞毛。
多少有點 " 慈母多敗兒 " 的味道。
紙醉金迷下,多少流量明星早就沒了對演技的敬畏,失去了真誠的能力。
就像郝蕾被問到 " 為什么演爛片 " 時說的那樣:如果要質問演員的話,先質問行業,再去質問某一個人的選擇。

整個行業浮躁、爛片百出的情況下,郝蕾們所代表的專業已經被邊緣化了。
于是,藝術總監可以是鄭爽,編劇可以是張翰 ......

說不唏噓是假的。
此前," 郝蕾好敢說 " 登上了熱搜。
聊起演技,她滔滔不絕,一針見血。
評價演員,她也毫不留情。
說到一個演員的責任,她認為:
演員到底應該做到什么?簡單地來說應該做到職業的根本

她敢深究:表演,首先還是要靠基本功。演員是需要訓練的。
而郝蕾敢做敢言的底氣源于真本事。
話語中有一些鋒芒,但也不過袒露了真心,撕破了演藝圈的假面。
然而,迎面而來的是群情洶涌的謾罵和污蔑。
她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被冠上 " 思想陳舊過時 "、" 不懂粉絲經濟下的需求 " 和 " 蹭流量 " 的帽子。
郝蕾沒有直接辯解,只是淡淡地說道:
觀眾的標準,可以更高一點。
演員對自己的要求,也可以更高一點。
她又一次說出真相,他們繼續氣得跳墻,卻又無可反駁。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1ecc68e9f09717906f3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