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這次連口碑極好的真 · 頂流也要翻車。
在內娛諸多節目中一路廝殺做到第五季的《脫口秀大會》開播,本來是年輕人們翹首以盼的盛典。

笑果創始人之一李誕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讓大家 " 每個人都能快樂五分鐘 "。
不曾想到,這一季卻給觀眾提供了最多糟心、添堵、憋悶的 " 特別體驗 "。
口碑大多在 7.5 分徘徊,從未下過 6.5 分的《脫口秀大會》遭遇創辦以來最大的滑鐵盧,拿到了五年以來最低分:4.9。

這檔比賽節目 " 撲街 " 的原因很復雜:策劃的黔驢技窮,選題的沾輕怕重,內容的避重就輕……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
特殊賽制下,裁判如同鬧劇一樣不公正的評判。
而大家的炮轟,又集中在李誕,以及另外兩位領笑員身上——周迅,那英。

氣得全網在罵,
她們竟成最大敗筆?
在前一陣,趙曉卉票數優先卻遭到冷言冷語,當場宣布退賽,李誕遭受過不公平的質疑。
近期的比賽內,周迅和那英的諸多騷操作,更是點燃了網友的怒火,前兩天 # 那英 周迅 #、# 脫口秀領笑員 # 分別登上熱搜,滿目望去皆是差評。

《脫口秀大會》上,那英和周迅,一個動如脫兔一個靜如處子。
先說那英:她的主場意識極強,經常滿場蹦跶,是個炒氣氛帶節奏的好手,卻沒有真正的控場能力。
一言蔽之:鬧騰。
那英最飽受詬病的一點是,情緒一上來就滿場亂竄,遇到自己喜歡的表演大呼小叫拍燈投票之余,還使勁攛掇別人拍燈;
到后面來勁兒了,三番四次上手,搶著去拍別人的燈。

大張偉 N 次試圖控場失敗,屏幕內外的觀眾都想直呼:" 救命 " ——
對大明星來說那可能只是個普通按鈕,拿了通告費,可以仗著身份情緒化地投票,搏一個鏡頭;或者隨意指揮這個選手和那個選手 pk,然后自己坐著看戲;
但對于辛辛苦苦備賽一年的選手來說,《脫口秀大會》是個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站在舞臺上的 " 高考 "。

那英安排小鹿 pk 拉宏桑,
導致小鹿被淘汰。
而在第一輪比拼中得到多一燈少一燈,意味著輸贏和去留,間接決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那英的草率和輕慢,屏幕內外同樣卷生卷死的打工人氣得握緊拳頭。

比起那英的鬧騰,另一位負責拍燈,決定選手去留的領笑員:周迅,則安靜笨拙得如同看表演的嘉賓一樣——
以舒適的狀態整個人陷入沙發里,倒是非常入神地看著選手表演,但在場不在場,多她一個少她一個,似乎并無差別。
甚至屢次忘了拍燈,直接導致多位選手被淘汰。

剛開始不熟悉,一時不察就算了,如果連續 4 次都這樣,說得過去?
除了狀態一動一靜兩個極端,兩人最被置喙的是:
根本沒有做領笑員的能力。
她們壓根看不懂選手內涵的梗,也缺乏對普羅大眾真實生活的共情——
脫口秀是一門冒犯的藝術,當國內脫口秀題材的局限和被掣肘的因素太多,沒法開麥提及政經和黃暴段子,只能自黑一下自己。
也正是因此,大多數選手最精彩的演繹,都集中在自我嘲諷的引申暗喻上——
殘疾人對自己遭遇的陳述;底層勞動者如外賣員對工作被歧視日常的玩笑;
女脫口秀藝人對女性生存困境的挑破和戳穿;對普遍存在的性別雙標的痛斥;大膽開麥,針砭時事的鋒利;

普通人對自己遭遇校園霸凌的回憶、廣大社畜們北漂的艱辛、落戶一線的困難、沒錢買房只能去看兇宅的落魄、疫情受困的苦中作樂……
這些議題引發全網觀眾的共鳴,殘酷生活被選手以戲謔的嘲諷方式說出,大家聽得笑中帶淚。
然而兩位領笑員卻 get 不到勞動人民的笑點,觀眾席爆出陣陣掌聲和歡呼的時候,她們常常一臉茫然。
甚至,言語之中流露出迷惑發言:
孟川那期講為了省錢買房,所以決定去看兇宅,周迅不敢相信:" 所以是真的兇宅嗎?"
楊笠講完自己在上海被迫靜止的那三個月,用心酸眼淚淬煉出來的段子時候,那英在后臺采訪表示:" 她適合隔離,能寫出好本子。"

我一整個:???
救命,她們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
月入 208w 的大明星們,絲毫無法理解普通人這三年面對的生活不易,經濟困窘,更別說共情了。
她們的表現讓大家意外發現:本來以為歡樂是沒有國界不分性別。
原來,至少快樂這件事兒,也是分階級的。

輪到兩人點評的時候經常牛頭不對馬嘴:
周迅張嘴就是 " 這個……那個…… " 除了抽象的口水詞外,手舞足蹈,半天憋不出一句話。
語義全靠李誕一個旁觀者開口補充完整。
又或者發生各種雞同鴨講,大家各講各的迷惑交談。

而那英嘴皮子利索反應也快,但主要是想點評可惜肚子沒料,吃了沒文化的虧,張嘴只能 " 這個好,太逗了,我的媽呀!"
詞匯匱乏到,如同一個(有錢但)絕望的文盲。
這樣的明星邀請來做嘉賓旁觀可以,但如果依靠她們的標準去當裁判,決定一個選手的去留……這對選手真的公平嗎?

