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月的手機圈,確實是神仙打架。
前有華為,后有蘋果,很是熱鬧。
機哥看得很爽的同時,頭發(fā)也是肝掉了好幾根。。

而關于 iPhone 14 Pro 的上手,機哥已經在上周五給大伙盤過了。
沒看過的機友,等會看完這篇可以返回去看。
今天機哥要聊的,輪到這位——
華為 Mate50 Pro

華為 Mate 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國產高端旗艦中的一個標桿。
如今時隔兩年回歸的 Mate50 Pro,達到大家期待中的樣子了嗎?
這一篇,機哥會重點聊一些,大伙都比較關心的部分。
外觀上手:熟悉,但又不完全熟悉
相信機友們這會對于 Mate50 Pro 的外觀部分,已經看得夠多了。
這里機哥主要還是聊聊我個人的看法,以及上手的體驗。
背面是一脈相承的中軸對稱星環(huán)。

啊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下面這個,才是華為 Mate50 Pro。

有一說一,Mate50 Pro 的這個背面設計。
你說它丑吧,它肯定不算丑。
但是,在去掉了中間的裝飾圈之后,相機模組的突兀感確實變明顯了。

正面如大伙所見,又換回了劉海屏。
但是這一代的曲率,變小了很多。
加上它只有 205g 的重量。
對于機哥這種,早已適應了 220g+ 的人來說。
我覺得手感還蠻好的,背面的曲率握持也比較舒服。

總結來說,相比起 Mate40 Pro:
顏值有所下降,手感有所提升。
聊完外觀,直接進入大家最關心的環(huán)節(jié)——
拍照。
影像測試:華為 XMAGE 首戰(zhàn)
按照慣例,還是先來過一遍華為 Mate50 Pro 的相機硬件。
主攝:5000 萬像素 IMX766,F(xiàn)1.4~F4.0,OIS
超廣角:1300 萬像素,F(xiàn)2.2,支持超微距模式
潛望長焦:6400 萬像素 3.5X 光學,OIS

相比起 P50 Pro。
主攝的底沒有變化,光圈進一步加大,并加入了可變光圈設計。
除此之外,華為之前推出的全新影像品牌 XMAGE,也在 Mate50 系列上首次亮相。

在相機的主界面,華為 Mate50 Pro 提供了原色、鮮艷、明快,這三種 XMAGE 風格可選。
包括相機水印,這次也多加了一種類似「米徠」的相框。

從機哥拍照的體驗來看。
原色風格更接近肉眼真實的觀感。
鮮艷風格的明暗對比更強烈,色彩更鮮艷,部分場景的出片會有明顯的暗角。
明快算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風格。
( 原色、鮮艷、明快 )

機哥自己用下來,在長焦端會使用鮮艷和明快比較多。
是會比較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滴。
(3.5X 變焦明快風格)

(3.5X 變焦明快風格)

聊到長焦,這顆 6400 萬像素的潛望鏡頭,還是保持了優(yōu)秀的水準。
3.5 倍光學畫質很好,主攝融合后 10 倍也有比較高的可用性。
雖然說,機哥用下來也發(fā)現(xiàn)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這個后面再一塊說。
( 10X 變焦,主攝參與融合 )

聊回主攝,其實就算是原色直出,它相比起之前的華為手機,也有變化。
特別是夜景。
當面對這種大光源的場景時,Mate50 Pro 的出片不再是一味地提亮。
讓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暗下去,整體更有層次感了。

白天的 HDR 效果,也非常可。

加入了可變光圈,是 Mate50 Pro 硬件上為數(shù)不多的變化之一。
最大 F/1.4,最小 F/4。
大光圈模式四檔可調,專業(yè)模式為十檔。(默認模式為 F/2.0)
這個機哥倒覺得,最大的意義應該還是極限暗光拍攝,以及近距離拍攝文本。
這是極限暗光的:
( F/1.4 )

在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情況下。
大光圈的提亮效果,是很暴力的。
但要是切換到最小光圈,就不行辣——
( F/4 )

然后就是近距離拍攝文本。
大光圈在這就不太適合了,邊緣容易虛掉。
( F/1.4 )

這時候你就需要把光圈調小,比如 F/4,是這樣:
( F/4 )

超廣角的話,還是超微距更有意思一點。
這是主攝拍的:

然后這是超級微距模式:
前面那張,有人注意到花朵上的小螞蟻嗎?

