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蘇宮新 記者 季雨)" 媽媽來了!" 隨著會議室大門打開,分別 45 年的趙奶奶和吳先生母子終于重逢。趙奶奶站在門口,怔怔地看著那個高大的身影,似乎有些不太真實。" 你比你哥哥長得還要高!" 她慢慢走上前,直到抱住了兒子才發現這不是夢。" 上海媽媽把你養得真好!" 趙奶奶和吳先生高興地相擁,淚水卻慢慢濕潤了兩人的眼眶。

△ 母子重逢
養母去世,揭開身世
2019 年,吳先生的養母因病去世,在彌留之際揭開了他的身世之謎。養母告訴他,原來吳先生并非親生,而是她從江蘇太倉抱養的。" 我家就我一個孩子,從小父母就很疼愛我,從沒想過自己是被抱養的。" 吳先生說道。知道真相的吳先生對于是否要尋找親生母親一直很猶豫,一方面養母去世前給的信息很少,無從下手,另一方面自己也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吳先生更加感受到親情的重要,堅定了要找到親生母親的想法。
2022 年 4 月,吳先生到上海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查找戶籍檔案,在公安機關的幫助下,吳先生查到了自己的出生證明。因年代久遠,出生證明上親生母親的名字已模糊不清,隱約看出是 " 趙某娟 " 三個字,好在出生地一欄還清晰地寫著 " 太倉縣瀏河公社東海大隊 "。因為疫情原因,吳先生無法前去太倉,便將信息告訴了家住太倉的朋友李女士,委托她幫忙尋找親生母親的下落。

△ 認親儀式
尋親之路,柳暗花明
2022 年 5 月,太倉市公安局人口大隊接到了尋親求助。當年的瀏河公社早已不存在,民警根據李女士提供的信息,共找到三位符合年齡條件叫 " 趙某娟 " 的人,經逐一實地走訪,得知這三個 " 趙某娟 " 均沒有送過孩子。民警沒有放棄,向熟悉瀏河戶口信息的老民警請教,得知現在的瀏河鎮閘北社區就是當年的東海大隊,經過走訪,閘北社區里并沒有叫 " 趙某娟 " 的人。線索中斷,尋人該如何繼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瀏河派出所的一位輔警居住在閘北社區,她從父輩處得知,70 年代村里有個叫 " 趙某某 " 的曾送走過一個孩子,但她早已搬走。這個 " 趙某某 " 會不會就是吳先生要尋找的 " 趙某娟 "?得到線索,民警馬上聯系了 " 趙某某 " 現所在轄區的城西派出所,通過核實,趙某某確實有個孩子被抱養至上海,多年來也一直在尋找這個被抱養的孩子。 8 月上旬,吳先生和趙奶奶分別來到城西派出所采集了 DNA 樣本進行比對。8 月 15 日,檢驗結果出來,趙奶奶和吳先生確認系親子關系。

△ 母親喂兒子吃湯圓
一碗湯圓,滿是甜蜜
" 媽媽來了!" 在認親儀式上,趙奶奶緊緊地抱住吳先生,仿佛生怕他再次離開。" 當時生活困難,怕養不活孩子,萬般無奈才托朋友找了戶條件好的人家,將剛出生 20 天的孩子送走。" 說起當時送養的情形,趙奶奶滿是心疼和后悔," 那是我懷胎十月身上掉下來的肉,送走怎么會不心疼,但是與其孩子跟著我遭罪,我寧愿他生活好點。" 隨著家中生活狀況逐漸改善,趙奶奶也曾多次尋找孩子,但當年的朋友都失去了聯系。每到團圓佳節,趙奶奶總是會念叨著這個孩子,自己一個人默默發呆。每看到電視上播出尋親節目,她都會流淚。 " 這次真是謝謝我們的警察同志,幫我把兒子找回來了。" 趙奶奶激動地說道。 " 原本希望渺茫,我也只想試試,沒想到警察這么快就幫我找到了親生母親。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 吳先生感激地向民警送上錦旗。 " 來來來,吃碗湯圓,甜甜蜜蜜,團團圓圓。" 城西派出所的民警端上湯圓,趙奶奶和吳先生一家人一起吃著甜蜜的湯圓,慶祝來之不易的團圓。看著他們幸福的樣子,民警樂開了花。
(通訊員供圖 編輯 高霞)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9470f9e780bf92c0025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