周迅在演技上再有天賦,那英在唱歌上地位再高,但請表演老師和音樂老師來改脫口秀的卷子,定脫口秀演員的前途,這又合理嗎?
濾鏡碎了一地,
周公子這次 " 不靈 " 了。
那英咋呼咋呼的傻大姐性格大家早有預料,所以期待值也并不算高(這是可以說的嗎);
真正讓大家濾鏡碎了一地的,卻是周公子——
印象中周迅是一個靈氣十足,極具天賦的演員。她給人輕靈文藝,像林間小鹿一樣膽小敏感易碎;永遠青春,永遠熱淚盈眶的少女形象。

聽聞周迅上綜藝,大家的期待被拉到了春夏參加《奇葩說》錄制,至少言之有物,敘述有理的那種水平。
結果,周迅在連續幾期的節目錄制中,都呈現出一種" 人在現場,魂兒丟了 "的出神感。比起那英一咋一呼,她嘴角含笑,慈祥到近乎疲憊。
發言的時候詞匯混亂,周迅想要形容曾經與阿雅在《奇遇人生》錄制過關于阿爾茲海默癥的事情,但一番手腳并用,手忙腳亂,說了三次 " 那個…… " 未果。
最后是李誕補充了細節。

自己經歷過的事情都講不明白,更別說李誕拋出去的很多梗,她壓根接不住,直接落在地上。
看完《脫口秀大會》,網友們后知后覺——
曾經在大型宴會上被采訪發出的那句經典的 " 啊 ~ 好多人啊 ",不是因為她松弛,散漫,舉輕若重……
原來只是:尷尬,遲鈍,沒話找話。

原來她曾經廣為人知的另一個梗:" 不理解男人 ",不是因為她豁達,灑脫,不屑專研套路……
原來只是:真的不理解。

如今網上隨便一搜,就是大嘆:
" 對周公子濾鏡碎了一地。"
" 周迅能不能回去拍戲,別錄綜藝?"
" 求求了,希望下期英迅全無。"
面對如此漫不經心又掌握著選手 " 生殺大權 " 的領笑員,引發了堪稱公憤的爭議。

正因為全靠同行襯托,讓大家集體懷念起羅永浩、楊天真當領笑員的時候,不讓任何一個梗掉在地上,甚至還能更巧妙拋回去的睿智;
或者至少是張雨綺那種真 · 脫口秀愛好者,能熟門熟路地炒作氣氛,有理有據地表明態度。

周迅的 " 靈氣 ",是一種不落俗套的脫塵和空洞。
在每個同行卯足勁削尖頭都要出頭的娛樂圈里:她悠哉閑適,毫無女明星 gin 到頭發絲兒的 " 自覺 ",走紅地毯如逛大街;別人嚴陣以待的直播露面,她隨隨便便往路邊一站就開拍的性格……
這是她最討喜的地方。
正因為她的內里是空的,對名利得失不爭不搶的淡泊,讓她呈現出一種無所謂不在乎沒必要計較的鈍感。

太有主見,個人特質太過鮮明的演員,容易 " 演誰都一個樣,演誰都像自己 ";
而也正是周迅的這種 " 空 ",能讓她迅速入戲,套得進任何一個角色的靈魂。
大概,演員的 " 領悟力 " 和 " 表達力 " 是兩種不可兼得的天賦。
猶然記得,被所有名導演都眾口夸贊的實力演繹張子楓,在熒幕上感染力極強,卻在線下真人秀《向往的生活》里沉默木訥到形同自閉,遭到網友群嘲。
同樣,周迅的 " 鈍感 " 和 " 空 ",在演技上屬于天賦;但也容易在期待她有觀點表達、需要快速反應、要求綜藝感的語言類節目里,確確實實地 " 露怯 "。
她注定是個演員和藝術家,卻很難成為藝人和大明星。
前者需要鉆進去,沉浸式體驗和琢磨,然后交出作品;

后者需要機警敏銳,端的一顆玲瓏七竅心,左右逢源,圓滑到滴水不漏,爭取不留話柄。
但即便如此,畢竟術業有專攻,演員還是多拍戲,少上綜藝和真人秀,保留多點神秘感吧。
不要再拿著巨額出場費來傷害觀眾,即便這些來錢快,但也不是每一份錢都能笑著就掙到手。
不然濾鏡碎光,半生英明一朝喪,分分鐘被全網群嘲,晚節不保。
雖然周迅大概率,也沒那么在乎。
各司其職,各就各位。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33e468e9f09239b372a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