總的來說,華為 Mate50 Pro 的拍照確實還是很強。
在底不夠大的情況下,依然能達到這樣的水準,離不開華為在影像上的積累。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就是也有一些問題,機哥也想要吐槽億下下。

第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長焦。
這一代 Mate50 Pro 的潛望長焦鏡頭,明明是有 OIS 光學防抖的。
然鵝,它在預覽的時候就很難穩(wěn)定下來,最終糊片的概率也出奇的高。。
同一個場景,有時常常需要拍個好幾張。感覺,是個 Bug。
( 糊片的;正常的 )

還有就是祖?zhèn)鞯念A覽框,和實際成片差距大的問題了。
城市夜景拍攝,有時預覽界面的亮度我覺得合適。
但一按拍攝,就變成了這樣:

類似的問題也不僅出現(xiàn)在夜景,白天也有。

高情商叫拍照有驚喜感,低情商就是 _____。
包括 RYYB 的偏色問題,Mate50 Pro 也存在。
下面的花城匯燈牌其實是紅色,拍出來卻變成了橙色。
(3.5X)

除了 RYYB,其他感覺還是可以優(yōu)化優(yōu)化的。
下一 Part,聊聊性能。
性能體驗:驍龍 8+ 加持
雖然說,華為 Mate50 Pro 這次搭載的,依然是一顆來自高通的 4G 處理器。
但好消息是,它不是驍龍 8 Gen 1,而是驍龍 8+。
從理論性能上來說,這款芯片肯定是要比麒麟 9000 更強滴。
話不多說,直接來看實測。
PS:以下測試,均在室溫 27 ℃、不插卡全程 WiFi 的條件下進行。
先看負載比較低的《王者榮耀》。
因為 Mate50 Pro 目前并未支持 120 幀模式。沒交錢?
所以這次機哥跑的是「90 幀 + 極致畫質」。
半小時的游戲,除開中間的換局時間,Mate50 Pro 的幀率表現(xiàn)還算平穩(wěn)。
最終平均幀率為 89 幀,軟件檢測手機最高溫度為 39.37 度。

接下來是《原神》,還是高畫質的半小時璃月港跑圖。
結果。。。表現(xiàn)有點一般。
Mate50 Pro 從開始到結束,幀率的波動都比較大,玩起來也能感受到明顯的卡頓感。
最終平均幀率只有 50 幀,機身最高溫度是 45.87 ℃,熱量主要是集中在頂部邊框處。

等等,不對勁啊。
按理來說,驍龍 8+ 不應該是這個表現(xiàn)才對吧。
機哥瞄了眼 Mate50 Pro 游戲時的 CPU 頻率,果然。
游戲開始幾十秒后,CPU 的頻率就一直保持一個比較低的頻率運行,超大核最高也不超過 2.5Ghz。

感覺,目前這個調度還是有點保守了。
希望后續(xù)能放開一些。

除了性能,應該很多機友也比較關心。
華為 Mate50 Pro 這次首發(fā)的「衛(wèi)星通訊」,到底是怎么個用法。
首先,第一次使用需要到會員中心里,申請內測。
不過并不需要等待審核,申請了直接就能用。
用到的 App,是暢聯(lián)。

目前衛(wèi)星通訊是免費使用滴,每個月的額度是 30 條。
內容只能選擇系統(tǒng)設定好的,不支持自定義。
主要是一些報平安,以及遇險求助時的信息。

發(fā)送信息時,需要周圍的環(huán)境足夠空曠。
機哥在未插入 SIM 卡的情況下試了試。
發(fā)送時手機會顯示衛(wèi)星的方位,提醒你轉向某一個方向。

至于接收方,則是以短信的方式收到。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
是個好功能,但并不希望大家會需要用到。
除此之外,Mate50 Pro 還有一個新功能,是機哥覺得比較有意思的。
超空間存儲壓縮。

舉個栗子。
機友們平時在微信上接收工作文件時。
是不是經常會因為找不到原來的,而出現(xiàn)保存多次的情況?

超空間存儲壓縮,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來的。
作為測試,機哥在 Mate50 Pro 里,多復制了一個相冊。
之后手機管家里檢測到重復,選擇無損壓縮,釋放空間 1.28GB。

最關鍵的是,釋放了空間并不是刪掉了其中一個相冊。
你依然可以在手機里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相冊,體積也沒有減少。
有點東西的。

最后,簡單聊聊一直都繞不開的 4G 問題。
其實機哥最近這段時間體驗下來,倒覺得還好。
從 5G 手機切換到 Mate50 Pro,不去刻意測速的話,并不會感受到明顯的體驗差異。
如果你不是打算做釘子戶的,其實大可以不用擔心這個。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ae111b15ec058ca5d0525